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回复: 0

证监会:提高上市公司停业重整质效,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31 19:14:0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财联社12月31日讯,2024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团结发布《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纪要》是最高法会同证监会,在对近年来上市公司重整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总结、梳理、讨论的基础上,就进一步完善和统一规则适用,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相干重要问题取得的共识。《纪要》围绕坚持积极救济和及时出清并举、兼顾债权人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加强司法审判与行政监管协调的总体思路,有利于更好发挥停业审判职能作用,救济具有重整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上市公司,化解风险并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切实保护上市公司债权人和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纪要》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加强司法审理与证券监管协作。建立重大事项通报机制,证券监管部门发现上市公司及相干方存在重大违法举动,可以致函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当充分关注,须要时启动会商机制。人民法院发现重整相干方存在涉及证券市场违法违规举动的,应当通报中国证监会。二是明确上市公司重整预期。对于存在重大违法退市情形的公司,或者在信息披露或规范运作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整改的公司,可以认为不具备作为上市公司的重整价值。此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使用上市公司为其提供包管的,原则上应当在进入重整步伐前完成整改。三是优化重整计划的规范要求。重整计划草案应当详细、明确,并具有可执行性。重整计划草案中涉及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比例、重整投资人资质及获得股份的代价、股份锁定期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相干规定。四是强化信息披露及内幕交易防控。明确重整期间管理人管理和上市公司自行管理模式下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要求当事人向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提供的质料与已披露的信息保持一致。重整各方应当遵守关于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及内幕交易防控的要求。管理人成员存在或者涉嫌存在内幕交易举动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撤换。五是完善重整案件的审理标准。完善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的管辖标准,要求申请人提交(预)重整申请时,上市公司住所地应当在被申请法院辖区内连续存续1年以上。明确重整计划应当载明明确、清晰、公道的执行标准;重整计划未执行完毕的,管理人监督限期应相应延长。
证监会高度重视停业重整在化解上市公司风险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同步起草配套规则《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1号——上市公司停业重整相干事项》(以下简称《指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下一步,证监会将积极配合最高法做好《纪要》的落实工作,根据公开征求意见情况抓紧完善发布《指引》,提高上市公司停业重整质效,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
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自2012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12〕261号)以来,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在救济困境上市公司,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拔资本市场配置资源服从,维护社会稳定和资本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停业重整案件日益增多、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变化,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情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资本市场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发挥停业审判职能作用,救济具有重整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切实保护上市公司债权人和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1月8日在北京召开工作座谈会,对近年来上市公司重整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了总结、梳理、讨论,就进一步完善和统一规则适用,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相干重要问题取得了共识。现纪要如下:
一、关于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的审理原则
会议认为,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事关资本市场的风险化解和健康发展,事关债权人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事关职工权益保障和社会稳定。人民法院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妥善处置惩罚社会公平与重整服从、企业救济与市场出清、司法主导与行政监管的关系,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在审理中应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1.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原则。停业重整案件审判工作是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人民法院停业审判工作必须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民法典、企业停业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将法律规则适用与国家监管政策目标实现相结合,将个案风险化解与维护资本市场秩序相结合,切实防止风险外溢。强化与证券监管部门的协作,切实防范相干方使用停业重整恶意炒作、干扰市场秩序以及实施证券欺诈等举动,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2.依法公正审理原则。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参与主体众多,涉及利益关系复杂,人民法院审理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既要有利于化解上市公司的债务和经营危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又要防止没有救济价值的上市公司使用重整步伐规避市场出清以及逃废债务,滥用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既要保护债权人利益,又要兼顾职工利益、出资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妥善处置惩罚好各方利益冲突。
