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6|回复: 0

[汽车天地] 赔偿金可高达数十万?广汽本田员工“抢着”被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3 08:54:4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黄硕
编辑|田晏林
运营|土豆
“这样下去,对社会、对国家会有利益吗?我们应该要有大局观和格局观……而不是仅着眼于眼前的‘卷’。”6月6日,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针对当下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的情绪有些激动。
在这番慷慨激昂的“反内卷”言论背后,一家老牌自主车企的心酸、无奈被展露无遗。
其实在那场论坛上,车企大佬谈及“卷”这个话题,大致分成了两派。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属于乐观派,以为“卷”是一种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
而曾庆洪却直言,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红利。而红利又是为了什么,是为社会做贡献,包括交税和提供就业岗位。但现在呢?都在裁员,包括广汽集团也裁了不少。”
没有掩饰,没有遮丑。从去年广汽集团旗下的合资品牌讴歌、三菱陆续退出中国市场,到今年5月中旬,广汽本田被自家员工爆料已启动超千人的大规模裁员,曾庆洪扒开了胸前的“伤口”,鲜红一片。
作为广汽集团旗下仅剩的两大合资品牌之一,广汽本田早在去年就传出裁员消息。那时,公司仅开除了约900名劳务调派人员。理由是燃油车销量大幅低落,人员过剩。此举在当时引发了业内不小震动,毕竟这是广汽本田成立25年来首次裁员,占当时广汽本田约1.3万名员工的7%。
而这次,命运的齿轮终于碾向正式工了。据多家媒体报道,此次广汽本田裁员涉及约1700名员工,约占公司总人数的14%。不过,相比其他传出裁员消息的车企,广汽本田可以说是让自家老员工们离开得非常体面了。
排队“争抢”裁员名额
两年前,刚大学结业就加入广汽本田技术部门的张鹤,最近羡慕起了被辞退的同事们。
自2024年5月,市场陆续传出广汽本田多个条线裁员的消息,张鹤在公司内部却没有感受到太多失落的情绪。只因此次广汽本田以主动离职为主,给出的赔偿政策十分丰厚。
据媒体援引内部人士消息,广汽本田将为离职员工提供“N+2+1.8”的赔偿方案,“N+2是标准赔偿,1.8个月可能是奖金。”另外,此次裁员整体集中在5月份,预计会持续到8月。
要不是刚刚参加工作,张鹤就要心动了。他身边的许多老员工更是积极踊跃报名,想趁此机会提前“退休”。“报名的人太多了,听说还得抢名额,赔偿给的比特斯拉(N+3)还多。”
也因此,网上出现了“被别家车企裁员是灰心丧气,被广汽本田裁员是欢欣鼓舞”的段子。的确,在社交平台上,每人Auto很少发现有被裁员工发帖抱怨,更没有听到太多“喷子”的声音。
据张鹤透露,此次裁员目前主要涉及的是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固然多数属于一线岗位,但他们的薪资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微薄。“有的人一个月,光住房公积金就能有好几千元”。


谈到广汽本田一线工人的劳动报酬,张鹤颇有几分自豪。“我们流水线工人的薪资绝对是顶尖的,在国内无论什么行业,几乎都算一流的了。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话,以前还算是拔尖的,现在只能说一般。所以这次有些快退休的老员工主动报名进入裁员名单,拿了几十万的赔偿金,相当于提前退休了。”
按照张鹤的说法盘算,广汽本田生产第一线的正式员工,有些月薪高的人可以拿到2.5万元~3万元,另外还有各种补贴。更资深的中层员工,月薪或能达到5万元~6万元的水平,这也与一些社交媒体上传出的赔偿金额比较相近。
钱琳的一位朋友在广汽本田生产线上已经工作了16年,今年已经40多岁的他也被卷进了风暴中心。
但由于级别不高,他的月薪在9000元左右,最后赔偿金只拿了十多万元。“听我朋友说,一位广汽本田一厂最高级别的班长,最后拿到赔偿金高达数十万。”钱琳说。


