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回复: 0

[汽车天地] 裁员裁到大动脉,告急召回,对待员工,抱负该学华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0 04:30:43|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抱负MEGA项目的失利导致公司蒙受巨大损失后,抱负开启了"裁员风暴"。然而,在快刀斩乱麻裁掉5600人之后,抱负汽车竟然迅速启动了一轮"召回行动",因为抱负发现,被裁的人内里,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公司的核心骨干,他们承担着最关键的工作。抱负试图挽回那些被误伤的"真正干活的人"。
“现在他们都走了,我们的运营几乎陷入了瘫痪。"


裁员后发现把真正干活的裁掉了,裁掉公司的大动脉了——已经到了影响产品研发测试的程度了!于是抱负告急召回部分关键岗位被裁员工,恢复研发、测试等部门的正常运转,保障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如许的乌龙事件居然会发生在抱负身上,有点不可思议。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裁员后又召回,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员工会怎么想,忠诚度另有几何?
俗话说的好,生意不好整柜台,需要理解。但抱负作为一家对标华为的车企,在一款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之后,就开始大规模裁员降本增效,甚至裁员裁到影响产品研发测试的程度,把研发人才都裁掉了。这本质是缺乏长期主义战略的体现。


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现现在的行业形势,淘汰赛事实上已经开启了。而抱负作为行业的头部车企,至少在新势力车企中,抱负是排名靠前的一家。如果新势力能有一到两家活下来,抱负活下来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从目前国内的环境来看,大部分人坚信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的,如果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对于其中的头部厂商来说,你所有的战略与目标应该瞄准在未来5~10年的长远规划。包括未来10年能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能在行业中排名第几,你的技术力、品牌力与产品力是否有充足的竞争力,如何达成你的5年与10年战略目标。那么要实现如许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前提是有充足的人才储备,而不宜过度聚焦短期销量,更应该砸重金去推进研发,强化自己的技术力标签,用技术塑造品牌力。
在客岁,抱负就曾经表示,在智驾上,与华为智驾的差距是半年,并且有信心在未来几年追赶上华为。但现在,抱负与华为智驾的差距是变大了,还是缩小了呢?
要知道,华为环球员工共20.7万人,研发员工约11.4万名,占总员工数目的55%,在汽车业务上,华为前期一直在砸重金研发,不惧前期亏损,为长期战略加码投入,现在量变逐步促成质变,车BU从已往一年亏100亿元,后来(一年)亏80亿元,客岁减亏缩减到亏60亿元,预计今年能够扭亏为盈。


而华为在被制裁的那三年,是华为最艰难的三年,在那三年,由于大环境不好,许多互联网大厂都在大规模裁员,但我们却没有看到华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当时许多人都在分析,其他企业都在裁员,为什么华为还不开始裁员?后来在2022年,我们看到,华为反而在涨薪分红,2021年分红614亿,人均47万,2022年分红高达719.55亿元,人均50万,并用高薪招精英,员工成本拉的很高。
根据资料显示,早在2019年,华为招聘的8位博士,刚毕业年薪就在100——200万之间,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根据蓝军的说法,华为对于其雇佣的员工,属于典型的过付出(Overpay)。就是人才市场本来可以一个月2万薪酬雇佣的人才,华为硬要付出3万或4万给这个人。
在员工成本极高的环境下,华为2022年最艰难的环境下,研发投入环球排名第四,当时还引发了业内质疑,认为华为在高薪养闲,并指出,对于当时处于不稳定期与风险期的华为来说,华为不裁员,反而过度付出高薪,这对华为的运营成本构成了极大的压力,将会压垮华为。
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华为现在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范畴全面崛起,这一切都离不开它的长期主义战略,如果华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遭遇全面制裁的时候,选择裁员降本,华为可能走不到今天。


为何华为会把小米当成竞争对手,因为小米也从来不是一家注重短期的车企,雷军造车,一开始就定下目标,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环球前5的汽车厂商,如许一个重要的目标实现,离不开长期的研发投入与长远的人才战略储备。


比亚迪也同样如此,比亚迪走到今天,同样是一种长期主义的研发投入的信念服从,有业内人士指出,王传福是这个世界上总计不超过3位数的企业家的概率性成功事件,人们今天可能无法想象比亚迪早期在利润只有19亿的时候,四五倍于利润的大价钱维持研发不断,当时股价暴跌,投资人撤资,二级市场一片狼藉,马斯克隔着大洋嘲讽,同行挤兑到连研发发动机的门票都不给,甚至新能源造车也遭遇了地方保护主义,但就在这种环境下,比亚迪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如果比亚迪在遭遇空前的逆境的时候,选择降低研发投入,大规模裁员,那么当初人们的嘲讽就可能已经成真了。
在一款车型销量不佳的时候,裁员裁到已经影响到研发测试,这不是降本增效,这是自断臂膀,抱负是新势力车企中最早实现盈利的厂商,也是最早站稳高端市场的厂商,面临的市场环境要比比亚迪与华为好的多,谋划压力也要小得多。
而无论是比亚迪、华为、小米等车企,它们的企业谋划思路都是一种长期主义的头脑。
抱负在高端车型上与华为对标,但MEGA一款产品的销量失利就开启大规模裁员,并且伤及核心骨干影响公司运营,透露了抱负缺乏人才长期储备的战略眼光。对待员工的态度上与长期战略上,抱负远不如华为。
这场"先裁后召"的闹剧无疑也已经伤及企业的中坚力量,伤及了抱负内部的战斗力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忠诚度。因为从抱负随意裁员的做法中,并没有把员工当成是企业宝贵的资产。
但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对于裁员如许的重大决策,需要尤为慎重,因为你需要团队有充足的信念与忠诚度去陪你打一场长期的战役。
因此,在对待员工上以及长远战略上,注重短期的抱负想要华为与比亚迪学习,人才储备是打赢长期战役最为关键的资产,英伟达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近期也表示,甘心折磨甘心“折磨”员工也不愿裁员,力推终身职位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这些优秀的具备竞争力的公司都看到了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如果抱负没有长期主义抱负,先不说与比亚迪与华为竞争,未来能走多远,在未来新能源淘汰赛中,抱负的最低目标可能是活下来,这需要抱负有充足的危机感,而能够资助抱负抵御危机的,就是抱负的员工,内部的人才储备,把人才看成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而非只盯着短期的利润销量,这是抱负真正应该对标华为的地方。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09A07HZZ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位
Empty Ads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