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0

为什么许多良好的父母,孩子反而更轻易抑郁?背后藏着这些扎心的原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9:5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主创团·乐知
[color=rgba(0, 0, 0, 0.9)]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color=rgba(0, 0, 0, 0.9)]“让孩子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是英雄汉。”
[color=rgba(0, 0, 0, 0.9)]我们总以为,越良好的父母,越能全方位地规划好孩子的人生,为孩子遮风挡雨,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color=rgba(0, 0, 0, 0.9)]然而,实际却常常事与愿违,有许多良好的父母,却养出了抑郁的孩子。
[color=rgba(0, 0, 0, 0.9)]这些父母往往因自身本领出众、追求完美,他们习惯了掌控一切。
[color=rgba(0, 0, 0, 0.9)]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偏离了自己预设的轨道,就立刻出手纠正,或是详细地给出指令,恨不得替孩子把每一步都安排妥当。
[color=rgba(0, 0, 0, 0.9)]可在给予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一事上,他们却总是吝啬至极。
[color=rgba(0, 0, 0, 0.9)]事实上,既能为孩子遮风挡雨,又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错的父母,才是最具智慧之人。
[color=rgba(0, 0, 0, 0.9)]正如谚语所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填满,而是把灯点亮。”
留出足够辽阔的旷野,让孩子在点滴成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长韵律,孩子才更有可能长出坚硬的翅膀。

父母的“良好标准”
正在制造孩子的情绪黑洞


[color=rgba(0, 0, 0, 0.9)]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color=rgba(0, 0, 0, 0.9)]条件性自尊[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意思是,当孩子的自我代价与父母的高期待绑定在一起,他们便只能踩着名为“结果良好”“乖巧懂事”的刀尖起舞。一旦跌落,自我否定与抑郁情绪便如影随形。
[color=rgba(0, 0, 0, 0.9)]如同《无声告白》中写到:“父母越是关心你,对你的盼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就像雪一样不停落在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color=rgba(0, 0, 0, 0.9)]我女儿的同学莫鲲,便履历过这样的痛苦。
[color=rgba(0, 0, 0, 0.9)]他的父母均是名校毕业的精英,客厅书柜里摆满了各类专业册本,唯独缺了“允许孩子失败”的说明书。
[color=rgba(0, 0, 0, 0.9)]初中某次月考,莫鲲因重感冒发挥失常,排名滑至第十。
[color=rgba(0, 0, 0, 0.9)]当晚父亲拍着结果单质问:“这点分数对得起我们的付出吗?”
[color=rgba(0, 0, 0, 0.9)]母亲则充公了他的篮球,将周末补习班增至三科。
[color=rgba(0, 0, 0, 0.9)]从那之后,莫鲲的卧室门锁总扣着,书桌上摊开的试卷空白处写满“废物”,也反面任何人说话。
[color=rgba(0, 0, 0, 0.9)]他的父母着急坏了,在网友的建议下带莫鲲去了医院,才知道莫鲲已经患上了轻度抑郁症。
[color=rgba(0, 0, 0, 0.9)]许多父母总以为让孩子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就能让他们学业有成、事业辉煌。
[color=rgba(0, 0, 0, 0.9)]却不曾细想,自己所谓的“良好标准”,会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孩子苦不堪言,甚至让他们陷入痛苦和绝望的深渊。
[color=rgba(0, 0, 0, 0.9)]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拉曾指出,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的孩子,其情绪中枢便会过分激活,导致焦虑与自我否定成为本能反应。
[color=rgba(0, 0, 0, 0.9)]不由会想起,我曾在新闻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件。
[color=rgba(0, 0, 0, 0.9)]一位出生于艺术世家的年轻女孩姚欣,她的父母在艺术领域颇有建立,更对姚欣寄予了极高的盼望。
[color=rgba(0, 0, 0, 0.9)]自小,父母便为她规划好了成长路径,要求她学习绘画、舞蹈、音乐等各类艺术课程。
[color=rgba(0, 0, 0, 0.9)]她每天都在不同的培训班之间奔波,在堆积如山的作业中埋头苦读、疲于奔命。
[color=rgba(0, 0, 0, 0.9)]随着年龄增长,姚欣对这样的生活徐徐感到厌倦。
[color=rgba(0, 0, 0, 0.9)]有一次,她鼓起勇气向母亲表达了自己心田的疲惫和抗拒。
[color=rgba(0, 0, 0, 0.9)]然而,母亲并没有理解她的感受,反而指着家中陈列的各类获奖证书,严厉地呵叱道:“我们为你铺的路,你凭什么不珍惜?”
[color=rgba(0, 0, 0, 0.9)]在父母长期的高期待和压力之下,姚欣心田的痛苦和压抑不停累积。
[color=rgba(0, 0, 0, 0.9)]曾经那个灵动活泼的女孩,笑容徐徐从脸上消散。
[color=rgba(0, 0, 0, 0.9)]最终,她选择了一种非常的方式来宣泄心田的痛苦:用美工刀在自己的手臂上刻下伤痕,仿佛疼痛才能证明自己在世。
[color=rgba(0, 0, 0, 0.9)]神经科学研究表明,[color=rgba(0, 0, 0, 0.9)]当父母将期待凌驾于孩子的自主性之上,其前额叶皮层(负责决议与自我认知)的发育会受抑制,形成“假性自我”,看似良好,内核却脆弱如纸。
[color=rgba(0, 0, 0, 0.9)]真正的爱,从不是用期待浇筑囚笼,而是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灵魂的船长。”
[color=rgba(0, 0, 0, 0.9)]那些执着于改造孩子的父母,往往将子女当作弥补人生缺憾的工具。
与其用期待绑架孩子的未来,不如学会蹲下身,倾听他们灵魂的震颤,要知道每一粒种子都有权利选择,是长成玫瑰,照旧长成自己挚爱的向日葵。