3.提高重整质效原则。充分发挥重整制度救济功能作用,引导管理人、上市公司深入分析陷入困境的缘故原由,有针对性地制定重整计划草案,切实通过股权结构、经营业务、治理模式等调整,实质性改善公司经营能力,优化主营业务和资产结构,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重整计划草案未获批准、重整计划执行不能且无法变更或者依法变更后仍执行不能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宣告停业清算。
4.维护社会稳定原则。上市公司进入停业重整步伐后,因涉及债权人、上市公司、出资人、企业职工等相干当事人的利益,各方矛盾比较集中和突出,如果处置惩罚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人民法院审理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要充分发挥地方当局的风险预警、部门联动、资金保障等协调机制的作用,积极配合当局做好上市公司重整中的维稳工作,并根据上市公司的特点,加强与证券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重整上市公司及其人员涉及刑事犯罪的,公安构造、检察构造以及人民法院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刑民统筹,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二、关于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的管辖
会议认为,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涉及法律关系复杂,影响面广,案件管辖既要便利当事人参与步伐,也要有利于债务风险的及时、有序化解和裁判标准的统一,还要依法防范当事人为选择管辖法院而临时改变管辖毗连点的举动。
5.案件管辖。上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应当由上市公司住所地,即上市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上市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由上市公司注册登记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向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申请时,上市公司住所地应当在该法院辖区内连续存续1年以上。
三、关于上市公司停业重整的申请及审查
会议认为,要全面准确理解停业重整的救济功能,支持尚有救济希望的危困上市公司及时通过重整步伐化解风险,切实防止重整步伐空转,损害债权人、投资者等主体的合法权益。
6.申请主体。上市公司有企业停业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上市公司、债权人、单独或者合计出资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上市公司进行停业重整。
7.申请质料的提交。申请人申请上市公司停业重整的,除提交企业停业法第八条规定的质料外,还应当提交关于上市公司具有重整可行性的报告、上市公司住所地省级人民当局出具的维稳预案等。
上市公司自行申请停业重整的,应当提交经股东会表决同意的证明质料,以及切实可行的职工安置方案。
债权人申请上市公司停业重整的,应当提供其已经通知上市公司的有关证据。
8.人民法院对重整申请的审查。债权人提出重整申请,上市公司在法律规定时间内提出异议的,或者债权人、上市公司、出资人分别向人民法院提出停业清算申请和重整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
人民法院召开听证会的,应当于听证会召开前通知申请人、被申请人,并送达相干申请质料。公司债权人、出资人、实际控制人等利害关系人申请参加听证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准许。人民法院应当就申请人是否具备申请资格、上市公司是否已经具备重整事由、上市公司是否具有重整可行性等内容进行听证。涉及证券监管事项的,应当听取属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意见。
人民法院在裁定受理上市公司停业重整申请前,应当将审查意见及相干质料逐级报送最高人民法院审查。
9.协同联动机制。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的,上市公司住所地省级人民当局应当同步向中国证监会通报情况,并将所出具的维稳预案以及上市公司与债权人、出资人、重整投资人等利害关系人已签署或者达成的有关债权调整、重整投资等协议一并通报。中国证监会应当就上市公司重整价值等事项向省级人民当局出具意见,并同步通报最高人民法院。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为不具备作为上市公司的重整价值:
(1)上市公司因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公众健康安全等大概被证券交易所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的重大违法举动正在被有权构造备案调查或者备案侦查,且尚未结案;
(2)根据相干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等情况,上市公司大概被证券交易所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3)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规范运作等存在重大缺陷,大概被证券交易所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4)其他违反证券监管法律法规,导致上市公司丧失重整价值的情形。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使用上市公司为其提供包管的,原则上应当在进入重整步伐前完成整改。
四、关于上市公司停业重整的信息保密和披露
会议认为,停业重整属于证券法规定的大概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代价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证券监管机构规定及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等做好内幕交易防控和信息披露工作。
10.防止内幕交易。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员以及人民法院因审理上市公司停业重整相干案件而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等关于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及内幕交易防控的要求。管理人成员存在或者涉嫌存在内幕交易举动的,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或者依申请及时撤换。
11.信息披露责任主体。上市公司进入停业重整步伐后,管理人负责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应当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承担法律法规、交易场所业务规则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原上市公司董事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职责和义务,相干主体应当及时配合。上市公司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上市公司为信息披露义务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保证上市公司及时、公平披露信息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管理人应将其知悉的涉及管理人职责的信息披露事项及时告知上市公司。
