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6|回复: 0

被岚图汽车拒绝的“针刺试验”,为何能感动消耗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2 14:34:0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冒烟、起火甚至自燃事件越来越多,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而“针刺试验”被认为是验证电池安全性的重要检验本领。
日前,东风汽车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岚图汽车发布了自研电池系统技术,并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央试验室进行了挤压、碰撞、高温淋水等安全测试。
在所有的测试环节,岚图汽车的电池都表现良好。但许多人注意到,岚图电池没有做针刺试验。
对此,岚图汽车新能源技术总监黄敏表示,在电池开发过程中,针刺与加热试验都会做。但在真实的用户使用场景下,电池包由于针刺被粉碎的概率极低。“别的,从过去长时间试验的统计结果来看,针刺试验的波动性较大,重复性不太好。一个重复性不太好的结果,我们不太有把握说这就是末了的试验结果,是安全性的体现。以是我们还是选择用比力可控的热扩散这种方式来做。”

资料图 泉源:视觉中国
为什么车企热衷于做针刺试验?是否肯定要通过针刺试验才华验证电池的安全性?
为什么车企热衷于做针刺试验?“消费者吃这一套”


针刺试验是指利用钢针刺穿电池极板,瞬间触发电池内部短路,引发热失控,从而验证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试验。
针刺试验被认为是电池安全最严苛的测试本领,被车企用作电池安全的宣传方式。
真正让“针刺实验”走入大众视野的是比亚迪(002594.SZ)。2020年3月29日的“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关于三元锂电池、平常磷酸铁锂电池及“刀片电池”完整的针刺实验对比,引发了大众对三元锂电池安全性的担忧。
试验现场用直径为5mm的钢针,以垂直角度贯穿布满电的三元锂电池、平常磷酸铁锂电池和刀片电池。实验结果显示,三元电池瞬间起火爆炸,刀片电池则通过了检测。
这让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的宁德时代(300750.SZ)坐不住了,迅速回应称,电池包外有结构性钢板,能顺利拦阻钢针的刺入。宁德时代指出,通过针刺测试并不等同于电池安全,而比亚迪则回应“不服,来扎一针试一试”,二者隔空互怼。
通过这场针刺试验,比亚迪打响了刀片电池的名号。电芯可否通过针刺试验、怎样通过针刺试验,一时之间成为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判断尺度之一。
而广汽埃安今年的两次弹匣电池针刺试验,极氪001搭载的极芯电池包通过针刺实验,更是给消费者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凡是经得起针刺试验的电池,安全性就比力有保障。
“针刺试验并不是真的有针扎到电池包上面,而是为了模仿电池内部热失控。”有从业者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做针刺实验就是为了告诉消费者,我家的电池和车很安全,消费者也吃这一套。即便新国标对针刺试验没有欺压要求,消费者也很可能不考虑无法通过针刺试验的车型。”
新国标取消电池单体针刺试验,目前是热扩散试验推荐方法之一


2015版电动汽车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明确规定,单体蓄电池进行针刺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
但在2017年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 GB/T 31485-2015尺度中,针刺试验为暂不实行项目。
因此,是否要进行针刺试验,是车企的志愿举动。但是要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次》,就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尺度要求,而采用上述目次中的动力电池产品,是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车型推荐目次》,得到补贴的先决条件。
2020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针对电动汽车的新国标GB3038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取消了针对电池单体的针刺试验。但在附录C部分中,对热扩散试验推荐了两种试验方式:针刺或者外部加热。热失控触发对象为电池包内靠近中央位置,或被其他电池单体困绕的电池单体。
针刺试验要求使用直径3-8毫米的钢针;针尖圆锥形,角度20-60°;针刺速率0.1mm/s-10mm/s。
GB30381为欺压性实行尺度,自2021年1月1日开始实行。也就是说,自今年开始,所有动力电池都必须根据尺度要求进行热稳定性试验,以针刺、加热或其他方式使电池产生热失控,并保证在这个热失控状态下,能够有给客舱内乘员至少5分钟的安全时间。
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的方法由企业自主选择,新国标强调,若采用推荐方法测试后未发生热失控,必须证实两种方法均不会发生热失控。
对于选择针刺还是加热试验,业内人士有不同的见解。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1月举办的2021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针刺试验是动力电池测试中非常有用、苛刻的一种方法。因此,他发起让动力电池的针刺试验再次归回到欺压性尺度中,同时把目前热扩散试验要求的不短于5分钟,提拔到不短于30分钟。
4月7日,王传福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当天起正式启用电池针刺试验作为企业尺度。
作为岚图电芯的供应商,三星SDI中国区xEV&ESS业务总监张爱东则认为,相对针刺试验来说,热扩散试验由于加热功率可控、加热导线的电阻也方便盘算消耗,这些数据化的东西都是可以观测到的,以是在开发阶段肯定是热扩散的方式更好一些。而针刺试验由于试验尺度的不统一,没有对针刺的位置做规定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试验结果存在波动。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余冬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位
Empty Ads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