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3|回复: 3

让马斯克都焦虑的事,李书福用几百亿能办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3 09:18:26|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网络
当车企们深陷“芯片荒”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另一边由于电池供应缺口不绝扩大可能出现的恐慌也在同时上演。
根据举世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猜测,到2023年,举世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406千兆瓦时(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千兆瓦时(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到约40%。
“电动车的焦点一定是电池。”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在2019年透露,彼时,车企们和宁德时代合作的方式是,“董事长到他们那列队去要电池”。
如今随着各家电动车产量连续提升,车企齐齐提前卡位排兵布阵。
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成为通例操纵。9月8日,根据韩国《电子消息》报道,小鹏汽车将电池供应链再次“分流”,引入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SK Innovation,后者将为其提供80%镍含量的高镍三元锂电池。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75.5%的动力电池由宁德时代供应,24.5%由亿纬锂能供应。
与此同时,从特斯拉、通用、比亚迪、广汽、到吉利,车企们都相继投身电池制造与焦点技术研发范畴试图抢夺控制权。作为“自主一哥”,从2011年开始,吉利就为电池供应链奔忙,收购、自研、合资、建厂忙个不绝。
如今吉利的电池布局已经涉及原材料、电芯、模组、电池包等方面。仅是今年3月的动力电池项目,投资金额就达到300亿元。
靠买技术能救“命”吗?


当车企们开始将触角伸向电池,动力电池供应商们把“技术秘方”盯得更紧了。
“技术是保密的,你学不到,也不给你时机发光发热”,在LG工作多年的杨昭对此深有体会。本身所在的南京公司里,韩方派驻了大量的员工,焦点技术工作由韩国人亲自上手完成,或是在韩国当地研发完成后,再将带回中国。“中国员工能接触到的就是流水线,维护产线运转。”

来源:LG化学微信公号
对于车企来说,破局的方式之一就在于“买买买”。
2016年5月1日起,我国政策要求获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必须采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的电池企业作为供应商,在工信部接连公布的四批动力电池“白名单”中,LG、三星等韩系电池均未上榜,导致采用韩系电池的新能源产物不得不切换为本土电池供应商。
彼时,在举世范围内,通用、大众、沃尔沃等车企险些都是和韩国电池供应商合作。为相识决沃尔沃在华的动力电池切换题目,吉利开始了一系列操纵。
早在2013年,吉利就开始布局电池研发,先是当年以2600万元的注册资源成立威睿电动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又在之后的两年里,通过间接控股山东衡远和浙江衡远两家动力电池公司,开展电池电芯的开辟、制造业务。
2017年4月,吉利公布与LG化学签约,并全资收购LG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装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利用权。双方还确立,后续将由LG帮助吉利集团旗下高端品牌(含沃尔沃)继承升级电池技术。
收购后不久,吉利把该工厂的生产装备拆迁至浙江金华的衡远电池基地。据媒体报道,“最多时超过百名LG工程师帮助衡远调试生产线,以达到LG的品质尺度”。
杨昭记得,当时衡远的电池材料和极片都是从韩国LG空运而来,“据说那次合作吉利拿到了从电芯到PACK的全部技术利用权”。衡远内部的盼望值也被随之拉高,“曾有人称这条生产线有2000多个专利,中国最牛的电池制造技术如今是吉利衡远。”

来源:衡远官方微信号
不外在杨昭看来,利用权和所有权不一样,再加上对方的技术也在不绝创新和迭代,对于车企来说,“买技术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这些举动能看出吉利自研电池的野心不小”,业内人士王晨宇以为,电池研发的高技术壁垒,技术路线选择必要负担的较大风险,以及巨额的研发本钱和时间等,都意味着企业要面临诸多的风险和题目,“研究出来能否实现商业化也是一浩劫题。”
据NE时代数据显示,从2021年前7个月吉利电池装机量来看,吉利共有9大电池企业配套商,仍多倚重外采。此中,装机量占比最高的是宁德时代,占比超60%;中航锂电装机量排名第二,占比16.7%。相比之下,吉利旗下的衡远新能源装机量占比仅为3.56%。

来源:NE时代
绑定头部稳定货源,有备无患


纵观特斯拉的财报,从2018年起,电池供应就成为限定特斯拉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度成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心病。在今年1月的财报电话会上,他直言电池供应已经成为“如今电动汽车遍及的停滞”。
一位在宁德时代负责贩卖员工曾向未来汽车日报透露,由于电池紧缺价格上涨,“如果主机厂不够财大气粗,电池都买不到了”。
今年以来,车企们纷纷豪掷千金,只为加强自研电池的技术实力和步伐。
4月28日,福特公布成立举世电池创新中心,并投资1.85亿美元用于建设实行室。2021年6月,保时捷官宣投资数千万欧元,联合一家德国电池制造商组建新合资企业,专注于开辟和生产电动跑车专用的高性能电池。
“为提升品牌竞争力,吉利和别的主机厂一样,都在瞄准头部电池公司。”王晨宇体现。除此之外,创建合资公司,也成为车企们保障电池供应稳定的新方法。
2018年和2019年,吉利旗下子公司先后与宁德时代、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此中,时代吉利于2020年8月投资80亿元在四川宜宾建设动力项目,对应产能测算约25GWh。吉利与LG的合资公司规划2021年生产能力达到10GWh,产物将从2022年起供应给吉利的电动汽车。

来源:吉利官方
今年以来,吉利更是加快了旗下电池产业的布局节奏,“投公司、投工厂”两手抓。
今年5月到7月,吉利旗下公司接连与孚能科技、欣旺达成立合资公司。“优先采购”、“每年采购量不低于需求量的80%”的字眼在两份公告中均有出现。
产能方面,吉利体现,合资公司成立后将根据孚能科技的产能需求渐渐投资建设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此中2021年开工建设年产能不少于20Gwh的产线(含双方在赣州市投资建设的年产12GWh动力电池项目)。
除此之外,今年3月,吉利科技集团与赣州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吉利科技集团将在赣州经开区投资300亿元,分期建设42GWh动力电池项目。

来源:吉利官方
不外如今这些电池工厂产能的规划远超吉利的销量。今年1-6月,在新能源范畴,多少A、多少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电气化产物累计销量30071辆,新能源汽车的贩卖占比不足5%(约为4.8%)。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以为,“提前布局,有备无患,得以实现两个蓝色吉利计划”。2021年初,吉利又推出两个新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方案,吉利计划将混淆动力汽车比例提升至90%,以及发力纯电动智能汽车。
别的,在2021年中期业绩陈诉会上,吉利也公布了其5年计划:到2025年,吉利的目的是市场占有率稳居中国品牌第一,销量达到365万辆(含极氪汽车),此中智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30%。
“建电池厂不一定本身用,还可以供货给别家,就像特斯拉的计划一样。”在吉利工作多年的王蒙向未来汽车日报分析,吉利是在合并电动车的全产业链,做代工厂相当有优势,“之前吉利和富士康合作也是这个思绪”。
别的,在他看来,靠电池故事吉利也能进步估值,“简单说就是三个词:故事、风口、资源。”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作者 | 吴晓宇
编辑 | 王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3 10:22:12|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好不好,市场会有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3 10:27:16|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金不怕火炼,技术过硬才有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3 11:07:37|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电池本来就应该由汽车生产商来研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位
Empty Ads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