未按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披露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12.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交易场所业务规则的要求披露涉及上市公司停业重整的信息,有效保障债权人、投资者等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步伐参与权。与上市公司停业重整相干的重要财务资料、评估报告,以及大概对公司股票交易代价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应当予以披露。
人民法院指定停业管理人后,管理人应当及时披露其成员、职责分工及联系方式、公司财产和营业事务的管理模式、信息披露事务责任主体名称及成员等信息。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提供的质料与已披露的信息应当保持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应当作出专项说明并披露。
五、关于上市公司停业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及表决
会议认为,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和表决是重整步伐的关键环节,是重整救济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重整计划草案相干内容应当依法合规,有利于实质性化解债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有效维护相干主体合法权益,实现各方利益平衡。
13.重整希望的报告义务。管理人应当分阶段及时向债权人委员会报告债务人财产的接管和调查情况、债务人财产评估、审计情况,以及重整计划草案制定希望等涉及重整的重大事项,债权人委员会有权就重整计划草案发表意见。重整计划草案应当在提交债权人会议十五日前,在证券交易所网站和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媒体上披露。
14.重整计划草案总体要求。重整计划草案应当详细、明确,并具有可执行性,经营方案涉及盈利预测的,应当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前景、行业周期、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等相干因素,不得随意夸大。
重整计划草案中涉及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比例、重整投资人资格及获得股份的代价、股份锁定期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相干规定。
人民法院在审批重整计划草案时,应重点审查重整计划内容以及重整投资人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国家产业政策以及上市公司收购等相干规定,须要时可以征求属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的意见。
15.债务清偿安排。债务清偿方案应当明确、可行,不得以明显无法执行或者难以变现的方式清偿债务。采取建立信托计划方式清偿的,应当明确信托财产范围、受托人职责以及信托限期。采取以股抵债方式清偿的,应当重点说明以股抵债代价是否客观反映公司股票的公允市价以及据此计算的债务清偿率是否公道。
债务人继续保留包管物的,应当确保包管债权人可以就包管财产现值获得全额清偿,不足部门按照普通债权清偿。如果对该包管债权分期清偿的,应当就延期清偿的利息确定公道利率,且包管债权人在清偿限期内可以优先于就该包管物新设立包管权的债权人获得清偿。包管财产价值应当结合包管物未来使用方式和目的进行评估,不得简单按照清算价值确定。
上市公司涉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的,应充分考虑大概需赔付投资者的金额,并在清偿方案中作出安排。人民法院可以就预估的损害赔偿金额征询投资者保护机构意见。
16.出资人权益调整。上市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普通债权人不能在重整计划中全额获得清偿的,原则上应对出资人权益进行调整。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因违法违规举动对上市公司造成损害的,制定重整计划草案时应当根据其不对程度对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支配的原有股权作相应调整。权益调整方案涉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可供转增的资本公积金应当以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定期报告为准。
17.重整投资人。拟引入重整投资人的,重整投资人应当具有相应的资源和能力,重整计划草案中应当明确拟引入的重整投资人相干信息及其参与重整的条件、获得的股份数目和代价等内容。重整投资人认购股份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对价,并在支付全部价款后办理股票登记过户手续。
18.出资人组的表决。重整计划草案涉及出资人权益调整的,应当设置出资人组对该事项进行表决。出资人会议的召开步伐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证券交易所关于召开股东会的相干规定。上市公司或者管理人应当提供网络表决方式。
表决涉及引入重整投资人等事项的,重整投资人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百分之五以上股东、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存在关联关系的,关联股东应当回避表决且不得代理其他股东行使表决权。
出资人组对重整计划草案中涉及出资人权益调整等事项的表决,经参与表决的出资人所持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通过的,即为该组表决通过。上市公司披露表决效果时,应当分别说明持股百分之五以上股东和中小股东的表决情况。
19.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司被裁定停业重整的,所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限期适用企业停业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召募说明书未对停业重整步伐中的交易安排和转股权作特别约定的,相干主体应当及时召集持有人会议,就公司进入停业重整步伐后的交易安排和转股权行使限期作出决议。考虑到停业步伐正常进行的需要,交易期间不应晚于转股权行使期间,转股权行使期间的截止日不应晚于债权申报截止日。关于可转债的债权金额计算,应以票面金额加上到期利息进行确定。
20.探索引入财务顾问。为有效提高上市公司重整质效,上市公司或者管理人可以聘请证券公司担任财务顾问并履行以下职责:
(1)协助管理人、上市公司制定重整计划草案,研究分析停业重整相干活动大概涉及的法律、财务、经营等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
(2)接受管理人或者上市公司的委托,进行重整融资操持,帮助引入增量资金;
