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78|回复: 0

女儿因一件小事崩溃生气到半夜——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9 14:18: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前段时间的文章里,有一个读者的留言是如许的:

留言里描述的环境是不是爸爸妈妈们都感同身受?
小孩子经常会出其不意,不按套路出牌。
你看到一本超等有趣的绘本,给他念,他说:没意思,真无聊。
不但是学龄前的孩子,学龄后的孩子也会经常碰到这种环境,做题的时候碰到解不出来的困难,那种在你眼里特殊简朴稍微一思索就能出来的题,孩子大概会气鼓鼓地说,“太难了,我不会。”
其实留言里这个读者妈妈其实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她换了差别的几个角度给孩子去讲解去阐明,非常耐烦,讲解得也很到位。
但很多环境下,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儿童认知生理中非常重要的,叫作“情绪困扰”

孩子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干扰情绪,当他们被这种情绪绑架和困扰的时候,你说再多讲道理的话都是没有效的,而当他们情绪良好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希望得非常顺利。
可以这么说,对于小孩子来说,情绪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
这是为什么,情绪这种特殊不容易被量化,看不着摸不到的东西,我会在公号里反复说,它非常重要,比学习自己还重要。
在和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了解“情绪困扰”这个概念,而且渐渐根据孩子的个体环境发展出独有的“情绪聪明”

二、
那应该怎样公道地处置处罚“情绪困扰”?
就好比,前面那个小朋侪生气地说,要乌龟赢。
我们会习惯性下意识地反应:
“不肯定非要赢才行,它找回了自己的生活也很好啊。”
再好比你给孩子念一个绘本,刚翻两页,孩子说:
“没意思,真无聊。”
我们也会习惯性地说:
“不,这个绘本很有意思的,你听完它就知道很有趣了。”
再或者学龄后的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碰到困难,他气呼呼地说:
“我不会,太难了,我讨厌数学”。
我们还是会习惯性地说:
“你再想想,其实非常简朴。”
“就是太难了”。
“一点都不难,你怎么不乐意思索呢。”
这些下意识地反应都没有题目,我们当然应该告诉孩子要坚持,要多思索,要换个角度看题目。
但,都缺少“前置程序”。
前置程序很简朴,那就是当孩子有情绪干扰的时候,第一个步骤,永久是接纳他们的情绪,试着去表达他们的感受。
很多时候就是很简朴的一句话:“哦,如许啊,你不喜好它啊”。
像乌龟的案例里,
我们可以说:
“哦,如许啊,你不希望乌龟输对吗?”
孩子被接纳之后,大概会打开话匣子继承聊,为什么不想要乌龟赢。
有时候孩子其实并没有那么执着于一个想法,很多时候,他只是需要一个出口而已。
再说当孩子看绘本说真无聊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
“哦,如许呀,你不喜好这本书,对吗?”
孩子感觉到认同后,大概会说:“我喜好前次读的那个故事,动物那个。”
“哦,原来你比较喜好跟动物有关的呀。”
“对啊,我觉得动物的有意思。”
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困扰其实是被化解了,他又会重新回归到没有被情绪干扰的行为中,这个时候给他讲道理也更容易听得进去。
三、
前几天,小胖也刚刚经历过一次情绪困扰。
他之前在喜马拉雅儿童上听过山海经的故事,对里面的神兽妖兽如数家珍。
有一次,我们去书店逛,看到一本山海经的图册,书上面画了很多山海经里的“兽”,以是就把这本书买回来看。
买回来之后,他想自己一个人看书(不希望我们在旁边那种),但是又不熟悉太多字,于是他想用讯飞翻译笔点读这些不熟悉的字。
结果,因为书上对于怪兽的介绍是竖着的,但讯飞只能点读横着的字体,再加上有很多生僻字,小胖扫了一个又一个就发现,翻译笔在乱读,根本读不对,扫同样的字每次读得还都不一样,就一下哇的大哭起来。


(书里的字是如许竖着排的)
这是一次典型的情绪困扰,以是我启动了“前置程序”,我说:
“啊,太崩溃了,我这么想读这本书,它还总是念不对。好气人啊。”
小胖继承哭:“为什么它怎么总是念不对!“
我说:“对啊,为什么总是念不对!这个笔有这么欠好用吗?”
小胖说:“它扫别的都行,就是扫这个不行。”
我说:“哦,如许啊。”
其实,顺着他把他的情绪说出来,他的情绪已经趋于稳定了,情绪干扰有时候就是一个瞬间的事情,在暂时的崩溃中得到疏解和发泄,这阵情绪就如同风一样刮已往了。
我继承说:
“看来这个笔的能力另有待提高啊,它读不对估计它自己也很发急,要不咱换那本兵器的书试试?”(兵器的书也是小胖非常喜好的)
然后,小胖就欣然地接受了翻译笔读兵器的书。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困扰得到明白并被接纳,他感觉到鼓励也好,感受到明白也好,其实孩子也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缠”了,相反,你会发现,他们真可爱啊。
像小胖扫不出来字哇哇大哭,我和我老公出门之后就一顿狂笑,我俩都忍不住说:“小孩子太可爱了,这种崩溃对于他们来说,像是天塌了一样”。
那大概会有读者问,对孩子的情绪全盘接纳吗?
这个题目我曾经答复过,我说“要接纳情绪,但规范行为”
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崩溃,生气,愤怒,不满等等,但没有权利伤害别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情绪上,好比打人,扔东西,或者说恶毒的话。
当孩子在发泄情绪的时候,出现了上述行为,那你必须明确地告诉他,妈妈明白你,但打人、骂人是不可以的,你可以用语言表达你的感受,但不能用语言伤害别人,更不能动用武力。
只有如许,这种情绪困扰才是得到真正的化解,而不是转化成一种新的伤害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