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1|回复: 20

10000条儿童精神科问诊数据:家长懂孩子心里的苦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9 19:38:32|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赵佐燕 卫瑶
十几岁的叶欣欣(化名),用刀片往自己手臂上割了上百道伤口。小小的手臂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血痕,几乎找不到可以再割下去的皮肤。
当着医生的面,叶欣欣哭着控诉坐在一旁的父母不关心自己。她感觉心情很差,很孤独。每难过一次,她就用刀割自己一次。问诊及评估效果显示,叶欣欣得了抑郁症。
这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周建松讲述的真实病例。
按道理,这本应是一个父母听完孩子哭诉后幡然醒悟的故事。然而,当这一家三口离开不久后,叶欣欣的爸爸又回头单独找了周建松。他似乎没有能理解医生开出的“抑郁症”诊断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茫然地问:“医生,我的孩子有题目吗?”
“我很气愤,回答比较冲。”周建松回忆道。“我说我手上拿个刀片给你,你把你的手照着你女儿一样划,你敢不敢?
“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2021年10月公布的调查效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按照国家最新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据计算,这意味着,全国约有4400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碍。
叶欣欣们的题目,已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教育部近日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未来,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效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但在政府与学校参与之前,父母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他们能否及时察觉到孩子的异动,并对之投以有效的关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精神健康甚至人生走向。
但面对棘手且隐秘的精神健康题目,家长们究竟处于怎样的状态之中,是否也如叶欣欣爸爸一般,直至面对女儿残破的双臂依旧感到茫然?我们分析了11133条线上问诊数据,试图追踪这个题目。
家长都在关注什么?
当孩子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家长才会考虑将孩子带去医院?
翻阅问诊记录,我们发现在家长对孩子的症状描述中,大部门描述的都是孩子具体的行为。“不说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发性情”是家长最经常提到的关键词。
但这些行为表现对应的不一定是特定的疾病。比方,同样是厌学这件事情,既有可能单纯只是孩子的一时想法,也有可能是精神疾病的一种表现。
而就算真的是遇到了精神题目,也不能单凭这一种表现轻易下判断。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学习负担而觉得痛苦,从而有厌学感情。而患有焦虑症的孩子,也有可能因为一想到学习就紧张难受,从而逃避上学。因而更科学的做法是,在线上问诊之外,寻找对应科室的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
学习,是家长最重视的事……
“早发现、早治疗”,这是许多医生都强调的事情。而当我们回看问诊数据,超过一半的家长,却是等到孩子的症状已经持续超过半年才来就诊。
为什么会拖到这么久才来就医?什么才是家长心中的报警器?我们提取出不同患病时长问诊记录的关键词,发现记录的患病时长越长,学习方面的关键词(“老师”、“学校”、“学习”)就越经常出现。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耿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很多家长还是以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大幅下降,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指标。而如果仅仅只依赖于这个指标,孩子的成绩没有出现显着下滑,就不对其感情题目加以重视,很多时候就会延误孩子的治疗。
耿峰表示,有些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被家长带来医院的孩子,当你问他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他此前已经长期存在感情题目了。“这个(感情)题目就应该及时到医院来干预,肯定比到后面再来看,效果要好。”
问诊数据分析效果也显示,在病症描述中提到“学”这个关键字的家长,他记录的孩子的患病时长要大于没提到“学”的家长。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如果你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你可能会错失孩子此前表现出的很多感情小细节,从而延误就医。
除了可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外,家长自身的顾虑也有可能是推迟就医的一大因素。耿峰指出,很多父母不愿意带孩子来医院,主要是因为存在着顾虑。“(家长)害怕孩子一旦到医院来,被医生诊断成某种精神心理疾病之后,可能会对孩子未来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好比老师会不会看不起他,会不会记录到档案里面,影响孩子以后高考,甚至是以后的就业。”
但耿峰同时也表示,家长还是要把孩子目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因为你的那些担心是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事情,但如果孩子目前的环境不解决,有可能他的环境会越来越严重。”
那么究竟当孩子出现怎样的状况,需要带来就医呢?耿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一般而言,如果孩子的感情波动持续超过半个月,家长应重视起来,将孩子带到医院进行评估。但如果孩子的环境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比方出现显着的自我伤害行为,或者连续严重失眠、食欲的严重减退,则应尽早就医。
