查看: 69|回复: 0

我,35岁辞职移居马来西亚,这里生孩子很猛,我在这边是异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0 14:51:4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329位真人故事

35岁那年,我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全家移居马来西亚。

长达12年的主持生涯,心里虽不舍,但为了老公的奇迹和孩子的学业,我照旧辞职了。

早已习惯北京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到了马来西亚后,我差点瓦解。我在北京一天可以办三件事,可到了这边,一件事得办三天。

不过初来乍到的不适应也是正常的,在履历了新移民的四个阶段后。现在不管是奇迹,照旧家庭,都走上了正轨,我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尽管马来西亚只是儿子去美国读书的过渡,但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将来或许是除了中国以外,作为我养老的第二选择。



(参加国际学校圣诞运动)

我叫丁丁,1987年出生于河南洛阳,排行老三,家里另有哥哥和姐姐。

父母是双职工,在谁人人口严格把控的年代,我的到来曾经让他们一度很为难。不过我照旧平安降生到了这个世界,但因种种原因,我被送到姥姥家,直到七岁那年才回到父母身边。

家人固然对我很好,可缺失的那七年时光却成了我心里的一根刺,让我很没安全感。即便是后来工作,每次出差住酒店,我都必须把所有的灯都打开才睡得着。

小时候我也曾怨过他们,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及自我生理的疗愈,我对过去不完整的童年早已全然接受,不再纠结。

尤其是当了母亲后,也更能体会为人父母的不得已,他们要培养三个孩子成才,可想而知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

我们三兄妹都还挺争气的,哥哥和姐姐都是学霸,而我从小到大都是国家提前特招的艺术专长生。我的目标也很明确,大学读的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一心想往这方面发展。



(参加德润中华—朱德诗词朗诵会)

这个行业竞争激烈,成绩好、形象佳也不一定就能当主持人,经验尤为重要。所以上大学后,我就积极参加各种比赛运动,大二参加选美比赛,大三参加了都市新主播的选拔比赛。

依附精彩的专业能力以及前期积累的经验,毕业后我就到了陕西电视台工作。一开始当跑街记者,慢慢地开始主持一些经济、民生类的节目。

二十出头的我心思全放在专业上。业务方面还算熟练,但人际关系处理这块却显得有些笨拙。谁人时候,我每天过得如履薄冰,陷入内耗。

夷由再三,我辞职了,去北京电视台的一档民办节目当主持人。新节目雷同外包,相对自由一点,个人发挥的空间也比较大。

十几年间,我主持过无数大型晚会,遇到许多不确定性变乱。一开始也会慌张,但履历多了,再遇到突发状况,我也能面不改色,灵活应对。



(参加德润中华—朱德诗词朗诵会)

有一次主持一场大型运动,原定是七点开始,结果那天北京堵车特别厉害,嘉宾无法准时到达,最快也要晚到一小时。

空场的那一小时里,我在台上和观众互动聊天,和他们聊北京的历史人文,积极调动现场气氛,直到嘉宾上台。

雷同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临时修改台本,走秀场上女模特鞋子卡缝里,现场突遇恶劣天气,嘉宾现场被人泼水等等,都是我经常遇到的。

工作上的不断淬炼,提高了我的抗压能力,让我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天大的事,都能泰然自若。

35岁那年,面对老公企业出海和孩子的学业去向,我并没有过多的纠结,果断选择了辞职,陪家人移居到马来西亚。

之所以选择到马来西亚,主要是这里的国际学校性价比高,升学率高,以后去美国读书也方便。



(清华五道口GFD六期班云南行欢迎晚宴)

马来西亚是第一个支持“一带一起”的国家,对中国很友好,而且这里有许多下南洋的老华人。这也让我们在马来西亚更有底气,加上它是中立国,不用担心什么时候会发生战役。

父母得知我们要移居马来西亚时并差异意,他们说:“好好地主持工作干吗要辞掉?你们在北京的收入也不错,千万不要去那种脏乱差、嘎腰子、电信诈骗、歧视华人的地方。”

儿行千里母担心,我知道他们是担心我,不过我决定的事,也不会由于别人而容易改变。

我们办理了马来西亚第二家园,得到了长期居留权,很快在吉隆坡的富人区花了300万买了一套300平的房子,买了车,还选好了儿子的学校。

结果一来就水土不服,儿子感染新冠拉肚子,我也由于天气太潮湿得了湿疹。

身体不适只是其中一方面,最让我无语的是这边办事效率太低了,单单去办个银行卡我都要跑三次。



(我和儿子)

在北京工作生活了那么多年,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让我对这种慢悠悠的方式接受无能。

以前在北京一天可以办三件事,在马来西亚一件事得办三天,对我这种做事风风火火的人来说,简直是折磨。

但是我再怎么急也没有用,他们做事风格就是这样,我也只好安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

现在,我们在马来西亚居住快两年了,早已适应这边的生活。我有了自己的工作、朋友和爱好,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从不适应到融入当地的生活,我总结了大部分人到了一个陌生国家可能都会履历的四个阶段。

