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65|回复: 20

教育最大的危险,是指望孩子“自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8 09:05: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所以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1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父母怕麻烦。
一位作家说过: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小时候,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唯一的依靠,这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
等孩子长大了,独立了,教育就变得困难了。”
确实,现在的父母都不容易,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每天都忙于事业,对孩子的教育实在是力不从心。
但是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
孩子的成长没有回航,每一位父母都要珍惜孩子的成长时刻,哪怕担子再重,也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教育孩子,父母不能缺席,更不能怕麻烦。
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令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都有迹可循,都是父母用实实在在的努力和陪伴换来的。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老爷子说过:“世界上重要的事情,大多都很麻烦啊。”
教育亦是如此,父母甚至要比孩子更加努力,才能真正的有所得。
想要孩子变得优秀,父母真的不能图省事。
2
指望孩子自觉,是最无力的教育。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刘星和小雨控诉妈妈小时候没有给他们培养出特长,否则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作家、音乐家。
刘星妈妈委屈地说:“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立即怼道:“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逼得我学......”
世上没有生来就自觉的孩子,偷懒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明知孩子这样不对,为人父母却舍不得管,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
有专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岁,才真正具备自觉性。
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更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指望孩子自觉,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
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只有长期督促的家长。
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为人父母的少不得要多监督、多引导。
3
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带点绝情。
央视主持人董卿曾坦诚地说,自己今天的所有成就,都要感谢父亲的严苛。
她说:“是父亲让我成为一个内心挺强大的孩子。因为进入社会后,你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打击,你都需要坚强去面对。所以现在,我发现很多事情我还挺能咬着牙去坚持下来。”
小时候,父亲就每天督促她抄成语、古诗,再背下来检查。
上了中学,父亲就每天给她开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书中的精彩句子。
甚至天还没亮,父亲就把她从睡梦中揪起来,让她到家门口的中学跑一千米。
董卿曾经无比讨厌父亲的严苛,但如今却无比地感谢父亲。
正是父亲一直以来的逼迫和督促,才让她学会了坚持,成就了台上现如今熠熠发光的自己。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没有“仁慈”的,甚至还有点绝情。
但正是因为父母的狠心,孩子才能飞到更高处欣赏更美的风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当然,我们并不推崇一味地对孩子严厉,只是在孩子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树立起来的时候,需要家长为之引导,这份引导有时候不得不需要父母狠下心来。
父母有多“狠心”,孩子就有多优秀。
4
爸爸的格局,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格局造就未来。
一个人的格局大小,不仅决定了今后的人生走向,更影响着他的下一代。
有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在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
所以,一个父亲格局的大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高度。
梁启超,膝下有子女9人,悉数成材,堪称史上“最牛老爸”。
而这,与梁启超优秀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他从不干涉孩子的选择,而是以朋友的身份,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出谋划策,与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
梁启超曾说:“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
他的这种人生观,在影响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孩子。
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是否优秀,那就要看爸爸是否扮演好父亲的角色,给孩子无穷无尽的力量。
所以,一个好的父亲,一定要在格局上为孩子做好榜样,这在未来将会决定孩子所能抵达的上限。
5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世界的温度。
知乎上有个提问:一个快乐优秀的孩子都有着一个怎样的母亲?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一个快乐优秀的孩子,要有一个睿智并充满爱的母亲。
演员海清的儿子蛋妞曾送给她一幅画,却让海清感受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尴尬和挫败感”。
原来,蛋妞送画给妈妈,并祝妈妈秋安,不是因为他突然变讲究了,而是他认为妈妈最近脾气不好。
“你最近脾气不好,看看画念念经,听听音乐,喝喝茶,对你身体好。”
“妈妈,你好我就好,你安全家安。”
有时候,妈妈这个角色,真的很难,既要工作,又要兼顾家庭,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大。
但是当你忍无可忍的时候,也请别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孩子最信赖、最爱的妈妈。
妈妈的情绪,是全家的晴雨表。
妈妈情绪稳定,孩子才能安心,家庭才能温馨。
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教会孩子用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
一个态度温和,快乐有爱的母亲,才是孩子一生的贵人。
6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则。
网上曾有这样一则视频,视频中出现了多种父母在生活上的一系列的陋习场景:
“妈妈抽烟、随地乱扔香烟头,孩子也抽烟、随地乱扔香烟头;
爸爸喝酒,孩子也跟着喝酒;
妈妈酗酒、情绪失控乱发脾气,孩子照做......”
当父母都惊讶于孩子们出格的言行举止时,可曾想过,这些所有都是出自于“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身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甚至决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作为孩子的养育者,父母应该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
为人父母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懂得学习与反思,改正坏习惯,以身作则。
从生活点滴中,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什么样,远比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来源: 新父母在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14:15: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6岁以前,带他去过谷歌中国,也带他去过中车的操作车间,孩子问:怎么才能找到像谷歌这样的工作?答:成绩好的去谷歌;成绩差的去车间。从此,一劳永逸[呲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13:07:1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爸爸的格局,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对世界的温度;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则;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13:29:3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没有生来就自觉的孩子,偷懒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明知孩子这样不对,为人父母却舍不得管,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有专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岁,才真正具备自觉性。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更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指望孩子自觉,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只有长期督促的家长。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为人父母的少不得要多监督、多引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2 04:48: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没有生来就自觉的孩子,偷懒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有专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岁,才真正具备自觉性。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更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指望孩子自觉,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从来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只有长期督促的家长。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为人父母的少不得要多监督、多引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16:13: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说得也对也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11:21:4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往往别人家的孩子的父母,真的没有付出多少!甚至很多父母吃喝玩乐对孩子不管不问,孩子反而更自律自主学习能力更强,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我的总结就是一切皆有命!不管你们信不信,这也就是老人常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2 18:45:3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没有生来就自觉的孩子,偷懒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明知孩子这样不对,为人父母却舍不得管,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有专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岁,才真正具备自觉性。孩子自觉性的建立,更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指望孩子自觉,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9 12:24:4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妈妈这个角色,真的很难,既要工作,又要兼顾家庭,难免心烦意乱,情绪波动大。但是当你忍无可忍的时候,也请别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孩子最信赖、最爱的妈妈。妈妈的情绪,是全家的晴雨表。妈妈情绪稳定,孩子才能安心,家庭才能温馨。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教会孩子用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用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一个态度温和,快乐有爱的母亲,才是孩子一生的贵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8 14:33:0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快乐优秀的孩子,要有一个睿智并充满爱的母亲。[赞][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