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回复: 0

青少年抑郁的2大真相:没有一个孩子,是突然抑郁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知乎看到一个故事:

周末结束前,孩子因为赶作业,不停到半夜一两点都还没睡。

第二天,父母不由得训斥了几句:“平时不好好写作业,现在来临时抱佛脚。”

谁知道孩子却哭着控诉父母:“我是没办法到达你们心中好女儿的样子。我的作业我自己会完成的,你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让我自己支配时间呢?”

吵完,孩子摔门而出,就这样离家出走了,傍晚还没有回家。

心急如焚的父母到处找孩子,可孩子有心躲着父母,父母找了很久才找到。

他们就不明确了,明显只是说了她几句,怎么就闹到了要离家出走呢?



近年来,我们常常看到新闻,孩子因为学业压力、与父母或其他人发生辩论等原因而离家出走、抑郁、甚至走上绝路。

而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的时候,总会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怎么这么脆弱,一点小事就承受不住。

明显这代孩子享有最优越的生活条件,被全家捧在手心当宝贝,为什么心理这么脆弱,心理问题那么多?

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还记得那个冲上热搜的新闻吗?#临近开学,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又一次人满为患。

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把困惑塞满这间七平米的诊室:

“一说话他就急,瞥见我就像仇人一样。”

“他最近半年不停在家,现在这种情况,上学有没有问题?”

“孩子是不是要终生吃药?将来还会回到正常的生活吗?”

他们急切地发出一声声疑问:“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是啊,好好的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走向抑郁?



我想,离不开以下两大原因。

01

背负极重压力的孩子

我们今天的孩子,是很可怜,很惨的,因为他们要背负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多重压力。

小红书上,刷到过一所投止学校月朔孩子的课表:



每天早晨5:20就要起床,晚上10点才能上床睡觉。

许多孩子,不仅平常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周末的自由也要被压榨,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在一次演讲中说,他10岁的孙子,在学习奥数时,遇到了一题比较难的奥数题去问他。

他看了下,结果发现这个知识点是高二数学才能学到的知识。

大学副教授蔡先生说,他三年级外甥女的一套语文作业,远远超出三年级教材的难易水平:

不得不说,如今的教育现状,真是卷得可怕。

儿童精神科医生曹庆久说:

“社会压力大,一层层传导下去,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这些孩子。”

这些无声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就像一座座极重的大山,压得孩子们喘不外气来。



02

过度焦急的父母

如果说,巨大的升学压力和极重的课业负担,是一个万丈深渊。

那么,父母的高盼望和焦急感情,就是将孩子最终推向那个深渊的无形之手。

有个纪录片中,现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心理咨询师让家长们站成一排,分别代表1岁、2岁、3岁……对孩子讲一句自己对这个年事的孩子经常讲的一句话。

1岁时是“宝宝真棒”,2岁时是“要小心哟”,3岁时是“今天你在外面跑得真快”,4岁时是“留意安全”;

但到了6岁以后,就成了:“赶紧起床,再不起来就迟到了”、“快点做作业”、“作业做完了吗”、“这次考试排名怎么样”……



所有人都发现:幼儿园之后,家长不再向孩子优先传递感情,而是在传递焦急。

试想,当一个孩子回抵家,感受不到任何美好和暖和,每天耳边只剩下父母冷冰冰的“作业”、“成绩”和“分数”。

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疯不病不成魔才怪。

怎样避免孩子陷入抑郁的牢笼?


内卷期间,很多父母都拼了命地鸡娃,卯足劲想让孩子拼一个更好的将来。

可事实上,过度的竞争和压力不仅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感情,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就像心理学博士陈海贤说的:越是内卷的期间,越要关注和保护孩子,为他们筑起心理的防护墙。

想要让孩子远离抑郁,送给各位父母3个发起:

1. 父母克服焦急,保持松弛的心态

一位博主曾在微博上说起自己读书的一段经历。

初二时,他考试发挥失常,成绩一下跌到了十名开外。

但他妈妈反倒鼓励道:“这么难的题能考80多分很了不起了。”

还要带他去买好吃的,庆祝他解锁人生的新体验;

高三时,他一模二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担心自己考不上一本,感情特别低落。

妈妈却温柔地宽慰他:

“考不上一本没关系,上个二本也可以,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了。”

他曾问妈妈,为什么不像别的家长一样对他有所期待。

妈妈一番话很感人:“你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我再加压,还不得把你压垮呀!”



在当今内卷的大环境下,孩子们本来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父母再不断地传递焦急,孩子很可能在日复一日的内耗中压抑成伤。

真正聪明的父母,早就学会了共情孩子,建立松弛感,不让焦急拖垮孩子和自己。

2. 做好孩子的减压阀

心理专家陈默曾说:“孩子上了初中后,来自外界的压力会越来越多。我们当父母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家庭,帮孩子减轻压力。”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减压阀。

之前看到这样一条热搜,特别感动。

一位妈妈发现高三女儿学业压力太大了,就想各种办法哄女儿开心。

她还特意在网上买了一台棉花糖机,陪女儿缺课了一节晚自习,让女儿自己做棉花糖玩儿。

那天晚上,女儿脸上终于有了无忧无虑的笑容。

父母平常要帮孩子做好感情疏导,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心事、多带孩子去散心、去玩耍、运动来解压。

孩子才能在繁重的压力中,寻得喘息之机。



3. 理解孩子内心的逆境

@庄胜春的纪录片里,有这样一个诊疗场景:

女孩就因为想在家里“养蛇、养蜘蛛”和父亲产生了分歧。

爸爸看着哽咽的女儿,表示无法理解:“家里小,不适合养这种东西。”

后来经过心理医生引导,才得知,女孩最近升入初中,新环境压力太大,加上父母最近离婚,家里支离破碎,爬宠对她来说是一种治愈,也是陪伴。

父亲听后愧疚不已:“我平时很少在家,今年跟她妈妈离了婚,对她心理打击比较大。”

他还郑重地表示:以后会带女儿出去打个球、散散步,在后方做好女儿的支持。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逆境。

当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逆境,理解孩子的痛苦,及时排解他们负面的感情,很多心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很多家长看来,现在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一代,要什么有什么。

但现实上,这些孩子从上学开始,就进入了一种高压力、高焦急的状态。

青春期出现的抑郁感情,就是这种恒久压力造成的结果。

走过这段痛苦的弯路,当我再听到朋友或亲戚指责孩子厌学、懈怠时,都会把这段心路历程分享给他们,告诉他们不要简单粗暴地给孩子贴上“叛逆”、“偷懒”的标签,想要改变孩子,首先要瞥见孩子的压力、恐慌和痛苦。

处于抑郁感情中的孩子,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否定和批判,而是父母坚定的支持、充分的理解和耐烦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从深渊中拽回来。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你还会感谢跟孩子共同应对了这样一段挑战,因为你放下了身为父母的万能自尊,学会了爱眼前这个真实的孩子,并给他的少年时光涂上了暖和的底色。

究竟,抑郁的青春期,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无条件被爱的底气,才会伴随他走向将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1118A039BX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