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银行存款利率调整仍在持续,不过,在多数中小银行纷纷跟随大行步伐举行“降息”之时,也有些农信社、村镇银行逆势上调存款利率。
部分中小银行逆势上调存款利率
12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已有荥阳农商行、禹州市农村信用社、辉县珠江村镇银行、汾西县太行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对存款利率举行调整,其中,多家银行针对起存金额1万元以上的存款举行利率上调。在分析人士看来,年末为银行揽储的关键时节,部分银行有动力在此时上调存款利率来招揽客户,但提高存款利率会进一步抬高银行负债成本,不利于稳固净息差,预计未来存款“降息”仍是主要趋势。
在利率整体下行的背景下,不乏部分中小银行“逆势”上调存款利率。以荥阳农商行为例,该行发布公告称,自12月7日起,起存金额1万元的存款,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的利率分别上调至1.15%、1.35%、1.8%、1.8%、2.05%。
“昨天对1万元以上的存款利率举行上调,之前1年期、3年期的存款利率均为1.65%,2年期是1.55%,1年期利钱比较高,更保举储户选择1年期的存款”,荥阳农商行营业网点人员表示,上调存款利率主要是为了年末吸收存款。
无独有偶,禹州市农村信用社近期也对1万元起存的部分存款利率举行调整,3个月、6个月、1年期的存款利率分别为1.15%、1.35%、1.66%,10万元起存的1年期存款利率则进一步上调至1.71%。
禹州市农信社营业网点人员表示,此次存款利率上调主要针对的是1万元以上存款,1万元以下还是按照之前的利率执行,3个月、6个月、1年期利率分别为0.9%、1.15%、1.3%。
对于部分中小银行年末上调存款利率的缘故原由,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显表示,中小银行在市场上的份额相对较小,为了吸引更多存款,可能会采取高利率策略,与大型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而年末是银行揽储的关键时节,部分银行有动力在此时上调存款利率来招揽客户。而设置起存金额门槛可以吸引较大额存款,且较大额存款的客户往往对利率更为敏感,通过提高利率可以更有效地吸引这部分客户。
虽然部分银行针对起存金额1万元以上的存款举行利率上调,但整体来看存款利率仍在下行。
例如,西安高陵阳光村镇银行12月5日起调整储备存款挂牌利率,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相较于6月12日均有所下调,其中,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85%、2%、2.25%、2.25%,较此前下调30个基点、65个基点、75个基点、105个基点。
“银行调整存款利率需要综合考虑存款市场供需、负债能力与经营情况等”,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部分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主要是跟随大行举行存款利率调整,对存款产品举行重定价,以稳固负债成本,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进一步拓展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空间。
自2022年4月起,存款“降息”通道打开,此后,全国性银行分别于2022年9月、2023年6月、2023年9月、2023年12月、2024年7月、2024年10月团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并陆续带动地方银行跟随“降息”。
国有银行“领衔”、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地方银行陆续追随,已成为存款“降息”的常规节奏。对于后续存款利率趋势,周茂华认为,存款利率调整空间与存款利率相对收益水平、市场供需、银行经营状况和能力等方面有关。目前国内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市场流动性充裕,市场利率维持低位,存款市场存在布局失衡,存款利率仍有一定调降空间;但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差距大幅收窄,存款产品性价比下降,随着市场情绪回暖,市场利率回升,部分银行可能面临存款搬家压力。
银行推福利活动花式揽储获客
在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存款搬家”征象凸显的情况下,对于部分银行而言,揽储压力越来越大。不过,《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为吸引和稳固存款,不少银行麋集推出相关福利活动,包括存款送积分、存款送旅游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利率不停走低的背景下,面临净息差走低压力,银行应认识到“送礼揽客”不是恒久之计,更不能过度依赖。银行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实现业务的长远发展。对银行而言,需要进一步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和服务,进一步转变存款经营理念,推动费用驱动型存款、成本驱动型存款向结算驱动型、业务驱动型存款转型。
近日,北京银行推出的“乐享盛夏京行有礼”资产提升活动提出,在9月30日之前,若该行受邀客户本月日均资产较上月分别提升5万元、10万元、20万元,次月可按提升档次领取28元、48元、68元微信立减金。“本月日均资产提升5万元或以上,也就是需要您从他行转入或直接存入我行相应数额的存款。”该行相关工作人员先容。
“我行最近推出资产提升活动,只要当月日均资产满意一定要求,可以获得相关的奖励,另外600万元以上的新资金购买存款产品还可以申请旅游等。”平安银行北京分醒氤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该行会根据客户入资情况以及购买产品的情况,给客户做相关的保举活动。
兴业银行北京分醒氤支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表示,只要购买该行三个月以上的存款产品,根据转入资金不同,对应的礼品也不同。如新增10万元可领取京东卡或加油卡或超市代金券,新增20万元可领取京东卡或实物礼品等等。“转入的资金越多,对应的礼品也就越好。”该理财经理说。
