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回复: 0

煤价旺季难旺!今年每吨跌148元,动力煤失守800元大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1 11:51:5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10月份以来,煤炭代价连续走低。
12月11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代价首次跌破800元/吨关口。此后代价继续下滑,一德期货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5500大卡主流报价780-785元/吨,5000大卡报价在680-685元/吨。
上海钢联煤焦事业部煤炭分析师张雯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随着我国动力煤供需形势逐步改善、煤炭进口快速恢复,动力煤市场代价连续下行,年末北方港口Q5500动力煤代价较年内高点下降155元/吨。
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张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煤价连续承压,下游用煤企业煤炭库存保持在高位,商业环节操作难度非常大,商业环节盈利空间明显压缩。以山东Q5000大卡动力煤到厂代价为例,截至12月20日,山东Q5000大卡动力煤到厂代价为710-745元/吨,较年初累计降幅在14.58%左右。”
何时见底?
进入冬季,本应是煤炭消费高峰期,然而,煤价不仅“旺季不旺”,甚至连创年内新低。据了解,CCI5500大卡的指数,今年以来累计跌了148元/吨。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的?
“重要是由于供应好叠加需求差所导致的。”一德期货动力煤分析师曾翔表示。曾翔告诉记者,11月无论进口量还是国内产量均创历史新高,使得整体社会库存快速增长至绝对高位,12月虽有所回落,但也在高位程度。而火力发电同比仅增长1.9%,12月从高频数据上看,体现也不佳,仅在去年同期程度附近。
在张雯雯看来,12月以来,市场连续受到终端日耗提拔不及预期、中下游环节高库存、进口煤量高位等因素的压制,煤价连续下跌。
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提到,2021年以来,电厂通常在12月之前完成迎峰度冬的煤炭储备,此次煤炭代价回落在预期之内。
记者在与多名业内专家交流中获悉,目前煤价已跌至年内新低,市场悲观情绪愈发浓厚,短期煤炭市场仍将承压运行,存在下调压力,煤炭代价暂无止跌迹象。
“预计直到春节前,都难有变量改变当前偏弱的格局。”曾翔判断。
不过,张雯雯分析表示,随着代价跌近长协代价中枢,长协代价的支撑作用将开始显现,加之随着日耗连续上升以及代价逐渐跌近部分用户心理价位,市场询货需求也有望改善,因此预计后期代价跌幅将逐渐收窄,港口Q5500底部或为760元/吨附近。
进口煤代价优势明显
“进口煤较内贸煤存在明显代价优势,是支撑进口煤数目增长的重要原因。”张敏表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11月,我国煤炭累计进口量为4.9亿吨,同比增长14.8%。仅11月,我国煤炭进口量为5498万吨,同比增长26.4%,创下历史新高。反观国内煤炭产量,1-11月,天下原煤累计产量为43.22亿吨,同比增长2%。
接下来,煤炭进口是否会保持高增长态势?
张雯雯预判,煤炭进口量维持高位,但难以继续提拔,因为进口增量潜力并不具备,2025年进口煤炭或维持当前程度。
一方面,2024年上半年煤炭进口量继续保持明显的同比增长,下半年,随着澳煤增量收窄以及俄罗斯煤炭进口量的同比下滑,外贸煤供应增量或集中在蒙煤部分,但全球发达经济体用电量增长乏力,叠加绿电大幅增长,煤炭需求走弱,后续国际煤价没有大涨基础。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旺盛,对我国进口煤炭形成竞争,且内贸煤价下跌后,高卡煤进口利润较差。
张敏则持不同观点,她表示,“未来或依然保持在较高程度,国内用煤需求存在增量空间,对进口煤仍有需求。另外,国际地缘关系紧张,国际重要煤炭出口国重心向中国倾斜。”
曾翔也认为,后期进口量预计仍会维持在较高程度。因为目进步口煤价差仍然较好,且政策也没有限制,沿海终端出于经济性的考虑仍会优先采购进口煤。
冲击煤企业绩
除了进口煤量大增外,2024年煤炭行业发生了不少变化。
曾翔指出,2024年,代价重心连续下移,供应虽有波折,但整体仍出现增加的态势。总发电量虽有较好增长,但新能源发电增量更为迅猛,使得火力发电受到明显挤压,需求增长较低。而其他耗煤行业中,仅化工煤耗增加较好。
张雯雯向记者透露,“生产结构方面,煤炭产区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新疆煤炭资源产量快速增长;水电、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替代量增加,影响煤炭消费结构。另外,2024年,煤炭市场代价出现下降趋势,受代价波动,行业经济效益下降。”
煤价回落,煤企业绩显著受挫。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煤炭指数囊括的26家上市公司中,22家企业盈利同比出现下滑,10家利润降幅超四成。“随着煤价的连续下行,煤企整体利润必然是减少的,但相对于其他行业,利润仍算偏好的。”曾翔说。
提及煤企业绩,张雯雯也表示,受益于相对较高的长协价加之2024年市场煤价的连续下跌,煤企的盈利空间虽呈收缩之势,但绝对规模仍然较好。
张雯雯进一步分析称,一方面,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以及承担地域能源保供任务的煤企其长协销售占比高于其他公司,自产煤销售代价较为稳固。另一方面,拥有优质发电资产的煤企凭借具备“煤电一体化”优势,其经营更为妥当,业绩韧性较强。分身盈利稳固性和绝对程度两方面因素,煤企中头部企业要优于地方企业,煤电一体化公司要优于做单一业务的煤炭公司。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221A02W1L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