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发现,高考学霸的他们的家庭教育根本都有这3个特性:
父母器重孩子的教育,从小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父母及时表彰或督促孩子,让孩子发扬优点,弥补短处。
父母给孩子做好模范,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难怪有人感叹: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考试,不但仅是卷面上的知识竞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
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场所,在家庭。
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来的,全部家长都要知道。
一
父母伴随的五个“坑”
正在毁掉孩子的潜力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题目孩子是题目家庭的产物。
父母错误的伴随方式,有可能毁掉了孩子的努力与潜力。
第一个坑:敷衍太过,没有真正解决题目。
伴随,不只是陪着这么简朴。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伴随。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
第二个坑:耐心太差,没有控制好感情。
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又打又骂。
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伴随,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
第三个坑:回应太少,和孩子距离很远。
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已往了。
对于3-12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伴随,倒霉于孩子的成长。
第四个坑:说教太多,会使孩子产生厌恶。
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
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势巨子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感情保护自己。
第五个坑:等候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
孩子并非机器,不是我们付出了爱与关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馈。
教育孩子,不应该抱有太强的功利心。
伴随孩子,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
伴随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更紧张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
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伴随,才是有效的教育。
二
优秀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最需要这五种高质量的伴随
真正优质的伴随,不在于时间的是非,而在于伴随的质量。
第一种:用心的伴随。
伴随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题目,解决题目。
第二种:尊重的伴随。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托。
真正的伴随,是和孩子做朋侪,我们都要放低姿态,相互尊重,彼此包涵。
第三种:耐心的伴随。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留意措辞和态度,表明原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原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
第四种:平常心的伴随。
不是全部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
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尚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要帮助孩子精确熟悉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
第五种:共同成长的伴随。
董卿说过: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伴随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模范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优秀的父母,在伴随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调,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三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一对好父母,胜过200个好老师!
曾经,一个男孩和爸爸互动的小纸条感动了全网。
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归,能伴随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于是,儿子把想跟爸爸说的话都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门口或茶几上,纸条上既有他的内心话,也有他想问的数学题。
爸爸看到,就会在纸条上写下回复,父子两人虽不能“旦夕相处”,却可以“纸条传情”。
小小的纸条,承载了父子的肺腑之言,也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历程。
伴随的方式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的理由。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父母”这个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每位父母,都必须对孩子亲力亲为。
伴随并不需要“大把”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就是乐成的伴随。
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个故事;
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
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作业上的困难;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玩具、游戏……
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却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伴随。
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
父母为了孩子,固然是拼尽尽力的付出,而在孩子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世上最完全的依赖、信托和爱戴。
哪怕我们在外一事无成,可回到家里,我们还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就是我们一生最光荣的称呼。
趁着孩子还未长大,趁着我们还未变老,好好伴随,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紧张的奇迹,也是任何乐成都无法逾越的荣光。
一位名校校长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学校里各方面优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长陪出来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其实与学校教育没啥大的关系,多半是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而一个所谓“差生“也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题目。
简直,伴随,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么陪却是大有学问的!
这是一篇名校老师给陪读家长的建议,1-9年级都整理齐全了!这些建议,越早开始实行效果越好,孩子到高年级后,双方都会越来越轻松。现在看到还不晚!赶紧收藏!
四
1~9年级给家长的建议
小学一、二年级
1.写字工整
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认真誊写的习惯,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再去纠正他,会让孩子造作业的服从就直线下降,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爱好。
2.造作业速度
成绩明显低于班级匀称分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造作业速度慢。
所以一开始不要求精确率,只要求速度,严禁边造作业边玩,尽量造作业中途不吃东西、不上茅厕。先做他不擅长的作业。
这个阶段切忌把追求成绩错误地体现为要孩子当第一名,更不该只器重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紧张性。
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体现"、"跟自己角逐",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查验而不是分数、名次的追求。
小学一二年级还要作育孩子每天朗读、写简朴日志的习惯。总之,一定要作育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四年级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高考的学习成绩,小学三年级和高二成绩相干系数为0.82,紧张程度不用多说了。
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逐渐定型的紧张阶段,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又是一个不稳固的阶段,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加强不能放松。
三年级后不用跟一二年级一样再坐在旁边伴随孩子造作业了,他们开始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识,但你要教会孩子做计划表、整理错题、做笔记。
1.语文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阅读计划表,记录每个月的阅读字数。中年级也是孩子写好作文的关键时期,平时孩子写日志要引导他多写生活中发生的事儿,多形貌细节。
2.数学
从三或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学习轻松,喜欢寻衅,那么可以学点奥数,但是千万不能逼迫。
学奥数要抱着练习态度平静常心,但不是指随随便便应付,学奥数最难得的是对峙,首先家长要对峙,做好感情的疏导,用现实行动告诉孩子既然选择了就对峙,既然对峙了就努力做好。
3.英语
三四年级英语是从听说到读写的过分期,平时多看看英文绘本,要求孩子拼写单词等。
三四年级开始教孩子画重点、整理错题本、简朴记笔记。
记笔记和找重点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要让孩子尽量做到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
小学五、六年级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不用再干涉课业细节了,只要在他偶尔犯懒的时候提示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在他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是不是很轻松?