同时,不少农商行也推出存款送礼活动。例如,句容农村商业银行近期推出存款返积分的营销活动。活动规则表现,“从7月26日到9月30日,在我行任意网点或通过手机银行自助办理定期存款业务。我行为两年期以下定期存款(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配备积分,每万元赠予积分1250个,存款余额不敷万元则按比例赠予积分。存款成功后,积分将自动计入您的个人账户。积分可用于任意合作商户兑换礼品。”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麋集推出存款相关福利活动与利率持续下行有一定关系。近日,多家银行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同时“存款搬家”征象凸显。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表现,7月份单月,人民币存款减少8000亿元。其中,居民存款缩减了3300亿元,企业存款缩减了1.78万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部分银行通过福利、礼品吸储与获客,主要有三方面缘故原由:一是存款利率下调导致吸储压力增大。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存款产品的吸引力有所减弱,导致部分客户将资金转移至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如银行理财、基金等。为了应对“存款搬家”征象,银行需要通过福利活动来加强存款产品的吸引力。二是市场竞争加剧。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剧烈。为了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银行通过推出礼品和福利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并稳固存款规模。三是客户忠诚度提升:通过赠予礼品和其他福利,银行希望不停夯实客户基础,增加客户黏性,减少客户流失。
业内人士表示,以福利、礼品吸引储户存款有“高息揽储”之嫌,势必增加部分银行负债成本,不是恒久之计。
银行应如何继承稳固存款规模,提升揽储竞争力?杜阳建议,一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通过精准营销和客户细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建议,加强客户黏性。二是提升数字化服务体验。加强银行数字化平台的功能,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线上存款和管理服务,吸引并留住对数字化体验有高需求的客户群体。三是实施长期激励措施。银行可以考虑通过提供长期激励措施,如积分兑换、现金返还、增值服务等方式,鼓励客户长期保有存款。四是加强金融教育。通过金融教育活动,提高客户的财务管理能力和风险意识,引导客户理解并选择得当他们的存款产品。五是构建多元化的客户代价体系。通过与其他生存服务平台或企业合作,推出跨行业的联合营销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的综合体验和满意度。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建议,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转变存款经营理念,推动费用驱动型存款、成本驱动型存款向结算驱动型、业务驱动型存款转型。抓住政务场景、生产场景、生存场景加速数字化历程的契机,积极布局开放银行业务。跟踪数字政府建立历程,适时介入,抢占数字化场景的端口。抓住企业客户升级财资管理体系、流动性管理,以及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契机,鼎力大举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积极抢占个人客户数字化生存圆心职位,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账户的活跃度。构建特色化、体系化的增值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增加存款沉淀。
存款市场暗潮涌动
前脚刚调降存款利率,后脚就推出高息存款产品揽储——这一看似矛盾的征象,正在银行业上演。
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多家全国性大型银行在降息尚未满月之际,推出针对不同区域或主题的特色存款产品,利率可达2%以上,较挂牌利率上浮超50个基点。
“这是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变革,灵活采取的应对策略。”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降息潮推动更大规模存款向理财“搬家”,导致银行面临揽储、留存客户等难题。如何提升负债管理能力,愈发考验银行的经营聪明。
“存款特种兵”再现:伴随银行开启新一轮降息潮,部分储户再次化身“存款特种兵”,跨区域寻找高息产品。
“最近发现有银行针对不同区域推出了特色存款产品,我准备看看周围城市有哪些更高利率的产品,打算周末已往存钱。”在上海从事步伐员工作的付明(化名)告诉记者。
记者梳理发现,虽然目前多家大行的1年期、2年期、3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已降至1.35%、1.45%和1.75%,但不乏年利率2%以上的特色存款产品。
农业银行就根据不同区域设置了特色存款产品。好比,2024“金穗银利多定期存款”043号5年期存款产品利率2.20%,起存门槛为5万元;2024“金穗银利多定期存款”广东0050号3年期存款产品利率2.15%,起存门槛为1000元。工商银行的定期定量存款产品“月月存”也有较大利率优惠,3年期利率到达2.15%,起存金均为1000元。招商银行特色存款产品“月月存”表现,1年期、3年期年利率分别为1.85%和2%。
除了特色存款产品,也有大行积极发售大额存单揽储,利率优势显着。7月底,中国银行发售2024年第一期个人大额存单,其中,3年期特定客户年化利率为2.15%,5年期特定客户年化利率为2.2%,出发点金额均为人民币20万元。
降息后面临揽储等难题:为何刚刚降息,银行又推出高息存款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因为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后,推动更大规模的存款向理财“搬家”,银行揽储和留存客户的难度也在提升。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7月30日,存量理财规模为29.62万亿元,较6月末28.52万亿元存续规模扩张1.1万亿元,其中超九成规模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在存款流失的背景下,银行适时推出特色产品,主要就是为了应对揽储压力。“降息后,银行虽然降低了负债成本,但也面临存款‘搬家’征象强化,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等新的压力和挑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显向记者表示,银行提供优惠利率,可以增加资金来源,应对揽储压力,保持市场竞争力。
