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我说过,跟孩子沟通最重要的是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可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的感受则更难。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看一下,希望家长们能够用一句话表达出你理解了孩子的感受:
1.孩子说:今天打针太疼了,我再也不想打针了。
你的表达:
2.孩子说:今天就冷那么一点,老师都不让我们出去玩儿,老师真是太烦人了。
你的表达:
3.孩子说:我真想揍xxx一顿。
你的表达:
根据孩子的话,你应该说什么来表达你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呢?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下面是我女儿之前一次打疫苗时我们的对话:
“妈妈,打针好疼啊,我以后再也不打针了。”女儿撅着小嘴很生气。
“行了吧你,你看你弟弟,那么小都不怕打针,能有多疼!”我毫不在意地说。
“打针就是很疼,我就不要打针了。”女儿更生气了。
“你就是太矫情了,以后还会打针,你适应适应吧。”我也生气了。然后,女儿哭了,半天才哄好,我也开始反思我这样说对不对。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又打针了,我开始认真地倾听,并接纳且回应她的感受。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妈妈,打针好疼啊,我不要打针了。”
“是啊,打针确实有点疼。”我说。
“我真的不想打针了。”女儿很委屈,
“妈妈也希望你不会再打针了,如果有让打针不疼的药就好了。”我很同情地说。
“妈妈,没事的,我不怕疼,我最勇敢了。”女儿笑了。
一场不必要的风波成功避免,这就是倾听和承认孩子感受的力量。我不需要提出任何建议,只是承认她的感受,孩子自己就把问题想通了。
当然,在跟孩子沟通时可以提出建议,但是不需要接着提出来表达我们对孩子感受的认同。例如:
“妈妈我饿了。”
“那就吃东西。”
“妈妈我累了。”
“那就睡觉吧。”
“妈妈我不饿。”
“那就不吃。”
像这样直接给孩子建议,而不是先对孩子共情,孩子是体会不到你对他的理解的。所以,不要求立竿见影,不要急着给建议。
就像刚开始的打针,刚开始女儿因为打针疼生气,后来因为我的不理解而生气。而第二次打针后,女儿还是很生气,但我对她表示出了理解,她会觉得我尊重她,疼爱她。所以即使她很疼,我的爱和理解也能让她觉得没那么疼了,能让她更容易忍受疼痛。
所以,让孩子知道你理解她,认真倾听,站在他的角度去承认他的感受,给予他最真诚的回应,可以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更好的面对要解决的问题。
你是否能够做到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了他的感受呢?欢迎评论区讨论。让我们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起努力[碰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