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0|回复: 8

父母教育孩子的12个法则,永久让孩子看到盼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8 09:29: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来源|新父母教诲
“十二法则”是从儿童心剃头展特点衍生出来的。对熟知少儿身心发展过程的专业教诲职员来说,这些只不过是最根本的知识。
在美国,很多普通家长也会通过讨教学校老师辅导员或参与儿童组织志愿服务接受培训,而掌握较为专业的教诲法则,运用到家庭教诲中去。因此这些法则贯穿于美国从社会、学校、到家庭的少儿教诲之中。
这些法则,其实很多与我们中国人的教子之道并不抵牾,只是在具体实行时需要知道如何顺应社会环境。但也有些是中国人缺乏的,需要补课或矫枉过正地改进。
下面逐条分析一下这些法则的应用。
01
归属法则
包管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发展
为孩子创造一个独立自主的生存环境,造就孩子健康的生存学习习惯。
同时也要告知家长:家长之间有抵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我们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宠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个人感情而迁怒于子女。
02
盼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盼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盼望的,但如何让孩子们看到盼望,且以为自己确实有盼望呢?
无论孩子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太棒了”之类。这就是采用盼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还非要追究为什么丢了5分。这种高尺度严要求兴许拔苗助长,会扼杀孩子的很多盼望使其暮气沉沉。
03
力量法则
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不要用”激将法“刺激孩子。父母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体力还是生存经验,父母和孩子”斗智斗勇“,原本就是实力悬殊,固然,父母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善于的具体项目,比如打球等,但不要以输赢为目标。
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硬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04
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本领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恣意补缀摆布。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恭敬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背景,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告急于家长。假如家长平常对孩子的统统(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05
声音法则
要谛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谛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假如大人不恭敬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实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
06
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双亲不全或者亲子分离过久,对孩子的发展显然不利。
07
求同存异法则
恭敬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明确他们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差别,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通例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假如大人以为孩子的想法希奇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明确而失望。
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要联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变乱,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到场考试比赛等,肯定要先与孩子探讨表明,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08
处罚法则
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单纯的处罚,尤其体罚,黑白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处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09
结果法则
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
偶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变乱,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结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制止,这固然无法服人。
若要教诲得孩子心折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起首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结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结果的优劣开始,反过来教学该不应如许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确的。
10
结构法则
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边界
教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诲融汇在社会生存和学校教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给孩子灌输一种法律意识,做法有很多。比如说给孩子过14周岁的生日时,可以问孩子,你知道14周岁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吗?让孩子要在这个时候起懂得某些行为不可为,某些行为要事先想到你是否能够承担起责任。
11
二十码法则
恭敬孩子的独立倾向
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分析美国人注重从小造就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自动权和决定权。
固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凝视着并随时预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12
四W法则
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什么时候回家(when)
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费心管制很多,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只有上面全部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实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
关于家庭教诲,很多人以为自己不是问题,父母肯定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诲。
面临未知和变革,我们需时时反省自己的育儿观,反思什么才是对孩子好的教诲。不盲目追求别人家的孩子,不被风吹草动乱心。
父母之道,是赋予孩子获得幸福的本领
父母陪伴的五个“坑”——孩子需要这五种高质量陪伴
做“四有”父母:有修养,有原则,有格局,有远见
.......
来源: 守望新教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2 13:04:0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真好,好好学习,认真领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7 11:50: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做孩子的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0 09:13: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看到这个评论的人,都可以得其所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5 10:07:2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5 17:04:0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2 06:39: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5 07:17: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0 15:33: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