“过分修剪”的完美教育
剥夺孩子的生命力

[color=rgba(0, 0, 0, 0.9)]有位心理专家曾说,过分保护下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看似娇艳,实则脆弱不堪。
[color=rgba(0, 0, 0, 0.9)]曾被誉为“湖南神童”魏永康,便被他的父母培养成了“巨婴”。
[color=rgba(0, 0, 0, 0.9)]魏永康从小结果优异,一路名校,却在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最终被中科院劝退。
[color=rgba(0, 0, 0, 0.9)]一番反思后,父母才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
[color=rgba(0, 0, 0, 0.9)]原来,他的母亲坚信,只有让孩子满身心投入学习才能出人头地,于是像老母鸡护雏一般,从不让孩子独立去履历生活,甚至为了让儿子吃饭时能继续看书,还亲自喂饭。
[color=rgba(0, 0, 0, 0.9)]而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也像魏永康的母亲一样,总希望能为孩子扫平一切障碍,只要孩子好好读书就行。
[color=rgba(0, 0, 0, 0.9)]于是大包大揽,小到穿衣洗漱,大到洗衣做饭,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color=rgba(0, 0, 0, 0.9)]却忽视了孩子在成长门路上,是需要履历风波、挫折,才能徐徐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color=rgba(0, 0, 0, 0.9)]父母真正需要教给孩子的本领,是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color=rgba(0, 0, 0, 0.9)]当孩子碰到问题时,父母既不能不管,也不能多管。不妨试试这2种方法。
1、放手,让孩子自己履历风雨
[color=rgba(0, 0, 0, 0.9)]当孩子说“太难了”,父母可以说“试一试,你可以的”。
[color=rgba(0, 0, 0, 0.9)]如果孩子一时做不好,父母也不要急着加入帮忙。
[color=rgba(0, 0, 0, 0.9)]让孩子多尝试,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感受风雨带来的成长。
2、不包办,让孩子承担必要的责任,在挫折中成长
[color=rgba(0, 0, 0, 0.9)]好比孩子考试败北,父母不能一边数落孩子不勤奋,一边又担心他们灰心丧气,立刻安慰并承诺下次一定辅导。
[color=rgba(0, 0, 0, 0.9)]正确的做法是,由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分析败北缘故原由,制定改进计划,并为自己的目标负责。
[color=rgba(0, 0, 0, 0.9)]培养孩子受挫后的恢复本领和自信心,让他们能够独自面对困难,并保持泰然处之、乐观积极的心态。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给予孩子适度的指导,但更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风雨,在挫折中成长,在磨砺中变得坚强独立。




