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回复: 0

11、13、14、15号台风接踵来袭,为什么近来台风这么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9 20:13:54|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西北太平洋上演着接连不断地风起云涌。在第 11 号台风摩羯给我国海南、广东雷州半岛和越南、缅甸等国造成严峻灾情之后,13 号台风贝碧嘉又在 9 月 16 日清早登岸上海并深入内陆,给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多地带来严峻影响。


而在贝碧嘉即将登岸之际,14 号普拉桑在关岛周边海域生成——这也是数日前贝碧嘉生成的区域,并同样朝向华东沿海袭来;紧接着,本日清早 15 号台风“苏力”在海南岛西南部近海生成,虽然不会登岸我国,但也给海南南部等地带来较明显风雨影响。


接踵而至的“普拉桑”会成为贝碧嘉翻版么?近来为何成为了台风活跃期?


风小雨大的普拉桑



我们起首把眼光聚焦到普拉桑身上。第一个题目的答案是:它并不会变成贝碧嘉的翻版——普拉桑的强度较贝碧嘉弱很多,它的影响更突出于后期降雨


相比于环流较小、提前独立发展的贝碧嘉,普拉桑更多被南侧季风槽体系显著影响,导致普拉桑颇具季风槽身世的体系特性——在环流相对较广阔的同时核心区散漫。这一松散的结构导致核心区被周边大量湿度较低的干气团入侵,无法有效发展。和常规台风中心附近为风雨极强的眼壁云墙不同,普拉桑中心附近仍然是处于缺乏对流发展的“空壳”状态,风雨也较弱


9月19日19时的卫星云图,可以看到台风普拉桑正在登岸。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与此同时,普拉桑的移动速度比贝碧嘉更快,已往一段时间保持在 40 千米/小时以上——这在西北行登岸我国的台风里属于最快的一档了。这是由于相比于贝碧嘉,普拉桑南侧季风槽低压环流更强,与北侧副热带高压间形成更强的梯度风;在这样的风场引导下,普拉桑的狂奔导致中心将对流云的结构“甩在“身后,同样无法稳步发展



台风普拉桑的路径和预报。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因而最终普拉桑登岸时,只会有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级,甚至由于无法有效整合结构导致中心“空壳化”,中心所在区域反而不会出现明显影响;但与此同时,其可怕的移动速度叠加在自身风速上,会导致台风中心的北侧和东侧(伤害半圆区)实际风力更强,加上其主要对流出现在东侧,因而台风中心北侧和东侧更必要注意防范风雨影响,对于沿海地区而言,更强的风雨反而出现在中心经过之后。






和贝碧嘉登岸后带来风雨俱强的影响不同,普拉桑在登岸一段时间后,主要造成风小雨大的局面——因为普拉桑自身强度很弱,深入内陆后快速减弱的同时移动速度放缓,二者叠加下实际风速也显著下降;但此时正逢北方一股冷空气呼啸而下,在冷空气与普拉桑(及其输送的水汽)的配合下,普拉桑中心北侧会形成有利于水汽冷却抬升的倒槽区,这会给长三角地区以至山东等地带来强烈降雨。这也将是普拉桑登岸后的关注重点。






为何近来成为台风活跃期?



其实直到当前,今年的台风总数相较于常年平均甚至略微偏少(目前编号 15 个台风)。更详细而言,今年直到 8 月前,台风数量都显著偏少;而 8 月前半月生成了很多离我国很远、未造成明显影响的台风,因而感受也不深;直到 8 月底开始,我国周边海域台风转为活跃,并造成了严峻影响。




今年和常年同期台风数量对比。红色曲线为 1951-2022 年平均台风数量在一年内的变化,常年平均 9 月 19 日已有 17.1 个台风生成;而黄色直方图为今年的台风活动累计环境,目前为 15 个,仍然略微偏少。图源:Agora-Digital Typhoon

今年的台风活动为何呈现先少后多的趋势?最主要缘故原由与厄尔尼诺变乱衰减期影响下的副热带高压有关


本次厄尔尼诺变乱从 2023 年夏日发展,在年底达到峰值后明显衰减,并在今年初夏结束。厄尔尼诺变乱不但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显著(持续 5 个月偏高 0.5℃ 以上)偏高的征象,这些偏暖的海水还会进一步影响大气环流与更遥远的海洋,成为数月到数年的时间范畴里,影响环球天气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2024 年 5 月中旬到 6 月中旬的海温相较于 1991-2020 年平均的偏离程度(距平)。虽然赤道中东太平洋转为偏冷,表明厄尔尼诺变乱已经结束;但热带大西洋、印度洋仍然显著偏暖,它们导致了随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显著偏强。


虽然今年初以来厄尔尼诺变乱出现了明显衰减以至结束;但我国恰恰在厄尔尼诺变乱衰减时受其后续影响最为明显——它前期导致的热带大西洋、印度洋等区域的偏暖,通过众多机制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控制了大部门热带与副热带洋面;它盛行的下沉气流抑制了海面大范围上升活动与深厚对流发展,倒霉于台风形成




在厄尔尼诺变乱衰减期,热带大西洋、印度洋等区域的偏暖对西北太平洋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反气旋(图中标注 A 的黑色圆圈)的作用示意图 (引自张人禾等,2017)

但与此同时,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导致西北太平洋低纬度海域持续清朗高温,在长久的“烈日暴晒”下当地海温也显著上升。直到近来一段时间·,副热带高压已无法“压住”足够显著的加热与上升活动时,热力作用成为了主导——先前已经显著偏暖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就成为了有利于台风形成与增强的舞台;而这些显著偏暖的海水支持,也是摩羯成为登岸我国最强的秋台风、贝碧嘉成为 1949 年以来登岸上海最强台风的重要缘故原由之一。


另外近期台风活跃,也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偏北,给热带辐合带和台风发展,预留了空间。叠加副热带高压偏西,引导台风不断奔我国而来


而在天气变化的当前和未来,热带海域的表层水温和总体热含量也在持续上升。虽然它对于台风数量的影响仍有较多争论,但会显著增大台风最高的潜在强度。或许在未来,我们也将面对更多极端强度台风的袭来——这也必要我们以新的决心、勇气与智慧,在应对这类极端天气体系的同时,尽可能减小我们对环球天气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人禾, 闵庆烨, 苏京志. 2017. 厄尔尼诺对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年际变异的影响: 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作用.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7: 544–553, doi: 10.1360/N072016-00268

策划制作
作者丨风云梦远复旦大学 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生
审核丨信欣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策划丨何通
责编丨何通
审校丨徐来、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点亮“在看”
一起涨知识!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919A08ML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