(3)根据法律法规和人民法院、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的要求,在充分核查和验证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财产变价、权益调整、转增除权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客观、公正地发表专业意见,督促管理人及相干各方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21.勤勉尽责要求。管理人应当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未勤勉尽责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处以罚款;给债权人、上市公司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财务顾问、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存在证券市场违法违规举动的,由中国证监会依法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者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给债权人、上市公司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管理人在聘用上述机构过程中存在不对的,应当在其不对范围内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六、关于重整计划的执行
会议认为,重整计划的顺利执行,对于最终实现重整目标,救济企业至关重要。管理人应当积极履职,督促债务人及相干各方主体严格执行重整计划,确保债务清偿方案、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经营方案的落实。
22.重整计划执行。经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后,重整计划对债务人、债权人、出资人、重整投资人均有约束力,各方当事人应当严格执行,非经法定步伐不得变更。
重整计划中相干事项构成公开承诺的,当事人应当严格按照中国证监会的相干规定履行。对业绩赔偿承诺,除中国证监会明确的情形外,原则上不得变更。
23.重整计划执行监督和责任后果。管理人应当切实履行法定监督义务,定期向人民法院、债权人报告重整计划执行情况。重整计划中明确的重要事项尚未完成的,管理人的监督限期应当相应延长。
重整投资人未按投资协议或者重整计划相干约定履行义务,管理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债务人不能按照重整计划清偿债务,且债权人会议对于重整计划变更未表决通过或者不能形成决议的,经管理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执行重整计划,并宣告债务人停业。
24.重整完毕。重整计划载明的执行完毕标准以及限期应当明确、清晰、公道,涉及引入重整投资人以及出资人权益调整的,管理人应在重整计划执行期间内实施完毕。
管理人或者上市公司等请求人民法院裁定确认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的,因缺乏法律依据,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七、加强司法审理与证券监管协作
会议认为,资本市场透明度高、规范性强、牵涉利益广,应加强监管机构与司法构造的信息共享和会商协调,防范相干方通过重整步伐损害债权人及投资者利益。
25.重大事项通报机制。重整步伐中,证券监管部门发现上市公司及相干方存在重大违法举动,或者涉嫌实施前述举动,大概严重损害债权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可以致函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应当充分关注,须要时启动会商机制。
人民法院发现管理人、重整投资人、财务顾问等相干方存在涉及证券市场违法违规举动,或者发现相干方提交的质料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一致的,应当立即将相干情况逐级层报,由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依法对相干当事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或者予以行政处罚。
八、庭外重组及关联方停业
会议认为,优化完善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衔接机制,可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并有效提拔停业重整质效。对于上市公司关联方停业重整,既要充分使用重整制度上风实现上市公司团体风险化解,又要避免关联方逃废债务、侵害上市公司以及债权人合法利益。
26.庭外重组。上市公司与债权人、出资人、重整投资人等利害关系人通过庭外重组谈判,签署或者达成债权调整、引入重整投资人等相干协议的,应当符合本纪要关于重整计划草案制定的要求,并按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7.上市公司关联方停业。上市公司有企业停业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实施停业重整、和解或者清算时,不得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源清偿债务或者损害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停业的,不得导致契约型基金、信托计划或者资产管理计划等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第一大股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停业申请受理及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就涉及上市公司的相干事项征求上市公司属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意见。
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的重要子公司停业重整,将导致上市公司无具体业务或者存在其他丧失持续经营能力情形的,人民法院对其重整计划草案不予批准。子公司停业重整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应当依法聘请财务顾问核查,并就资产定价公允性和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发表专业意见。
28.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协同重整。人民法院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等关联公司重整进行协调审理的,应当坚持法人人格独立原则,明确区分和界定各公司资产以及债权债务关系,各公司之间债权债务的抵销应当符合企业停业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协同重整确有须要集中管辖的,相干法院应当提前沟通协调,并将沟通效果逐级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上市公司为关联公司清偿债务的,应当经上市公司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且该关联公司应当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或者控股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的其他股东包含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的,上市公司不得为该子公司清偿债务。
九、退市公司重整
会议认为,退市公司具有公众公司的一般特性,人民法院在审理其停业重整案件中,要加强与证券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切实维护各方主体合法利益,确保案件审理依法有序稳妥推进。
29.退市公司重整。人民法院在审理退市公司停业重整案件时,可以参照上市公司重整相干规定,加强信息披露和内幕交易防控,依法严格审查债务清偿方案、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经营方案等重整计划相干内容。
退市公司股东人数众多,人民法院应当做好案件办理等工作,并及时上报高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应当与退市公司住所地人民当局、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体系有限责任公司等加强协作,须要时可以专门会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231A08T1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