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1|回复: 0

银十失色、零售骤降!车市岁末冲刺,“您看还有时机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9 14:54:0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车市“金九银十”已过,各家成绩单如何?
11月8日,全国乘联会发布最新数据:10月我国狭义和广义乘用车零售量分别为171.7万辆和17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9%和14.1%,环比分别增长8.6%和8.3%;本年累计零售量分别到达1622.7万辆和1650.1万辆;同比增幅均为8.7%。
原质料价格上涨,缺芯危急、疫情反复……本年的车市,不停在跌宕中进步,好不容易看到了增长的盼望,转身又忽然陷入双位数下滑的逆境。

自主品牌实现增长是偶然吗?
从品牌阵营来看,10月零售依然是“一升两降”的格局。
自主品牌零售77万辆,同比增长4%,环比增长11%,相对2019年10月增长9%。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5.6%,同比增8个百分点。
跌幅最大的是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7万辆,同比下降24%,相对2019年10月下降19%。10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2.6%,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到达8.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法系和德系则在逐步改善中。
豪华车零售18万辆,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11%。
逆境见真章,自主品牌的零售增长仅是偶然吗?实在,从本年的情况来看,自主品牌市占率也正在逐月增长。
首先,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转身更为迅速,而跨国车企除了特斯拉外,其他基本都是慢了半拍。一步慢则步步慢,最终造成了现在这样被动的局面。如今,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80%的销量。
同样,在“双积分”上,自主品牌也是领先一步。合资品牌并非在新能源领域欠缺技术实力,而不停显得“不够积极”的缘故原由是,快速新能源化容易冲击其自身的市场格局。简而言之,合资品牌比自主品牌的汗青包袱更重。
其次,自主品牌近年来发动的“智能化革命”令其产物力在各个细分领域快速提拔,进而抢占了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现在,合资品牌面对的“威胁”不仅仅来自于自主品牌,还包罗正在崛起的造车新势力,它们已经跳出传统汽车在设计、设置上的框架,而且敢于超前盘算。
再次,自主品牌相对完善的国内供应链体系,相比合资品牌的“全球战略”模式,在这一轮原质料上涨、芯片荒中,反而受到的影响没那么显着。

·长安汽车:10月销售202292辆,环比增长7.5%。1—10月累计销售1934481辆、同比增长22.2%,突破190万辆大关!
·上汽集团:10月销售58.2万辆,环比增长12.9%。其中上汽乘用车公司单月销量达10万辆,环比增长23.4%,本年累计销量已近60万辆。
·广汽集团:10月销售19.3万辆,同比增长17.4%。1—10月累计销售168.7万辆、同比增长4.3%。其中,广汽埃安本年累计销量90826辆,同比增长98.9%。
·吉利控股:10月销量111599辆,环比增长约7%。1-10月总销量1033395辆,同比增长约2%。
新能源传统车企“碾压”新势力
在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能持续增长的莫过于新能源汽车。
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到达32.1万辆,同比增长141.1%,环比下降3.9%;1-10月新能源车零售213.9万辆,同比增长191.9%。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的差别化特性,阐明白新能源车对燃油车市场已产生“替代效应”,并加速车市向新能源化转型。
如果从不同的细分阵营来看,自主品牌的表现也更出色。10月,自主品牌中的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4%。
新能源汽车“逆行”背后的告急支撑是,传统车企回归“C位”。小艾通过梳剃头现,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比亚迪80373辆、特斯拉中国54391辆、上汽通用五菱42133辆、上汽乘用车24085辆、广汽埃安12064辆、小鹏汽车10138辆。其中,上汽、广汽两家“老牌”传统车企非常给力。

这也表明,一旦传统车企强势崛起,造车新势力将“风光”不再。除头部“蔚小理”跑出来了外,其他造车新势力的时间窗口已剩下不多了。10月,除特斯拉外,实现月销过万的造车新势力仅小鹏汽车。
主流合资品牌中,新能源领域成绩突出的也只有南北大众。10月,大众新能源汽车零售16318辆,占据主流合资72%份额。
三季度汽车行业利润下降48%
除了销量,利润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汽车行业效益统计,本年三季度汽车行业业务收入18788亿元,同比下降14%;三季度汽车行业利润923亿元,同比下降48%,较二季度同比下降15%的降幅快速加大。
三季度汽车行业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9%,处于汗青谷底程度,相对于去年三季度的8.1%,下降幅度巨大。本年一至三季度的汽车利润为3800亿元,同比仅增长1%。虽然数字表面是“微增”,但考虑到去年疫情肆虐,车市停摆4个月,本年车市的“个中心酸”可想而知。
乘联会分析,三季度利润腰斩的主要缘故原由是,销量同比下降幅度太大。由于芯片供给不敷导致的供应链、财产链不够流通,也对市场带来了巨大影响,导致三季度产能使用率从去年三季度的78%大幅下降到本年的70.5%。
本年三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4.9%,已经大大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7.9%,成为促消费亟需破解的难题。
这种“逆境”也可以从车企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窥见端倪。从12家国内上市车企发布的财报来看,利润表现不大乐观:6家车企利润出现下滑,5家车企出现净利润亏损,仅1家车企实现净利润增长。

详细来看,上汽在三季度实现营收1817.59亿元,实现净利润70.36亿元,但由于芯片短缺的影响,三季度营收、利润均下滑。此外,合资板块“拖了后腿”,自主板块反而发挥了关键支撑。
比亚迪则有些捉摸不透,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1.98%至543.07亿元,但是与营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净利润跌幅凌驾27.5%,仅为12.7亿元。
长城汽车和广汽集团同样出现增收不增利;长安汽车则是唯一一家净利润增长的车企。财报显示,第三季度长安汽车实现净利润12.64亿元,同比增长42.98%,不过营收却出现了2.8%的下跌。
至于小康股份和北汽蓝谷,华为也救不了亏损。力帆、众泰、海马均在苦苦挣扎中。
2022年乘用车或将增速5%
2021年还剩末了两个月,眼看一年就要翻篇了,2022年会更好吗?
在乘联会看来,购买力规复仍待观察。本年原质料价格的上涨,对企业经营影响巨大,尤其是对品牌溢价能力较弱的企业,有可能进一步加速行业洗牌。
豪华车需求依旧旺盛,团体市场还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疫情加速暴露的中小企业生存题目依旧严肃,对就业消费等有较大影响。
不过,芯片干扰因素的低基数影响消退。乘联会分析,2021年的中国乘用车国内消费受疫情、水灾、缺芯、限电等因素的叠加,造成了一个相对较低的基数。按照年初猜测销量与目前猜测的差别,判定2021年缺芯因素预计损失150万辆左右规模。车市需求让位供给的征象会持续到本年年底。明年缺芯还将小幅影响市场,明年2月份消费低谷期会成为缓冲阶段,而后逐步转为需求导向决定市场格局。

2022年,国内车市有一定的利好因素支撑。随着宏观经济、芯片供应、刚需拉动、新车效应、新能源继续发力等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改善,增长潜力是较好的。
再加上2017年前的“首购潮”将在2022年进入“增换购”高峰期,消费升级带来新一轮“增换购”的需求增长。
此外,预计2022年,新能源车仍会带来百万量级的增量。总体来看,2022年乘用车市场总体厂家批发增速在5%左右,增速表现持平于2021年的预期批发增速5%。
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干净能源动力交通工具车比例到达40%左右。崔东树认为,这可以实现传统汽车技术升级与新能源车发展的均衡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位
Empty Ads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