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2|回复: 0

[购车优惠] 小米造车,再捏一把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13 09:26:51|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free  来源 |互联网品牌官
新能源的江湖从来不缺新鲜的故事!
这不,许久没有新消息的小米汽车再次有了新进展。
不过不是新车曝光,而是眼看着离2024年第一季度量产的规划越来越近,小米汽车却进行了一轮高层人事大变动。
汽车部副总裁黄振宇接替李肖爽兼任汽车部供应链部总经理,而李肖爽将兼任汽车部市场部总经理,二人均向雷军汇报。
此外,秦智帆任汽车部市场部副总经理,向李肖爽汇报。
按说高管变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毕竟自5月份以来,至少有15家汽车公司发生了高层的人事变动,其中还涉及到多位“一把手”的更替。
但此时正值小车汽车量产前的关键冲刺阶段,不免让人想入非非。
临阵换帅,雷军很着急

兵法云,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
新能源的商战一茬接一茬,5月以来长安、比亚迪、蔚来等15家车企被换下的数十名高管们大都是这一场场商战的“牺牲品”。


▲图源:界面汽车
就是这么残酷且现实。
虽说商场如战场,但雷军显然不信这一套,他更信奉“21世纪人才最贵”的真理。
历史上诸葛亮挥泪斩的马谡、纸上谈兵的赵括都给了雷布斯这样做的底气。
为何量产关键时刻换帅?
其实理由很简单,毕竟造车这么复杂的事还是要交给在汽车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的“专业人士”。
倒不是说小米汽车此前的负责人不专业,毕竟这一战对于压上自己全部信誉,又是“最后一次创业”的雷布斯实在太重要了。


▲图源:小米
造手机出身的雷军需要懂行的人陪自己边造车、边补课。
翻开这次被委以重任的黄振宇的履历,来头确实不小。
此人是小米从汽车零部件行业挖来的大将,此前曾任全球供应商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任职期间曾参与北汽新能源和麦格纳合资合作的首款车型的生产,其中就包括业内熟悉的“北汽蓝谷智造基地”以及极狐ARCFOX αT首款车型的量产上市。
可以说,具有丰富的供应链把控经验。
而将重心转向市场部的李肖爽和秦智帆都是小米“老人”,前者曾是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后者是小米早期的员工,两人均在小米汽车17人核心团队中。
“老人”让位业界“大佬”,雷军虽然不懂造车,但十分懂得用人之道。
4月刚在上海车展把各个新能源车企的展台逛了个遍,恨不得边逛边拿尺子量的雷军回来就紧急换帅。


▲图源:微博网友
看得出来,雷军很着急。
其实从2021年官宣造车开始,雷军就表现出了对造车人才的极度渴求,开启各种花式抢人。
2021年7月,雷军甚至在个人微博上发布招聘公告,急聘500位自动驾驶精英,并一举推高行业薪资。
后来雷军又挖来了原宝马i品牌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以及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等在小米汽车担纲重要职位。
这其中除了周钘入职小米汽车7个月后就仓促离职外,其他人都已成为雷军造车的“左膀右臂”。
不得不说,雷军的这一波抢人大战着实像极了当年小米造手机时到处挖人的景象。
只是小米汽车能否复刻小米手机的辉煌,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小米造车的“刚需”

电影《天下无贼》里有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对于雷军的造车大业来说,人才固然重要,但这并非造车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
毕竟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三国演义》里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
但刘备不仅同时拥有卧龙凤雏一对王炸,还拥有三国五虎将以及“刘皇叔”的正统性,奈何同样败下阵来。
究其原因,不是人才不重要,时机、配合乃至运气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对于小米来说,大众一直期待雷军能像当年的小米手机一样,造出一款极致性价比的汽车:
19999交个朋友、99999交个朋友,反正大家对小米汽车的态度就是——价格屠夫


▲图源:微博网友
虽然当中有调侃的成分,但需求却是真实的。
但根据此前小米前员工的爆料,小米汽车预计售价29.99-36.99万。
如果这一价格属实,且不说对于年轻人友不友好,对于一个擅长走性价比路线的品牌,如果初次入局汽车行业没有过于爆炸的亮点的话,想要入场就定价如此高,难度非常大。


