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回复: 0

疯狂建高铁,恐怕成绝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7 22:01:28|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铁,毕竟是一门难挣钱的亏损生意。随着高铁路网的基本覆盖完成,未来地方建设高铁的步伐,可能会渐渐放缓。

撰文丨熊志

经济大省山东,正在疯狂建高铁。

2024年10月,山东省第13条高速铁路——全长237公里的潍烟高铁开通运营。至此,山东全省高铁运营里程正式突破3000公里,达到3047公里,跃居全国第一位。

数据表现,过去6年,山东的高铁运营里程,从1200公里左右,猛增到突破3000公里,运营里程排名从全国第七位,一下子跃升到第一位,拿下“高铁第一省”的宝座。

持续加码高铁建设,山东为什么急了?

01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

到现在为止,全国已经有10个省份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山东虽然不在其列,东营市至今仍旧未开通高铁,但近几年来,山东的高铁建设速率,明显跑在全国各省市的前面。

2023年12月,济郑高铁全线贯通后,聊城竣事不通高铁历史,山东的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800公里,跻身全国第一。在随后不久被广东反超后,山东又凭借着日兰高铁、潍烟高铁的先后开通,再度稳固了其“高铁第一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现在还有6条高铁在建,分别为雄商高铁、津潍高铁、济滨高铁、济枣高铁、潍宿高铁以及青岛毗连线,在建规模达到1340公里,比2018年之前累计开通运营的总里程还要多。

按照《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到2035年,山东的高铁运营里程,要达到6500公里以上,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一倍。

山东是经济、人口大省,2023年的GDP达到9.2万亿元,仅次于广东和江苏。常住人口则达到1.01亿人。经济规模大、常住人口多,人流物流的运输需求也猛烈,在高铁建设上的投入动力自然更富足。

另一方面,在抱团发展的区域竞争格局下,各地的都会群、都市圈建设如火如荼,高铁互联互通的代价,进一步凸显,山东作为经济大省,自然不甘落后。

不外抛开这些常规因素外,山东近几年之所以开足马力,拼命建高铁,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补充高铁建设滞后的“历史”欠账。

02


山东的高铁建设,并不是一直都如此迅猛。

2008年,全国高铁基建热潮开启,山东的高铁规划与建设进度,一开始就滞后于其他省份,运营里程和路网密度长期未能跻身全国前列。

作为沿海经济大省,高铁通达性不足,成了制约地区发展的痛点。对此,山东主官在2018年年初曾遗憾地指出,“高铁出省通道只有1条,省内高铁尚未实现互联互通”。

错过第一波高铁建设潮的山东,想要奋起直追,但高铁建设毕竟投资大、周期长,一条高铁线路落地投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规划慢一拍的山东,想要从掉队状态迎头赶上,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在高铁建设方面,当山东意识到本身的落后,并想要加码投入发力追赶时,高铁投融资体制开启了改革大幕。

2013年,铁道部改构成中国铁路总公司,也是在这一年8月,《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 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高铁建设采取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全面开放铁路建设市场。

换句话说,铁路建设的投融资,正式告别国家兜底模式,除了一些核心干线外,中央财政不再全面埋单。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之后获批的一些高铁项目,将面临自主筹资的难题。

落后一拍的山东,在错过了首轮建设热潮之后,为了补上交通短板,不得不自掏腰包建高铁。由此,山东也误打误撞地成了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践的急前锋。

2018年,济青高铁通车运营,它毗连济南和青岛两大“双子星”,是“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重要构成部门。

但尽管其战略意义显著,这条高铁线路中央只承担两成,剩下多达八成的建设资金,是由山东省自主筹措,它也是全国第一条地方为主投资建设的高速铁路。

此外,毗连济南和莱芜的济莱高铁,还是国内首条地方投资建设的市域高铁,全部得自掏腰包。

山东有补上高铁短板的决心,但自主筹资建设,确实会加剧地方的财政负担。对此,山东省铁路部门人士曾提到,“好多项目依赖地方投资,这么大的资金量,再完全依赖地方当局来筹措确实难度很大”。

没有搭上高铁大发展顺风车的山东,在投融资改革之后,资金筹措又成为一大挑战。这也导致,在2008年到2018年期间,山东的高铁建设进度,和其经济大省的地位严重不匹配。

当然好处是,在投融资模式理顺之后,自主筹资的地方当局,在高铁建设中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可以更高效地推进高铁建设项目,缩短建设周期。

在发力追赶的决心之下,先行先试积累的投融资经验,让山东的高铁建设,在近几年实现大幅提速,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窗口期。

03


山东疯狂建高铁,是当下区域竞争的一个缩影。

高铁这种基础办法,本身就投资规模大,对地方经济有很强的拉动效果。而且,高铁开通以后,不仅能方便大众出行,还有助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提拔地方的综合竞争力。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对高铁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有时不吝血本自行出资,也要建高铁。为了夺取高铁线路途经本地,不同地区之间甚至会睁开激烈竞争,各种明争暗斗。

但事实上,高铁基建大跃进的窗口期,正在渐渐关闭。

2021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一些地方存在片面寻求高标准、重高速轻普速、重投入轻产出等情况,铁路企业也面临经营压力较大、债务负担较重等题目”。

因此,“新建铁路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实行”,这即是为高铁建设按下了减速键。

上述《通知》还提到,涉及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涉藏州县以及南疆、重点沿边地区的国家铁路项目,原则上以中央出资为主。也就是说,其他各大省份的高铁建设,将主要由地方筹资。

对地方来说,今后不得不更谨慎地算一算高铁的成本账,科学评估其经济效益。

过度超前地规划大量高铁线路,审批收紧之后,可能很难获批;即便获批,还得面临自主筹资的挑战。建成开通运营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旦客流量不足,还得投入大量资金来补贴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2016年,重点负责高铁投资的“山东铁路发展基金”,2024年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2.71亿元,但净利润只有9.6万元。

高铁,毕竟是一门难挣钱的亏损生意。随着高铁路网的基本覆盖完成,未来地方建设高铁的步伐,可能会渐渐放缓。像山东如许大规模、高强度推进高铁建设的情况,未来恐怕很难再现。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226A03XB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