银行也希望吸引和保留优质客户资源。“针对特定人群或特定存款方式设置优惠存款利率,是银行揽储策略的一部分。”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艾亚文认为,通过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率,可以吸引对利率敏感的储户,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资金的个人或企业。
不过,存款挂牌利率下调至‘1’字头后,又推出2%以上的定存产品合理吗?“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立以来,银行基于挂牌利率在自律机制上限框架内对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举行适当浮动,是市场行为。”中国邮政储备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在调降存款挂牌利率后,部分银行在分行推出区域专享式存款产品,并上浮存款利率也是市场化选择。
求解负债管理“优化术”:上述看似矛盾的征象背后,反映了银行在压降成本和吸引存款之间的权衡。这不仅考验银行的负债管理能力、经营聪明,更关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降低存款挂牌利率和推出特色产品高息揽储,二者都是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变革灵活采取的应对策略,并不矛盾。”娄飞鹏向记者表示,降低存款挂牌利率主要是降低负债成本,稳固净息差,以提高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娄飞鹏认为,在存款挂牌利率调降之后,银行面对市场实际情况,上浮存款利率是为了提高在区域市场吸收存款的竞争力,稳固银行负债,并且是在特定区域大概是主题存款,不会全面提高银行负债成本。
除了推出特色存款产品外,记者采访获悉,多家银行正在努力求解负债管理“优化术”,通过多项业务协调,不停巩固存量客户,发掘潜伏客户,提高负债来源的稳固性和多样性。
“我们正适时推出不同期限的存款产品组合,通过存款布局改善及定价下调,共同推动存款付息成本优化。接下来还要紧跟市场利率走势,整合行内外资源,拓宽优质存款来源,持续优化负债布局。”一家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
理财规模守住30万亿元吃劲
11月,理财规模实现增长,再度站上30万亿元大关。然而,近期年末效应有所显现,银行揽储压力加大,理财规模开始回落。同时,监管部门要求理财公司不得通过违规手段自建估值模子以平滑产品净值波动,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料加大,加之债牛行情能否持续面临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共同对理财市场的规模产生了扰动。
资金回表压力显现:临近年末,理财资金回表压力显现。据华西证券研究所测算,12月9日至13日,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环比减少1359亿元。其中,回表压力主要作用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其次是长期限固收类理财产品。最短持有期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维持正增长。
“随着年终临近,理财规模降幅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今后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难以回升。据理财产品三季报披露的数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34%的仓位为现金及银行存款(穿透后)。在两项存款自律倡议出台后,1.5%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逐步成为非银活期存款利率的新中枢。随着同业存款利率逐步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会进一步走低,规模增长动能将继承减弱。相反,申赎同样灵活、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短期限固收类理财产品或更受青睐。”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周,有理财公司收到监管部门通知,要求不得通过违规手段自建估值模子以平滑产品净值波动。某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监管部门倾向于理财公司使用中证、中债等第三方估值。未来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的监管差异将逐步减少,银行理财将直面净值波动。”一直以来,理财公司致力于减小产品净值波动,为此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应用收盘价估值法、自建估值模子以及运用信托平滑机制等,这些措施有效减小了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使其波动幅度普遍小于债券型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完成整改后,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可能会加大,这将对理财产品规模产生一定影响。“预计明年上半年理财公司将完成存量整改,实现固收类理财产品‘债基化’。整改完成后,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将加大,或带动理财规模的波动加大。”华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说。
“短期内理财公司可能会与监管部门举行沟通,确定详细整改方案。在此期间,影响相对有限。待方案确认并落地后,理财产品的波动将变大,理财产品真净值化转型将加速。”华宝证券资深银行理财分析师张菁表示。从产品类型来看,自建估值模子整改将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日开型固收类理财产品、最短持有期较短的理财产品影响较大。此外,以往理财公司通过特定时点释放收益以“揽新上量”的策略难再实施。鉴于这类策略主要聚焦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完成整改后,预计相关理财产品规模将进一步下降。
据了解,自建估值模子与中债、中证等第三方估值服务的核心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减少市场因素的影响,突出现金流因素的影响;后者则侧重于参考一级市场发行价格和二级市场成交价格,市场因素在估值中占据较大比重。此前,理财公司探索自建估值模子主要聚焦于二级资源债和永续债的估值计算。