其实广汽本田曾在回应媒体时提过,如员工自愿协商排除劳动合同,公司将依法依规、实时地提供经济赔偿。“详细数量根据协商情况确定。”
即便自己只拿了十多万元,即便后来只能找到一份月薪4000元左右的保安工作暂时过渡着,但钱琳的朋友已经很知足了。“(赔偿)估计能超过90%的企业了。”
相比张鹤更多担忧年终奖能不能有着落,广汽集团旗下其他品牌的员工,还在担心自己的“饭碗”会不会丢了。尽管兄弟公司给出了比较好的赔偿方案,但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中,他们还是难免紧张。
一位不愿具名的广汽员工表示,目前自己所在的公司还没有裁员,但内部消息已经满天飞。“今年应该是要裁了,氛围不太好。之前都是一周双休,现在被卷的要搞单休了。”
没人能永远站在顶峰
现在,钱琳的朋友所在的生产线已经完全关停,而这也在许多广汽本田员工的意料之中。事实上,关于裁员他们早做好生理准备了。
最明显的信号出现在2021年。
在此之前,广汽本田在中国市场顺风顺水,是响当当的合资品牌巨头。2020年,该公司凭借年销80.89万辆的成绩,创下历史新高。
但每人Auto翻阅了广汽集团历年产销快报发现,自2021年起,广汽本田累计年销量下滑幅度持续扩大。
2021至2023年,广汽本田销量持续下滑,降幅从3.17%扩大到4.93%,去年更是达到了13.66%。进入2024年,情况并没有好转,5月,该公司单月销量同比降幅甚至超过了41%。若统计今年1-5月的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4.3%的数字也十分刺眼。
要知道,自1999年日本汽车品牌本田进入中国市场后,仅凭雅阁这一款最具代表的车型,就赚得盆满钵满。
1999年,第六代雅阁于合资公司广州本田(后更名为“广汽本田”)正式国产下线,成为本田在华的首个国产车型,同时也是中国市场首批合资B级轿车的代表车型。
当时该车接近30万元的售价,都可以在北京的三环附近买一套60平米左右的房子了。即便云云,雅阁在那一年仍售出了9980辆,资助广州本田缔造了“当年投产、当年红利、当年分红”的奇迹。


汪鑫还记得,当年本田雅阁国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第五代雅阁曾通过进口的方式引进,靠着高保值率和产品质量在国内拥有了不小的群众底子。第六代雅阁首批国产车型29.8万元的起售价,不但比当时同级进口车型低了10万元左右,大大拉低了价格门槛。
同时,雅阁也堪称中国市场第一款与全球市场同步的车型,从全球首发到正式国产的间隔期,要快于当时的竞争对手大众帕萨特B5和别克君威。
汪鑫在2008年才终于买下自己心仪已久的雅阁。那是一辆第八代雅阁的2.0L自然吸气+5AT变速箱的版本,裸车花了17.8万元。今后整整15年,他对这辆车都十分爱惜。“对我来说一辆非常好的车,家用的话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
但2023年年底,汪鑫决心换掉这个老朋友。
谈及自己的老雅阁,汪鑫有很多的不舍。卖掉时,这辆车统共跑了10万公里出头,里程算比较少的,车况也不错,因此二手车残值近4.5万元。“当年日系车比德系车好就幸亏不爱坏,省油而且保值,后期养护费用低。要不是这辆车上年头了,我又有换更大SUV的需求,还真不一定会卖掉。”
在置换新车时,汪鑫没有考虑过新能源汽车,但本田品牌的SUV燃油车他也确实没看上。
特别是横向对比市场上的其他相似车型之后,他以为本田的几款SUV性价比不高,“要么配置低,要么动力没上风。”
另外,他更偏爱6座SUV,而本田在这块市场上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即使王牌车型CR-V和皓影提供了7座版本,但由于空间拥挤,充其量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汪鑫坦言,现在市场上的车型太多了,和2008年那会儿不可同日而语。“雅阁在当年肯定算是一代神车,整体性价比很高,这么多年一直属于躺赚的状态。但现在时代变了,本田车的性价比已经有点跟不上了,各人都在讲智能化,本田却还在比较根本的配置上算计消费者。”


