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房企很卷,卷产品,卷展示,卷交付。实在另有一种卷,那就是卷速度上。
虽然高周转已淡出人们视线,但房企对于开发效率的追求并没有停止。
加快开发节奏,缩短预售周期,在当前是一个普遍现象。
有的项目,上午九点拿地,十点已进场施工;有的项目从拿地的首开只用了46天,还做出了近万方的实景树模区;预售周期压缩至六个月以内的项目更是比比皆是。
可以说,房企实在从未走出“速度”的焦虑。这也给人一个错觉,整个行业好像又回到了2018年那个认识的年代。
首开周期最短不敷2个月
项目开发节奏普遍提速
提及高周转,就不得不提碧桂园当年最著名的“456”模式:拿地4个月开盘,5个月现金流回正,6个月资金再周转。
高周转的焦点目标是提高资金循环使用率,实现滚动开发。这一模式,与高负债、高杠杆并成为地产的“三高” 模式,在前些年大为盛行,是房企实现快速扩张的焦点武器。
比如说,从拿地到规划的周期,很多项目已缩短到七天以内。
有自媒体在今年初做了个统计,2023年杭州新拍地块从出规划的时间最快都在七天左右,其中,中天开发的一个项目,拿地6天户型图便已经敲定。
杭州上半年运营效率最快的5个项目,从拿地到首开的时间仅为66天或以下。其中最快的是滨江·听翠轩,仅用了46天便做完了近万方的实景树模区。
再看另一个城市西安,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西安新盘平均预售周期9个月,有大约一半的项目预售周期在6个月以内。头部房企的开发提速尤为明显,龙湖、中海、保利等房企,预售周期最短都已控制在3个月以内。
房企为什么这么“急”?
众所周知,对于投资量巨大的地产项目而言,时间便是最大的成本之一。这一点放在任何时间都是一致的。相较之前几年,房企现在成本压力焦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在行情好的年份,晚开盘可能只是赚得少些,现在晚开盘可能不止是赚少了,还可能是由盈转亏。戳此了解智慧工程,开发细节实时掌控
此外,压缩首开周期,也是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
一方面,早入市,才能在急剧变化的情况中争取更多的确定性。
地产仍处于调整期,行情变化、政策变化随时发生,对房企来说,以最快的速度入市擦鲱安全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
前不久,明源君在一篇文章中聊到了拍地计容放宽的现象。以广州为例,去年11月出台计容新规,允许阳台面积占到套内建面的20%;而今年针对优质地块展开“高品质住宅”试点,先后拍出了几宗阳台面积占比25%、30%的地块。
这意味着,市面上很快就会出现一批得房率超过130%的房子。年初得房率100%的项目还为人津津乐道,没几个月时间被后来者吊打了。
除了政策风险外,市场快速波动也迫使房企不得不加快开发节奏。
当前市场震荡频繁,可能这个月还不错,下个月就不行了。大情况留给每个项目的窗口期都很短。最快的速度上市,才能在急剧变化的情况中赢得更多确定性。
另一方面,房企战略高度趋同,提早入市才能先发制人。
最近几年房企从投资布局,到产品规划上呈现出了高度一致性:向焦点城市焦点地段集中,向改善及豪宅产品发力。
战略高度趋同,加剧了产品同质化竞争。
当前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状态,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竞争,可以说到了赤身肉搏的程度。早入市的项目可能分到一碗汤,晚入市的项目可能连碗都摸不到。这种态势下,提早入市才有机会抢占先机,先发制人。
开发提效是系统性工程考验房企综合管理能力
无论从客观情况还是主观意识的维度,房企都有开发提速的诉求。对此,头部房企也给予了充足的器重。
比如华润置地,去年就已经提出对标工期与交付。今年内部开展优秀城市和优秀项目对标,焦点是将那些又快又好的全维实景展示的项目经验在内部扩散、复制。而全为实景树模区的打造效果及速度,也被列入了各城市总的KPI。
据说,从拿地到全维实景树模区开放,华润置地最快只需85天就能完成。
绿城在运营效率提升效果明显。根据半年报,今2024年上半年,新项目从拿地到开工、经营性回正周期平均分别提速0.4个月和2.1个月,分别达到1.7个月和9.5个月。点击了解,工地现场在线化
在其重点城市,数据对比更为明显。其中杭州拿地至经营性回正周期由8.8个月缩短至7.1个月;西安拿地至首开周期更是由6.7个月大幅缩短至3.5个月。
那么,头部房企是怎样实现开发乃至整体运营效率提升的?