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固收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监管部门叫停理财公司通过违规手段自建估值模子以平滑净值波动的行为,将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服从。“假如自建估值模子被广泛应用,由于其相较第三方估值减少了市场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债市对政策利率调整的响应不及时。”
又见30万亿元规模:据多家券商研究所测算,11月理财产品规模大增,再度突破30万亿元。据华西证券研究所测算,11月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加3371亿元,至30.11万亿元。据华源证券研究所测算,11月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加0.42万亿元,至30.2万亿元,且增量以固收类产品为主。
“今年11月的理财产品规模增量高于已往三年同期的平均增量。”廖志明表示,11月理财产品规模超季候性增长主要有三点缘故原由:一是信用债行情较好,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吸引资金净流入;二是股市震荡,部分观望资金重新设置理财产品;三是10月中下旬以来,多家银行大幅下调了定期存款利率,在比价优势下,固收类理财产品实现规模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显也表达了类似观点:10月中下旬以来,多家银行大幅下调定期存款利率,股市震荡加大。与此同时,理财产品市场表现趋稳,尤其是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部分资金便由存款市场和股市流向了理财市场。
从布局变革看,固收类理财产品贡献了主要增量,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微降。以华西证券研究所数据为例,11月最短持有期型理财产品规模领涨,环比增加3190亿元,且主要为1个月以内的短期限产品;其次是日开型固收类理财产品,环比增加1474亿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则呈下降态势,环比减少910亿元。
对于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增长、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下降的缘故原由,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当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已降至1.7%左右,而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得益于债市行情亮眼,11月平均年化收益率较上个月上升1.3个百分点,至3.9%。“截至12月1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64%,存款自律倡议落地后,预计货币市场资产收益率将明显下行,随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设置的存量货币市场资产逐步到期,其收益率将进一步下行。”刘郁表示。
此外,相较长期限固收类理财产品,短期限固收类理财产品成了提升规模的主要抓手。
刘郁认为,在股市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会更重视资金申赎的灵活性,倾向于投资短期限理财产品,以便择机进入权益市场。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同样偏好选择资金锁定期限偏短且收益稳健的产品,因此短期限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
债牛行情对规模形成支撑:得益于债牛行情,11月固收类理财产品业绩表现亮眼,助推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上升。12月以来,债牛行情加速演绎,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72%,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在2%附近徘徊,信用债行情略微滞后。业内人士预计,后续信用债利差将跟随利率债行情缩小。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债牛行情短期内难言竣事,若理财产品净值稳步增长,则理财产品规模变动将主要受到年末资金回表因素扰动。
一方面,自建估值模子整改短期内对债市的影响较小。“理财产品持有利率债的仓位比例较低,理财公司行为对利率债影响很小,对信用债影响更大。由于二永债波动大、低评级信用债流动性弱,整改时理财公司可能会首先减持这两类券种。此外,受到流动性、税收、银行资源占用等限制,市场上承接这部分资产的力量相对有限,短期内可能会因供过于求导致相关资产价格调整。假如这些资产价格调整幅度较大,影响可能会从信用债蔓延至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不过参考往期以理财行为为核心的债市调整,利率债受到的波及往往不显着。拉长时间来看,利率债等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可能迎来更多的设置与交易需求。”刘郁说。
另一方面,年末债市或有短期波动,但债牛行情难言竣事。“本轮债券收益率下行的起因是对地方债供给的担忧逐渐缓释、同业存款利率压降,但市场利率没有显着‘脱锚’。基于中性利率理论,当前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处于合理区间,同时债券收益率已反映了部分2025年的货币宽松预期。不过,需关注央行根据债市行情做出的进一步引导和预期管理。”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获悉,12月18日上午,央行约谈了本轮债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进的金融机构,其中包括理财公司。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密切关注自身利率风险,提高投研能力,加强债券投资稳健性;依法合规开展投资交易。多位理财公司人士表示,此举旨在适度控制债券收益率过快下行,防范风险。从长远来看,对债市持乐观态度,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将具有吸引力。
极目新闻综合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北京商报
(来源:极目新闻综合)
更多出色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220A07L2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