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回复: 0

市场对利好不兴奋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1 12:02:18|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市场对利好的反应,坦率说,实在是符合预期的。
在利好出来的前一晚,看着暴涨的YINN和A50期货,我相信许多老股民,大家都是一种纠结的心态。
一方面,是对更积极政策的转向带来的基本面回暖的期待;另一方面,早已熟悉A股玩法的大家也暗戳戳准备好了高开止盈,回落买回的操纵计划。
事实上昨天不少朋侪就是这么做的,也习惯了。
当前只要盯住一点:政策对当前的基本面越发重视,对消耗越发重视,那后续力度更深刻的改革都还是值得期待的,往短了看,对2025年,我觉得没必要太过悲观。
恭敬A宝的特点,做好必要的配置就行了。
A500ETF基金(512050)的规模,实在不停在增长,最新规模也已经突破了147亿。



龙头股,还是得等基本面反转或者大政策的释放
近来看国信策略写了篇研报《切换变盘时》,提到A股的日历效应。
在日历效应的视角下,12月小盘风格或许存在一定压力,而大盘往往优于小盘。

曾经我也不理解小微盘的炒作,但后来我意识到,假如我们釜底抽薪,收紧了小微盘的活动性,资金不一定会如愿转投大股票。
最后的结果可能变成场子冷下去,走今年6月到9月的那段阴跌,那实在还是挺煎熬的...
所以,恭敬不同玩家的玩法,有本领打板抓龙头的就去买,没本领的就趴在A500ETF基金(512050)里面等基本面的反转,等大政策的释放。
实在复盘大盘和小盘股的轮动,龙头股走强基本都要以宏观基本面的向好为基础。
2005-2007年经济增速不断上行,大盘风格占优,背后是城镇化带来的成长性和ROE提升。
2008-2015年,经济增长下台阶,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产业景气,并购重组带来外延式增长助力中小创股价快速提升,但因为估值炒得实在太浮夸,在2016-2018年里花漫长的时间来消化估值。
同时,20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产业出清团体指向偏大盘风格,龙头企业经营优势不断扩张,龙头股又走强了一个周期。
然后是2021年之后的中小盘行情,本质也是因为龙头权重股的基本面疲弱了。
所以龙头股(尤其是机构重仓股)想要重新确定相对小盘股的优势,还是需要等待更扎实的数据反转或者更有力的政策落地。



还是要看创新和出海
在A股汗青上,小票许多时间比大票更强势,我们能找到许多缘故原由。
第一,当前我们的退市还不算彻底,许多小票有活动性炒作的空间,所以总能有估值溢价。
第二,已往30年的资本市场也经历了宏观经济高速成长的区间,论成长性小票比大票更好。
但前两点,并不是造成今天A股权重股趴窝,小盘股轮动的根本缘故原由。
核心缘故原由还是,指数的权重股,没有持续的穿越周期的红利和成长本领。
我们看今年美股的大牛市,涨幅靠前的也都是许多mini市值的小微盘。

美股今年涨幅第一的 Core Scientific Inc,今年涨了22,523%之后,市值还不到50亿美元,涨幅前100的公司里,在2023年末没有一家市值在千亿以上。
但作为对比,万亿市值的英伟达、微软、苹果,以及其他指数权重股,表现并不糟。

买指数、买权重股的大股票能赚钱;炒小股票,也能赚钱,各有各的玩法。
那为什么美股的权重股业绩总能超预期,进而动员指数新高呢?
第一,美国团体更看着消耗驱动,相比于制造业,他的周期属性本事就没有这么明显。
第二,美股的许多龙头权重股,他的科技创新实力,确实是世界最顶尖的。
仔细回想标普500的长牛慢牛,如果在70-80年代,美国的权重股还以可口可乐、麦当劳、吉列、施乐等传统企业为主,周期性还比力明显的话;那进入2010年代,美联储QE在活动性层面的庇护,赶上移动互联网不断点科技树,造应用的平台型企业和卖芯片的硬件公司一步步成为美股权重股,推动指数长牛。
第三,美股的长牛建立在二战后经济环球化,跨国企业渐渐成为经济主导的背景下,还是那句话单一市场的周期起伏就是要比环球市场的周期波动要更大。
所以对我们国内的指数来说,指数的牛市来自于成长性和股东回报,而在国内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大、存量市场内卷比力严峻的情况下,企业的出路,还是来自于创新和出海
于是,当我们研究A500ETF基金(512050)时,也能发现指数公司在出海方面的思量。
A500重视新质生产力已经是市场的共识了,而出海按2023年年报的数据所示,中证A500的海外营收占比18%,要比沪深300的16%,中证500的15%,以及上证50的14%更高。
中国资本市场30年,A股的第一轮成长,来自于满足国内14亿人口的巨大需求以及城镇化带来的产业升级,这是国家发展的第一阶段。
但将来,出海的重要性,一定会越来越高。



穷则分红回购,达则科技出海
将来可能有几种牛市的演绎路径——
其一,更多政策的落地,迎来基本面的修复甚至反转。
其二,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等新生产力的真正突破。
其三,沿着一带一路一点点构建起的出海链,从从前间的出口零部件、低端产制品、原材料,渐渐过渡到出口设备,一步步实现国内企业的环球化。
其四,以此动员的居民端收入水平的提高,然后带来的消耗升级。
这是把蛋糕做大的过程,是生产的逻辑,也是理想的状态。

但如果暂时还实现不了怎么办?
提高股东回报,多分红、多回购注销也可以。
这就叫,穷则分红回购,达则科技出海。
但值得注意的事,由于地缘博弈的困扰,中国企业今天的出海以及科技创新,坦率说要比日本当年更复杂一些,类似药明康德这种生物安全法案,将来对股价和预期的扰动会许多。
但毕竟身处这个“百年未有大变局”的时代,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巨大的公司只能靠闯。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211A02RV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