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田鳖为何称为“水中恶霸”?吃龟捕蛇,爱咬人脚趾能造成永世创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6 13:34:38|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来源于WIKIMEDIA COMMONS,iNaturalistNZ。
很多人害怕各种昆虫,因为他们看到昆虫就会不自觉的想起了各种可怕的环境,好比昆虫飞到身上赶不走,昆虫特别肮脏,或者昆虫传播了什么疾病。最严重的环境下,有些人看到部分昆虫会表现出过分和不合理地恐惊,这种环境就算是恐惊症的范畴了。
但大部分人纵然厌恶昆虫,也基本上不会担心被昆虫严重的“物理”伤害,就是直接对肉体造成损伤,因为它们究竟个头就那么大,只要躲着点造成的威胁是有限的。人们怕的是部分昆虫的毒素和传播的疾病,这些就是“魔法”伤害了。
但有一些昆虫就非常的骇人,它们大概主动袭击人类,并造成不可逆的“物理”和“魔法”的双重伤害。
凶猛的水中怪虫

在长有繁多水生植物的静水中,一只形似蝉又像蟑螂的灰褐色昆虫静悄悄地漂浮着。



它体长大概只有4-7厘米,三角形的头部与宽大的身体不成比例,显得相称小;其复眼突出,无单眼(常见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种结构简单光感受器);前翅是革质且坚韧的,后翅则是膜质的。
其身上有三对足,前足乍一看形似螳螂,是镰刀的样式,不过却不是竖着的,而是横在胸前;第二对足的末端有钩爪,用来扒住水中的植物,固定自己;末了一对足则是用来游泳的,足上有长毛且较长;尾巴的尖端有根长而细的吸管,将其伸到水面就可以呼吸。



尽管体型不大,但它们却异常凶猛,狩猎的时候,甭管面前是水生昆虫还是小鱼,它们都会伸出镰刀状的前足将其钳制住,然后控制在自己的胸前,然后用喙咬住猎物,然后瞬间向猎物体内注入一种唾液,这种唾液中含有多种分解卵白质的酶。它们的唾液或毒液中已发现多达132种成分。然后用喙吸食猎物液化和半消化的体液。



通过如许狠厉的狩猎方式,它们甚至也经常性的狩猎比自己体型大的两栖动物,龟类,甚至是蛇类!而且不止是娇小的水蛇,一些体长是田鳖5-6倍的蛇也不是田鳖的对手。如许的案例非常多,可谓是昆虫中战斗力的翘楚了。









这种昆虫还被我国民间称为趾咬虫或咬趾虫,顾名思义就知道它们也大概袭击人类。它们的毒液天然是一视同仁的,如果人类被其咬伤并注入毒液,会引发肿胀和剧烈的搏动性疼痛,如许的疼痛会连续5个小时才开始缓解。
究竟人类不是其猎物,而且体型太大了,因此毒液对人类的效果有限,但往往还是会留下永世性的伤痕甚至是创伤。
这种昆虫就是田鳖。



田鳖是半翅目(Hemiptera)异翅亚目(Heteroptera)负子蝽科大田鳖属(Lethocerus)的物种,民间俗称水鳖虫、河伯虫、大田鳖、电灯虫、桂花蝉。
这是一种分布于天下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物种,因此在我国主要出现于南方。我国的田鳖物种体长几乎都在4-7厘米之间,而南美洲的有些田鳖品种,好比L. grandis和L. maximus,它们可以达到9厘米,那是真正的“水中恶霸”!
奇异繁殖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田鳖属于负子蝽科,这个科目听起来就是会把卵背在身上的样子,事实上该科目的物种也确实会这么做,雌性会把卵产在雄性的背上,让雄性来守护后代。但田鳖不会这么做,它们显得很另类。
雄性和雌性多次交配后,雌性会把卵产在水生植物上面,而且这些植物需要离水线足够高,让卵不会一直浸在水中。然后,雄性会保护卵免受掠食者的侵害,并定期将水带到卵上,方式就是雄性爬到卵上,让水从身上滴到卵上,使卵保持湿润,防止其脱水。不这么做,卵都没办法孵化出来。



这么希奇的习性据悉是为了防止卵被水生物种吞食,且保持雄性的机能,因为不用背到背上。
但更神奇的点来了:雌性会故意去破坏雄性守护的卵。干嘛这么做?这听起来不太符合野生动物的习性,野生动物不是应该一切为了繁衍后代看齐吗?
现实上这是一种取舍,雌性通过破坏雄性守护的部分卵,来让小部分的卵获得更多的照顾,进步孵化率;有的雌性会破坏陌生雄性的卵,迫使雄性跟它们交配,产下自己的后代后,再让雄性去照顾。



雄性对此也进化出了一种“反击策略”,它们在卵上耗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保持卵湿润所需的时间。大部分水会在90秒内沉积在卵上,但据报道,雄性在卵上停顿的时间要长得多。
雄性也会攻击雌性入侵者,尽管它们守住卵的几率只有三分之一,但它们还是会只管去抵抗。不过也有研究者看到过,雄性抵抗了一段时间后,大概觉得完全打不过雌性,于是就放弃了抵抗,甚至主动跟雌性交配。
成为了人类的美味

虽然其攻击性猛到让人害怕,但现实上对人类来说,它们特别好对付,因为它们的趋光性特别强。只要在夜间用一些稳定光源就可以将它们大量吸引出来,然后一网兜就能全抓住。
抓它们干嘛呢?别的地区我不清楚,但如果是在我国广东地区,那就是为了吃。



广东省称田鳖为桂花蝉,因为它们的体内有香腺,会分泌出味道类似桂花的气味,再加上它们外形似蝉,于是就有了这个俗称。
据说桂花蝉含优质卵白质,这个我是信任的,比较也是块肉。此外还有游离氨基酸、脂类、维生素、钙、磷、铁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广州番禺古镇的卤水桂花蝉就已经非常有名的。除了卤水的做法,将它们跟笋去蒸,整只去盐焗,油炸和水煮也是通例的做法。
吃的时候要先将其翅膀去掉,然后捏着头一扭,把头连同内脏一起拉出来。有的人就如许会把整只桂花蝉丢嘴里嚼着吃;有的人会再将其摆开,挤出里面的肉来吃。带子的桂花蝉据说更香,价格天然也就更贵些。



味道方面我不太清楚,究竟没吃过。不过根据一些评测的博主所说,桂花蝉的味道相似薄荷,又像是桂花,嚼起来有卵白质的感觉,吃的是昆虫特有的香味。好像非常的上瘾。
以后得空去广州的话,我高低也得整上一盘。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902A03B01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