一开始是新鲜期,就像去外地旅游,看哪都新颖。不需要考虑工作,著名景点必打卡,经典美食必品尝。

玩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思考在这边应该做点什么比较好,去哪里能交到聊得来的朋友。

紧接着进入了纠结期,遇到困难,找不到方向,开始有点想家了,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最后照旧坚持下来。

最后就是适应新城市的节奏,安定下来,正常生活、交际,觉得每天都过得很舒服。



(参加国际学校的慈善舞会)

父母来过频频后,看我们生活得很舒适,也转变了观念,特别支持我们当初的决定。

在马来西亚生活了这么久,我发现马来西亚人很享受生活,就算给他们钱,他们也不肯意牺牲自己的苏息时间去加班工作。

有一次,我想给我家菲佣加钱,渴望她周末工作,但她却告诉我:“谁也不能用金钱来买断我的苏息,我的健康和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没有苏息好,我将无法好好工作,工作是为了生活而服务的,我的快乐是最重要的。”

一顿输出说得我哑口无言。

马来西亚的假期特别多,由于它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国家,它有三大种族,马来裔(大部分是穆斯林)、华裔、印度裔。为了平衡各大种族,这里逢节日必放假。

比如印度的大宝森节、排灯节、屠妖节等;华裔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明朗节等;马来西亚的传统开斋节、哈芝节、丰收节、国庆日、圣诞节等。



(参加印度的排灯节)

我儿子在这边上学,一年差不多有180天的假期。他们逢假必休,就算有天大的事,也得等他们休完假再说。

他们的家庭观念也挺重的。以前在北京,一到周末我习惯了约朋友一起带孩子出去玩,我以为这边也是一样。

有一次,我周六打电话约邻人,结果她特别严肃地说,只有周一到周五才可以约。由于周末是他们的家庭日,他们全家要一起出去玩、做家务、搞家庭聚会。

在马来西亚,孩子大部分都是夫妻自己带,很少有老人帮忙照顾。我妈妈来到这边后特别不理解。

实在这边的养老福利好,养老院的配套设施齐备,老人并不需要子女给他们养老,相对而言活得自我一点。



(接受采访)

而且据我了解,国外奢侈品店大部分的消费者是老年人,经常可以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老头开着跑车,旁边坐着老太太。那些身穿比基尼在沙滩上晒太阳、看书的,大部分也都收人。

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可以一夫多妻,最多可以娶四个,他们生孩子特别猛。由于孩子看病、上学都是免费的,所以生孩子对他们来说毫无压力。

像我这种只有一个孩子的,在这边属于异类。

我刚来马来西亚时,给自己的定位是陪读妈妈,帮儿子择校,给他找补习班,带他去上课。稳固下来后,我开始琢磨自己在这边能干点什么,问了一圈后,最后选择了做自媒体。

在这期间,我接触了将近300多家中资企业,另有许多的华人公司。我本身就是主持人,普通话标准,他们有运动就请我去主持。平时我还会接拍专题片、宣传片、大型运动等,闲时也会给我老公打打下手。

工作强度没有以前大,收入也缩水了好几倍,以前在北京一场主持下来至少好几万,在这边最多几千块。



(主持马来西亚厦门总商会八周年年会)

不过这样也挺好的,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轻松,还能有收入。为了能接到更多的主持工作,拓宽业务范围,我在努力学习英语,毕竟这边的官方语言是穆斯林语和英语。

除了做主持人,我在马来西亚提供关于企业出海第三方的服务和咨询,尤其是贸易方面的。

今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国内有不少企业会到马来西亚考察,像我这样既懂中国文化,又对马来西亚政策了解的第三方,在中间可以起来一个良好的沟通作用,推进项目的进展。

固然这里只是送儿子去美国读书的过渡,但短短的两年却是我人生中幸福感最强的时候。

这里一年四序都是夏天,空气好、天气暖和、热带水果多,物价也不算太高,一年下来花费差不多在70万人民币。

没有天灾人祸,可以不用为了经济和工作发愁,没有社交压力,也没有边幅焦虑。我每天生活规律,10点睡觉,7点起床,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平稳。



(主持2023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济互助论坛)

这里有20%-30%的华人文化,对中国人友好,不用担心有人会故意找你麻烦。而且它离中国很近,回去一趟四五个小时,我每年会回国两次,家人有时间也会过来。

就算以后去了美国,我也没有打算卖掉这边的房子,等儿子长大了,我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将来可能会留在马来西亚大概回中国养老。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从陕西、北京电视台辞职,然后全家移居马来西亚,将来可能还会移民到美国。我对自己做的每一次决定,从不后悔。

由于我是成年人,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去面对每一次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目前来说,我对自己的每一个阶段照旧比较满意的,由于我听从了内心的选择,作出了自己想要的决定。

就像罗曼·罗兰说的:“真正的勇士无非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每个人都是勇士,只要我们好好爱自己,永远不要放弃自我成长。不管你活着界的哪一个角落,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定不要放弃,好好加油,活出自我

【口述:丁丁
【撰文:林骆】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差异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size=0.882em](*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谊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718A037C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