1、开发节奏提速,需各部门协同作战
要卷速度,还要卷品质;要让老板满意,更要让客户承认,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且要。
因为,即便是同样的首开周期,现在达成的难度也比已往要高得多。因为现在大部分项目,都在做全维实景树模区,也就是要把正式交付后一部分场景提前兑现,除了传统的售楼处、样板间外,还包罗社区大门、公区园林景观、建筑外立面乃至会所、地库等。
绿城有个项目的树模区,乃至把整个景观中轴线都做完,相当于将半个社区园林景观都提前呈现的。另有一些项目把售楼处和社区会所做了融合,会所业态提前招商运营,首开阶段会所的商业、餐饮乃至教诲机构已投入运营了。
这一轮房企开发提效,绝对是个系统性工程,考验的是营销、工程、成本、设计乃至招商等各专业的统一作战能力。
2、各项工作充分前置,实现拿地即开工
说到开发效率,大家最担心的是还是工程质量打扣头。如果只是纯粹通过抢工赶工来提速,将节点压力全部压在工程端,自然免不了受影响。
事实上,开发提效最重要的是将工作充分前置。
举例来说,有的项目前脚刚拍完地,后脚施工队就进场了,中间几乎是无缝衔接。
实现“拿地即开工”,主要要满足三个条件:有图,有证,有人。
图纸前置早已不是奇怪事。在拿地之前,大量的前期工作,比如地块测算、客户研究、产品定位等都已提前完成。房企带着设计方案去拿地,有的乃至连地库的效果图都做好了。有的项目挖机和钻机都等在场外,只待竞拍一完成,马上就进场开挖。
人的问题更好办理。头部房企都有战略合作单元,提前打好配好,随时准备开工。
再说说证照的问题。通常来说,项目必须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才能开工。已往“拿地即开工”的项目,多数涉嫌无证施工,要面临处罚。
而当前,为了提高房企的拿地积极性,各地纷纷优化拍地流程,将拿地即开工变成一种合规操作。
比如广州直接提出为房企提供“全链条保姆式”的土地出让服务,通过优化供地程序,让房企实现“拍地即进场”、“拿地即开工”。
支持房企将设计方案编制前置,由规划和自然资源部为拿地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并出具技术审查意见,建设单元可凭该意见开展施工图设计审查等工作,等企业正式完善用地手续后,可3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南京九月份出台的新规指出,房企可凭土地出让合同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且经申请之后,凭合同可提前进场开展土地勘察、施工等工作。
有了政策的支持,地产项目开发提效更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产品及流程尺度化,开发全过程提效
提到图纸前置,这就不得不提一下产品尺度化。因为,这是房企快速出图、前置出图的关键。
以前高周转时代,地产行业有种说法:“一套图纸通用天下”,以此来形容极致的产品尺度化。
虽然略显夸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尺度化依然是房企降本提效增质的重要本领。
以滨江为例,在其大本营杭州,滨江的开发效率不停处于领先位置,这与其产品高度尺度化有密切关系。
以今年面市的杭州滨运锦绣里为例,26万方超级大盘,从拿地到开盘仅用了4个月,并且是沉广场、会所、地下恒温泳池等实景展示。
坊间有个传闻说,滨江在杭州,几个楼盘可以共用一个售楼处。其尺度化程度之高可见一斑。
而高度尺度化的产品要持续受到市场青睐,产品必要不停迭代更新,在市场验证中保持进化。
比如在产品尺度化上,滨江创建了“A+定制、A+豪华、A+经典、A 豪华、A 经典、A 舒适、B 豪华、B 经典、B 舒适、C 豪华、C 经典、C 舒适、D 豪华、D 经典、D 舒适”共四大产品体系十五个尺度版本的完整产品尺度化体系。
拿地之后,设计可以快速的从产品库里面筛选各项尺度进行组合、优化,快速的形成新的产品方案,极大的提高了项目从定位、方案设计、招标到材料采购等各开发环节的效率。
在工程管理上,尺度化同样发挥着降本提效的作用。
目前,滨江创建了《样板先行制度》、《工程防渗漏水管控制度》、《隔音降噪专项管控制度》、《门窗系统专项管控制度》、《成品保护制度》、《交房验房制度》等等一系列工程管理尺度化制度,提高工作质量控制的效率与准确程度。
除了图纸和证照,“人”的因素同样影响项目开发提效。滨江多年来形成了一批供应商队伍,双方合作沟通成本,管理效率高,已形成了滨江一个难以复制的优势。
小结
在地产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说房企只有积极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虽然以规模轮英雄的时代已已往,但房企好像没法慢下来。
所谓“快”,不再是追求资金快速滚动,而是追求项目各流程提效,省去不必要时间浪费,并应对外部情况的急剧变化。而这,实在也是对房企综合实力提出了不小的考验。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125A011L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