周建松介绍,可以使用三种方法进行初步的自我评估。第一,和孩子自己之前的行为相比,有没有突然出现显着的异常改变。比方孩子以前成绩都很好,现在成绩突然下降,以前外向开朗现在突然变得内向、沉默寡言了。
第二,孩子与其他同龄小孩相比,是否存在显着的异常。比方是否沉迷上网打游戏,如果同龄的小孩普遍每周都玩1-2个小时的游戏,那也是正常的,如果小孩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间远远大于同龄小孩,如每天超过3-4个小时,则可能存在游戏成瘾或其他精神方面的题目。
第三,孩子是否出现显着的异常,比方存在自伤、自尽等行为。
无措的父母
父母是影响孩子精神健康的重要一环,但精神健康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题目,涉及抵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
虽然与家长的沟通不畅是孩子出现精神障碍的一大病因,但在周建松看来,并不需要过分一味叱责家长,发病另有很多病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因素,而家长亦有自己的难处。“(父母)为什么要逼着自己小孩子学习、读大学?是因为父母觉得不读大学,小孩子以后就有压力。但小孩子现在可能感受不到这种压力,自己觉得我现在挺好的。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我们看到的患抑郁症孩子家长,有大学教授,有政府官员,有工人,有老师,也有农民。有对孩子感情体验很麻木的家长,也有小孩生病了,自己的工作都不要了,天天陪着小孩子的家长。”周建松表示,极端的很麻木的家长毕竟是少数,大部门家长都是差不多的,如何在当今社会的压力下培育好孩子,对他们而言都是一个挑战。
在翻看问诊记录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感到无奈的记录,这些记录里留下的都是父母的茫然和不知所措。
截图来源:好大夫在线
截图来源:好大夫在线
在问诊记录的“希望得到的帮助”这一栏中,家长们反反复复提到的更是“治疗”、“就诊”、“是不是”、“怎么办”。
我的孩子是不是得了精神疾病?我究竟要怎么办呢?……或许作为父母,当你花多一点时间伴随孩子,用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和孩子做朋侪,你也就多了一丝更了解他们的可能。
而假如你的孩子真的确诊了精神疾病,你也不必感到羞耻。精神科医生常说,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就像感冒一样,你的身体着凉受冻,就可能会感冒,你的心理着凉受冻,就可能会抑郁。精神疾病不是贬义词,而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题目,发现题目、解决题目,这并不可耻。
(叶欣欣为化名)
澎湃新闻记者舒怡尔、徐雪晴对本文有所贡献
责任编辑:吕妍
校对:刘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08:47:3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身体会:家长中的一部分会说“这个孩子哪里有问题嘛?!ta就是懒!就是厌学不想读书!”[捂脸][捂脸][捂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1:54:29|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做的一个未成年人自残个案,孩子已经在手上反复割了七八道伤痕了,家人见到后最直接的反应是“你怎么不去死?”“要不要我再给你一把大点的刀”,孩子自残其实往往是一个求助的表现,在他们挣扎的时候作为他们最应该亲近信任的人,家长还以这样的方式插刀,孩子的病情能不恶化吗?能不抑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4:36:4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学校和许多家庭的很多标准都太量化了,孩子没有缓冲的余地,相对抗力量又太弱,所以病了。比如在学校今天讲一个习惯恨不得第二天就得要求孩子们全体做到,做不到就会被贴标签,根本不允许差异化,老师们倒是做到了区别对待,让孩子们怎么办?胖子都不是一天养成的,得先有不良的饮食习惯之后久而久之才能形成胖子,没见过一天就能吃成胖子的。何况娃娃们。虽然我家娃也调皮,老师也总是找家长,但我会跟老师讲孩子比上一次请家长的时候都哪些地方进步了,这次只是又又了新问题而已。回家不责罚孩子,才是孩子成长最大的底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22:35:59|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带抑郁症的亲戚家孩子去医院,她就觉得妈妈不爱我,不关心我,总睡不好,突然一天早上老师打电话给我,说她把医生开的助眠的药都吃了,她妈妈电话不通,孩子手机里聊天最多的是我,让我赶快去学校,真的吓出一身冷汗啊,的亏只吃了三片,有点昏睡,就这她妈妈都没说让她住院,只是让她回家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07:04:58|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工作内卷更严重,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孩子还能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23:02:58|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庆幸,我38岁才生孩子,我很庆幸在生孩子之前我对人性有了比较充分里理解!我很庆幸,我在他出生之前学过一些儿童心理学以及心理学的知识!也很庆幸我跟我老公感情一直稳定![祈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3:05:2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学时也用刀割过手,想过各种自杀,那时候没有什么忧郁症一说,就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13:20:1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半不让读高中才是抑郁的根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0 20:16:3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妈良好的陪伴是解决孩子心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应该给全职妈妈发一份基本保障的工资[捂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