比如,2023年5月第十一代雅阁上市后,销量并没有如广汽本田预期的那样逐渐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从此前动辄一个月能卖1万~2万多辆,降至只有7000辆左右,新推出的能够上“绿牌”的插电混动版(eHEV)雅阁,月销量至今也没有破过1000辆。
迫于销量压力,雅阁开启了“以价换量”模式,入门车型终端售价一路下探至不到14万。
然而最无奈的现实是——降价,也很难救济销量。
其实除了雅阁之外,广汽本田在过去10年间还诞生了飞度、缤智、冠道、凌派,这几款月销量均轻松过万辆的“神车”,但如今全部沦为市场的边沿化车型。2024年,这些车型的月均销量仅在2000辆左右。
现在,广汽本田4S店的销售员张滨已经从最初对自家车型“败北”的不理解,变为逐渐接受和共情了消费者们的选择。
“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而且现在各人买车也是怎么省钱怎么来。合资车主要还是靠燃油和油电混动,驾控、底盘、三大件固然有亮点,但也敌不过新能源车的低能耗和政策扶持。”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以广汽本田为代表的合资车企目前遭遇困境,是由于新能源车型水土不服,以及售价相对较高造成的。“说到底还是性价比不高,燃油车多少还有上风,但新能源车已经被比下去了。”
中方团队扛起大旗
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多快?工信部原部长苗圩在2023年底时曾判断,中国汽车市场或在2025年,最晚2026年就能完成新能源渗透率超50%的规划目标,原计划是到2035年完成。
广汽集团“一把手”曾庆洪也表示,其进程已经比原计划提前了10年,外国朋友看到都傻了。“本田、丰田的朋友跟我说,‘不是(还有)10年吗?’”
很显然,他们低估了中国速度。就连广汽集团自己的品牌——广汽传祺、埃安、Hyper昊铂,都在新能源赛道上奋力开垦。
而合资品牌广汽本田,毕竟不是广汽集团一家说了算。现在日本代表也开始着急了。
2024年4月,本田汽车发布了旗下全新电动品牌——烨,并宣布将于2027年之前在中国市场推出6款车型。“烨”品牌旗下的车型,都将基于全新研发的纯电动车专属“W”架构打造(Architecture W)。
本田官方信息显示,新品牌首款概念车“烨GT概念车”的外观由中国研发团队自主设计,将搭载来自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华为智能座舱以及科大讯飞语音控制系统等。“中国智造”“全面拥抱中国科技”也成为此次本田宣发的重点。


中方团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已经成为当前诸多合资车企的标准答案,而更多中国供应商的加入,也让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奋起直追。
在纯电动领域,广汽本田于2024年5月推出了旗下第二款车型“e:NP2 极湃2”,上市初期将售价定格在了15.98万元。
极湃2摆脱了极湃1的“油改电”槽点,基于e:N Architecture纯电架构打造,是一款融合了轿车与SUV设计风格的跨界掀背车,在空间、舒适性、驾控、智能化和配置方面也都“卷”起来了。
可以说,这辆车肩负着未来一段时间,广汽本田反攻新能源市场,尤其是纯电动细分市场的重任。
据业内人士透露,广汽本田的中方团队在极湃2上的参与度很高,时下盛行的人脸识别、AI语音控制、手势控制、车内美颜自拍、钉钉在线开会等功能,都出现在了这款新车上。此外,在本田一贯强调的驾控乐趣方面,座舱音响还可以模拟Formule E(电动方程式赛车)的声浪。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与中国企业更深度的合作,代表着外方的产品打造思路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本田,包括其它合资品牌,一定要排除一个心魔,就是‘全球化’。在油车时代,把国外产品同步引进,产品力就稳了。在电车时代,一定要意识到在中国市场造的电车必须远超天下其它市场的水平,某种程度上像开发一个外星科技的产品一样,这才有可能成功。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步就是要让中方的产品团队占主导。谁早放手,谁有机会。”
不过,从近期广汽本田车型投放和未来规划可知,纯燃油车和不能上新能源绿牌的油电混动车型(e:HEV)还是目前的主力军,虽也在用插电混动车型(eHEV)攻入市场,但收效较慢。


在油电混动(e:HEV)和插电混动(eHEV)技术和车型的更新迭代上,本田也有着比较清晰的规划。
一位接近本田的行业人士透露,在2025年~2026年这个实施“国七”排放标准的时间节点,本田的eHEV插混车型将增加快充功能,并优化电池侵占后备厢空间的问题,同时i-MMD混动技术将更新到4.5代。
尽管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曾庆洪以及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当新能源渗透率超50%时“油电同权”,这在未来或许会成为现实。
但对合资车企来说,依赖裁员调节生产谋划,只能拯救于一时;完全寄希望于政策转变,也不能拯救一世。想要真正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依托中方上风尽快完成转型,可能才是眼下最需要关注的事情。
(文中受访者均是化名)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613A024I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位
Empty Ads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