▲图源:微博网友
毕竟,自动驾驶、瞭望塔式激光雷达、无框车门、封闭式格栅等“高级功能”在一波波新能源玩家的市场教育下已经不能激起消费者的高潮了。
时至今日还想要在新能源汽车界造车iPhone4一样的划时代创新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而且这一价格区间的竞争对手多如牛毛。
除了直面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本,还有蔚来ES6、理想L7、小鹏G9、问界M7等新势力玩家。
很多时候一个品牌的成功不在于自己有多强,而在于对手有多弱。
就像前不久贾跃亭交付的FF 91定价219万让很多人“窒息”,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内,FF 91在新能源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贾跃亭在价格上既排除了非目标客户,也排除了目标客户的其他选择。
不得不说,高明!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汽车在中国人的消费里还没摆脱“面子”消费的属性,30万的价格想要说服消费者放弃特斯拉、BBA转向小米的怀抱太难了。
就像200万的大众辉腾就是死于没有给足消费者“面子”。
如果说7000块的小米高端手机消费者咬咬牙可以为情怀买单,但几十万的汽车想要纯粹靠情怀打动消费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毕竟出行工具在30万左右的消费者大都是一批极度理性的新中产。
他们既没有当初肯花100万买“漏雨”特斯拉的有钱人支持“硅谷钢铁侠”的情怀,也没有尝试一款过于前卫汽车的勇气。
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款看起来有“面子”,开起来有“里子”的汽车而已。
于小米汽车而言,“里子”或许很简单,但如何给足消费者“面子”或许才是大难题。
小米汽车会不会“见光死”?

看景不如听景。
再美的风景在映入眼帘的那一刻起就失去了想象空间。
造车也一样。
前有许家印四年磨一剑,自2018年涉足新能源到2022年恒驰5下线,从当初“恒大集团未来十年转型发展中心”的宏图伟业到如今销售仅数百台的惨淡结果也不过一年时间。


▲图源:微博网友
彼时的万众期待、“完美”汽车,也都在恒驰5下线的那一刻起成为被击碎的泡影。
许家印当年“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10年内实现年产销500万辆”豪言壮语的回响也都化作了一记记落在脸上的耳光。
后有顶着“华为太子”头衔入局新能源的李一男,从官宣入局到一上来就接到资本抛来的橄榄枝融资5亿美元,一时风光无限,被视为造车新势力的又一搅局者。
他也曾意气风发的说自己造车没有一天差过钱。


▲图源:自游家
从2021年底自游家品牌曝光,到2022年2月份新车下线首秀,再到原定计划的当年3月上市预售、9月交付,堪称“神速”造车。
但即便赶了个大早,自游家还是没能摆脱“见光死”的命运。
自上市自日起就遭遇“产品普通却定价自信”的嘲讽,“没有一个爆点来让人记住它”这是大众对李一男这款自游家NV最普遍的评价。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官方App和官网停止服务、官方微博清空、客服电话无人接听......
短短8个月后自游家就猝然退场,当初造车烧掉的35亿元余温都还没有退散。
倒是发明“PPT造车”的贾跃亭画了9年到今天还没完全落地的饼,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想象。
就像当年的“生态化反”概念,前几天贾跃亭在发布会上提出了“全AI化、全Hyper化、全能化、共创化”的所谓“新四化”概念,与从前PPT上的宏大叙事一脉相承,再一次让FF 91的故事激动人心。
而反观小米,从当初宣布初期投入100亿人民币,长期投入100亿美元;到雷军“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的豪言壮语。
小米造车的过程有太多失败者的影子,这些话语既是今时今日大众对小米汽车保持期待的“蜜糖”,也是未来小米汽车落地时人们划定的一道“天堑”。
雷军“吹的牛”能兑现吗?
这关系到小米汽车的未来,也关系到雷军“人生全部的声誉”。
参考资料:
1、价值研究所:小米汽车,冲!
2、创事记:小米造车,雷军需要“强副手”
*编排 |又耳 审核 |free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608A05RE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位
Empty Ads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