智慧的父母
都懂得给孩子留白

[color=rgba(0, 0, 0, 0.9)]有些父母总想为孩子规划好一切,却忽略了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节奏。
[color=rgba(0, 0, 0, 0.9)]就像杨绛的父母,他们深知教育不是填鸭,而是引导和陪伴。
[color=rgba(0, 0, 0, 0.9)]杨绛自幼酷爱读书,父母不但没有限制她的阅读范围,也没有强迫她进行额外的学习运动。
[color=rgba(0, 0, 0, 0.9)]哪怕到了中学都还分不清平仄,醒目音韵学的父亲也没有强行纠正,只是淡淡地说:“没关系,大了自然就懂。”
[color=rgba(0, 0, 0, 0.9)]他没有化身为孩子的“老师”,而是放手让孩子自己接触、成长。
[color=rgba(0, 0, 0, 0.9)]厥后,杨绛便“无师自通”地懂得了平仄。
[color=rgba(0, 0, 0, 0.9)]因为长期待在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中,才让她养成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为她日后在文学和翻译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olor=rgba(0, 0, 0, 0.9)]芬兰研究甚至发现,每天保留2小时自由探索的学生,创造力评分比精英式填鸭教育者高41%。
[color=rgba(0, 0, 0, 0.9)]可想而知,学会给孩子留白,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多么重要。
[color=rgba(0, 0, 0, 0.9)]近代文学家梁启超,在子女教育上,也是抱着尊重孩子的兴趣与选择的态度。
[color=rgba(0, 0, 0, 0.9)]最终他的子女个个成才——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专家梁思礼……
[color=rgba(0, 0, 0, 0.9)]造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传奇佳话。
[color=rgba(0, 0, 0, 0.9)]他没有把自己的盼望强加给子女,而是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追求自己的梦想,让子女们能够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
[color=rgba(0, 0, 0, 0.9)]作为父母,我们越急着用剪刀修剪孩子的“枝丫”,孩子越难长成自己的大树。
[color=rgba(0, 0, 0, 0.9)]与其强行塑造,不如静待花开,让孩子在自由的土壤中,长成自己独特的模样。
成长需要留白,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反而能引发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门路上走得更远。
[color=rgba(0, 0, 0, 0.9)]奥数、钢琴、舞蹈、绘画固然优美,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并为之努力。
[color=rgba(0, 0, 0, 0.9)]当父母要放弃“必须怎样”的想法,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更轻易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变成更好的自己。




写在最后


[color=rgba(0, 0, 0, 0.9)]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将孩子修剪成父母理想的“盆栽”,而是做静待花开的园丁,允许枝丫朝着阳光自在生长。
[color=rgba(0, 0, 0, 0.9)]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良好不是必须传承的衣钵,期待更不应是丈量人生的标尺。
[color=rgba(0, 0, 0, 0.9)]就像流沙攥得越紧漏得越快,父母用“良好”的绳索束缚孩子,终会勒伤孩子飞翔的翅膀。
[color=rgba(0, 0, 0, 0.9)]当父母卸下“完美”的铠甲,坦然接纳孩子或许只是株小草而非参天大树时,爱的养分才能真正浸润生命。
[color=rgba(0, 0, 0, 0.9)]园丁不会苛责玫瑰没有牡丹华贵,智慧的父母懂得每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
[color=rgba(0, 0, 0, 0.9)]请记住,能托住孩子坠落时刻的,从来不是奖状砌成的高墙,而是父母始终张开的温暖臂弯。
[color=rgba(0, 0, 0, 0.9)]真正的爱,是接纳他可能无法攀上同样的高峰,却依然为他山脚下的每一步鼓掌。
放下“良好”的执念,当个“不计较”的智慧父母。
让孩子带着与生俱来的纹路成长,哪怕不敷光鲜完美,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生命印记。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07A03I3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