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需要纠正的是,M1不是不能用在手机上,而是用在手机上不会比A15更好,能达到A14的水平就谢天谢地了!
我估计苹果可能比你还想把M1用到手机上,减少了设计和流片的成本,多好啊!其实此前iPad Pro 2021就没有使用预期的A14X/A14Z,多少也是因为可以减少重新设计一款芯片的成本呀!
而且M1的个头可不小,8颗CPU+8颗GPU,堆料可是需要成本的啊!而且M1可是封装了8GB起步的统一内存的,而哪怕是iPhone 13 Pro系列,也只有6GB运行内存。如果换成M1,那成本可就高了去了。

简单对比一下M1和A15。
A15今年无论是大核还是小核,频率都已经提升到了M1的水平。实际的性能表现也是,单核性能基本就是M1的水平。无非就是少了两颗大核,多核性能差点。不过说真的,手机上真的有PC那种真正的多任务并发需求吗?而即便是需要多核性能输出的应用或者游戏,真的就需要8核吗?很多事情其实根本就没办法完全拆分,或者说当主频提升之后也就没必要拆分了。
其实说白了,真正干活的时候高性能的单核或者双核来做就差不多了,轻量级任务就上小核保证低功耗。
而GPU其实也差不多,对于渲染要求高的iPhone 13 Pro,A15提供了5颗GPU。对于要求低点的iPhone 13,A15就只提供了4颗GPU。是不是很像既有7颗GPU,也有8颗GPU的M1呢?
其实A15在L2C和SLC方面,不仅不比M1差,甚至还有优势。倒不是体现在性能上,而是体现在能效上。其实A15能够在不大改微架构的情况下,做到性能提升和能效提升,L2C和SLC的堆料绝对是厥功至伟。

其实苹果设计产品的理念还是很值得的赞赏的,我估计换了别的厂商,真不见得就不把M1用到手机上。别的不说,那峰值性能的提升就足够吹了哇!哪怕是用在iPad Pro上,那也是碾压前移动端最强芯片A12Z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