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回复: 0

看了张雪峰女儿5分钟通话,我才明白,最好的教育不是给孩子花不完的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4 14:23:59|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米粒妈

“张姩菡”这个名字,你认识吗?

这是“高考顶流”张雪峰给女儿取的名字,谐音“念寒”,含义是像荷花一样的美女。

为了这两个字他翻了半年的字典,恨不得把全部精美的祝愿都加在女儿身上。

哪怕只是一个名字,都能让人感受到他对女儿满满的爱。

女儿名字曝光的来由是,9岁的张姩菡第一次登上青少年综艺《寒暑假》,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关注。

因为各人都太好奇,升学专家教育出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

可节目里女儿还没怎么表现,张雪峰一句话就让网友炸了:

“我对我自己的孩子教育理念就是,你想怎样就怎样,我作为父母,是你坚强的后盾。”



他的确有这样说话的底气,因为他早就说过“我给我女儿已经赚够了一辈子的钱”。

这么豪横的发言,引起了一大批人的羡慕,毕竟,谁不想在人生门路上,能够尽情“拼爹”呢?



张雪峰出生在并不富裕的家庭里,用他自己的话说:

别人说自己家穷,说的是穷得叮当响,而我们家响都不响。

在这样家庭配景的影响下,他拼命挣钱就一个目的:我因为没钱吃过的苦,绝不让孩子吃。



给孩子设定些挫折啊,没苦硬吃啊,在张雪峰这里全都不存在。

他只渴望孩子可以尽情享受,自己也十分愿意通过物质条件支持孩子全部的兴趣爱好。

他曾经在访谈中直截了当地说:

“我小时候弹玻璃珠,我女儿现在打高尔夫。

她喜好画画,我可以给她开一个美术学校,让我员工的孩子免费去上课,学费我来掏。”



除了强盛的物质保障,张雪峰给孩子规划的修业门路,也根本不需要内卷。

小学结业,到国际学校,连读初中高中,可以乐成避开中考。

高中结业女儿就可以直接留学,而且,关于留学的地点,他也放弃了英美,原因是太远了舍不得,而且也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最后他选定了香港,如果孩子愿意就再读个硕士。

张姩菡也在节目中笑呵呵地说:“我爸爸说我女儿只要能考上大学就行了。”



什么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完全没有任何要求,只要女儿健康快乐就够了。

有人说:张雪峰在升学规划中,告诉普通学生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可是对自己的女儿却没有要求,这不是双标吗?

米粒妈只想说,他有这个资本啊。

张雪峰早就知道,对于自己的女儿来说,学历并不是很重要的。

因为他已经提前为女儿铺好了路,让她一辈子都不需要为生计发愁。



也正因如此,很多人觉得,张雪峰之所以能对女儿的教育如此放松就是因为有钱。

他的教育,对咱们普通人来说,没有半点意义。

但米粒妈觉得,这样的想法忽略了一点,不是全部富二代都会成长为优秀的孩子。

只知道啃老的比比皆是,没有正事只有花边新闻的也不少见。

所以,细细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张雪峰绝对不是只给钱的父亲,他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和情绪。



节目里有一个环节让米粒妈印象很深刻。

小朋友们得到了一次5分钟通话的机会,张姩菡选择了打给爸爸。

通话后,她就开始分享自己录节目时候的所见所闻。

因为很新奇,所以整个过程肉眼可见很兴奋。

张雪峰在旁边也一直附和,期间还会时不时给予积极的回应“是吗”、“真好”,妥妥一个捧哏。

眼看通话时间要到了,父母怎么也该嘱咐几句了吧。

张雪峰也告诉女儿:“你妈托我,要给你嘱咐很多多少很多多少话。”



玩笑之后,张姩菡一下子笑了出来,紧张的氛围立即消失不见,张雪峰见状立即说:

“因为爸爸觉得你没问题,你很棒,爸爸对你充满了自信。”

直到挂断前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对女儿提出任何例如“要好好表现”之类的要求,而是告诉女儿“享受这个过程”。

乍一听,张雪峰好像说的全是没有营养的话,但仔细想想你就会明白,他一直在给女儿“减压”

在远离父母的陌生环境中,孩子本身就会不安,父母再不停提要求,简直就是压力山大。

不仅仅是这次通话,父母平常对孩子的陪伴,也是一种“减压”的做法。

下雨了,张雪峰骑着电动车,穿着雨衣在校门口接女儿放学。

在公司哪怕工作再忙,情绪再不好,接到女儿电话立即变得温柔。

孩子独自上节目之前,想让爸爸陪自己玩一次卡丁车,他也没有半点推脱,爽快地满足了女儿的心愿。

这样养孩子就废了?