这时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很感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以后初中高中你也同样省心的。
1.语文
语言素养是个恒久积累的过程,小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进入初中语文再差也不会差哪去。
小学学过的或者要求必备的古诗词,最好分类整理一下,并定期朗读背诵,做到滚瓜烂熟。
成语和文言文词句积累一定要知其意识其字,并且要体会文言文的语感。
2.数学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家长尽量让孩子去学奥数,不管孩子学不学得好,肯定不会让孩子越学越笨!
那些学过奥数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他们的思维明显比没学过奥数的活跃,新知识接受能力也比他们强,这些孩子便越学越带劲,考试分数就渐渐拉开了距离。
数学考试也是以中考为标准,很多题都是中考原题。
都是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盘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已往地会运用。
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学一点最好。小学里的全部多少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小学的多少与初中多少接洽得很紧密。
3.英语
现在初中英语虽然从字母学起,但进度很快,还没消化又讲新课,作业满是课外试卷,周末更是几大张。
建议在小学将英语学得扎实点,学得多一点,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也会轻松很多。小学英语听、说、读、写、背一样都不能少,不然就会变成老大难科目。
初中阶段
从小学到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跨度,无论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上,都需要有一个新的熟悉,在这个转变中,家长的角色也至关紧张。无论您有多忙,以下这5件事不得不做。
1.增强意识——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初中生活
面对生疏的同砚环境,想要适应,真得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时间的是非则和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
这个时候,家长要提防两种极度心态的产生:
一是经过漫长的暑假,心早就"飞"了,还会觉得初中学习会和小学学习一样简朴,因此漫不经心;
二是对初中学习过于担心,恐怕自己会落下。
前者需要家长的"醍醐灌顶",强调初中学习的紧张性以及一定的难度,后者则需要家长更多的鼓励和信心的给予。
2.确立目标——对比近几年中考情势,辅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考的考试范围、考试政策,不同砚校的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作为孩子的"大后方",家长需要在这些方面花些时间和精力,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官方或教育类的网站。
参考往年的中考分数线,可以帮助孩子根本确定一个努力的方向,把每一步走得踏实。
3.充实了解学校制度、根本规范、考试选拔等等都要提前弄清楚。
很多家长就是为了让孩子未来能进入该校的高中部,才进入该校的初中部的,因此要赶早了解相干学校直升高中的选拔标准。
到底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是按总成绩排名;对具体学科的成绩是否有要求;具体名额的分配又是怎样......这都是需要家长提前思量的题目。
赶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干制度,为孩子的初中学习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影响孩子的高中升学。从现在起,做到心中有数,随机应变。
4.赶早沟通——向任课老师传达孩子的根本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和老师沟通并不是为了以后给"打小陈诉或者""探听孩子底细",家长要把这个态度摆正,不要给孩子留下随时受监视的感受。
尤其对寄宿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了如指掌必须通过与老师这座桥梁。
这里的老师,除了班主任老师,尚有各任课老师。毕竟中考是一个综合的选拔性考试,与老师沟通,主要是为了避免孩子过分偏科,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并且积极配合老师。
5.找到方法——如何应对即将步入芳华期的孩子?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听话"那是家常便饭。
这个时候,家长再也不能向从前那样呵斥或者动手了,需要的是耐心地和孩子讲原理。
能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这个是关键期,家长不但要做孩子的镜子,更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多向优秀的家长取经,改变之前那种简朴粗暴的教育方式。
初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家长来说,更是万里长征的紧张一步。要想下好这盘棋,必须把每一步都走好。
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长。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帮孩子成才、成人!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