但米粒妈在节目里看到的是,张姩菡面对汪涵这样的长辈表现得落落大方:

“汪涵叔叔,我爸爸经常提起你呢,说你们是好朋友。”

她还和同龄人也相处得很好,对陌生环境也适应很快,高朋们也都很喜好这个小女孩。



但更让米粒妈欣赏的,是张姩菡对于上节目的初心。

她不是觉得自己有爸爸兜底,所以玩玩就好,而是真诚地想要通过这段经历突破自己,完成独立的挑战。



本身压力就小的家庭,父母仍在给孩子减压,不是因为已经拥有,而是压力越小才能走得越快。

其实,现在的孩子在很多情况下,都面临着环境以及同辈造成的压力。

在这种趋势下,减压才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聪明之举。

毕竟,只有轻松上阵,才不会迫于压力畏畏缩缩,而是有底气自信大方,闪闪发光。



从王诗龄到江浙沪独女,再到张雪峰女儿,每一次引起热议的背后,好像都逃不掉“拼父母经济实力”的标签。

但是,其实各人羡慕的不仅仅是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更是他们从不给子女施压,让孩子尽情体验人生的减压做法。

爱是免费的,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

每一个孩子都能客观面对家庭的现实情况,向往的也只是父母在自己感到焦急时,淡然的一句“没关系”。

之前刷到过一个帖子。

一位宝妈说,自己买到了最喜好,也是人生最贵的盘子,固然只有几百块,但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可是孩子一个不小心,盘子就被碰碎了。



听见盘子碎裂声音的时候,她的心情瞬时坠落谷底,有懊恼、遗憾,当然也有生气。

孩子站在一旁更是大气都不敢喘,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试图安慰妈妈:“对不起,我刚刚应该更小心的。”

在情绪上头的瞬间,她没有迁怒,更没有求全谴责孩子。

面对已经打翻的牛奶,她没有让孩子重复自己年幼时的悲剧,而是告诉他:“知道错了就好,下次注意。”

孩子见到妈妈没有发火,也松了一口气,紧紧拉住妈妈的手说:“我下个月角逐一定努力,拿到奖金给妈妈买更好看的盘子。”

为孩子减压的妈妈,扫去了孩子的局促不安,只剩下安全感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呢?

作为普通的父母,我们可能没办法给孩子赚够一辈子的钱,但是我们能够给孩子足以装满人生的爱。

要知道,款项并非万能,给孩子怒砸6000万的精英教育,也有可能只养出啃老的孩子。





究其原因,父母或许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内心世界。

现在的时代节奏太快了,年轻人的压力前所未有。

有的孩子想要脱离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却被父母逼着先考公考研,导致她就算做着自由职业,也必须每天假装上下班。

但有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能得到父母的支持。

985结业生去做咖啡、逃离大厂学烹调、远离大城市回农村......

哪怕脱下长衫、抛开学历,只要能养活自己,探求新的人生也可以。



因为这些父母知道,孩子心里的压力需要消解,父母无法帮助更多,只能提供最简朴的支持。

可是很多父母,依然抱着从前的观念,不停催促孩子进步一些、再进步一些。

青少年烦闷症比例升高,大批年轻人丧失斗志都在提醒咱们:

如果只看物质,不管孩子内心压力,他进步的路很可能有一天在临界点崩盘。

所以,不妨在日常的生活中给孩子减减压。

听他聊聊最近的趣事,安慰他有些受挫的心,夸夸他肉眼可见的进步,这些都是孩子能感受到的最简朴,也是最温馨的爱。

让孩子能够轻松地体验成长,松弛着感受人生,不仅能让亲子关系牢固,孩子本身的成长也会更快。

因为,没有负重才能跑起来,带着包袱永久也走不快。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924A04SM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