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02|回复: 18

才华摄影师鹿道森遗体被找到!他的遗书,戳痛了许多家长的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3 09:22: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料公众号:yangliao99
这几天,一个陌生的名字“鹿道森”频频冲上热搜。
他是一名26岁的才华摄影师,11月28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封遗书,疑似将进行轻生的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则状态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大家及时向杭州警方报警,通力寻找鹿道森的下落。
然而很不幸,12月1日,舟山市公安局通报,鹿道森的遗体在朱家尖东沙附近的海域被发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仔细品读鹿道森的最后一条5000字状态,从悲观到绝望,字字泣血。
他过往所经历的那些,积沙成塔,最终让他决定了断这充满阴霾的一生。
01
孤独的童年
这封遗书,从童年开始讲起。
和大多数的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一样,鹿道森的童年,留守在大山里,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他能想起来的贴切的形容,竟然是“流浪”。
每次父母离开,都会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这种无所依靠的感觉,让鹿道森在尚未学会适应孤独的年纪,被迫学会照顾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的孩子长期和父母分离,情感上得不到回应,一些不良情绪难以得到排解,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
华中师范大学周宗奎教授等人调查发现:“50%的留守孩子遇到烦心事会选择闷在心里。”甚至在调研中,有6成的乡村教师反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普遍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频繁变动的环境,会让一个孩子缺乏安全感。因此ta也会变得敏感,小心翼翼地适应每一次的新环境。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得不做出适应别人期待的调整,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生存下去行之有效的法则。久而久之,他们也变成了“讨好型人格”。
前阵子有一位豆瓣组的“抠神”接受了采访,大家都很好奇她是如何靠省钱攒下两套房子的。在讲述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发现,这个女生独立、有想法的同时,也很辛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小时候就是这样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因为常年出差,不得已把她托付给亲戚好友。所以,“抠神女孩”今天不是在张家,就是在李家。她戏谑地说着自己是吃“百家饭”长大了,却也直截了当地表示自己很匮乏安全感。
因为寄人篱下,她希望自己能创造等价的价值,好让自己有理由继续待在“宿主”家里。所以她不敢大口吃饭,也常常得靠“搞笑”来热络气氛。一路成长,她都对“攒钱”有着近乎偏执的渴望,因为哪天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她才真正意义上地找到“所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抠神女孩”把自己比作松鼠,很机警,也擅长屯粮的一种动物。事实上,每一只敏感的“松鼠”,最心心念念的,就是一个能保护自己的温暖巢穴。
“抠神女孩”是幸运的,她找到了治愈自己的那根浮木。然而鹿道森寻觅了25年,依然没有找到。
02
玫瑰少年之殇
鹿道森的童年生活,不仅有孤独,还有恐惧。当他父母把他送回老家上学,他发现自己的礼貌突然变得格格不入。
他不知道该怎么融入新集体,同学因为他的内向和文静,嘲笑他“娘娘腔”,用各种污秽的花名来伤害他,对他随意打骂凌辱。
鹿道森也试过向家人袒露和求救,得到的却是漠不关心的回应。遗书中他无力地说到:
“家里人说我不爱说话,不喜欢打招呼,可是从没人去想过,一个人会变成这样的原因。”

小孩子的世界,有时候真的比成年人要残酷。落单的那个,能找到依靠和帮助就可以幸免于难。但事实上,有太多的孩子,是孤立无援的。
有的孩子选择了自我消化和沉默,有的孩子开口了,却像鹿道森一样收到了更多的批评和指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名心理学家派忒西亚·荷莉在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时候指出,儿童在社交时会有四种模式:
利社会策略者:采取协商、合作地友好方式去社交,以达到目的;强制性策略者:通过欺负、威胁等方式进行社交,以达到目的;双重策略操控者:交替运用上述两种策略;无策略者:不采用任何策略去达到社交目的。
霸凌者,就是为了达到或稳固自己在社群中的权威地位,而选定了一个发泄对象来欺负和威胁。在这个过程中,ta希望自己的影响力能够展现出来,以得到群体成员的尊重。
被选中的“可怜虫”是具有随机性的。对于刚进入新圈子的孩子来说,被霸凌的可能性更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鹿道森很不幸,被父母亲手堵住了逃生的通道。他在信中追问自己:“荆棘丛中走过,如何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最后,他绝望地自答:“荆棘丛中走过,早已满身荆棘。”
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容小觑
五千字的辞世书,鹿道森反反复复地提到“爱”的字眼。留守、被霸凌,这一切的背后,都归结于一个冷冰冰的家庭。
父亲在他九岁的时候,因为做不出一道数学题,就一脚把他踹倒在地。那种感觉,鹿道森记了整整16年,直到他离开那一天。
而好不容易见到父母,也总是听着两方激烈的争吵,最后把“没钱”的困窘深深地烙印在一颗幼小的心里。
所以鹿道森成年以后,总是过得非常焦虑。他遗憾自己的事业一直没有起色,也害怕捉襟见肘的日子。另一方面,家里逼婚、催钱,也叫他活得透不过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理学上内在关系模式的概念指出,孩子六岁前基本建立了这种内化模式,它和小孩与父母相处的经历相关。简单来说,如果小时候和父母相处得逼仄、痛苦,时常得不到关注和爱,孩子长大后就会活得非常拧巴。
这会影响到一个人成年后的人际相处方式,并持久地伴随我们一生。都说“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很可惜,鹿道森的自我治愈失败了,永远离开了人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为鹿道森画的画
对于这个悲剧,每个人都很痛心。但痛心之余我们也不禁思考,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尽责,防止类似这样失落灵魂的再次出现呢?
第一,家长应该摈弃“孩子矫情、抗挫力差”这样的观念。
鹿道森离开后,他的家长还发声称这是一件“傻事”。而事实上,鹿道森是抑郁了。抑郁不是一般的情绪低落或心情不好,患者需要认真治疗,仅凭自身调节和亲友劝慰,是很难好转的。
所以这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 “想不开”就能定性的,我们的刻板印象里,有太多理所应当的成分了。这些来自大人的观念,并不能共情孩子,也是直接导致孩子绝望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抱持性”的环境。
这是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概念:
情绪受挫的人,需要有一个支持、理解的环境让他去纾解。这个环境能缓和ta的焦虑、抑郁、愤怒等悲观情绪,让其心灵因为这个环境的包容而获得成长。
营造这样的家庭氛围,亲子才能顺畅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信任与爱的回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注重孩子积极心理的培养。
心理和身体一样,是有抵抗力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比如创造力、好奇心、友善等等,能够有效防御抑郁等不良情绪。
如果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以及亲体验的经历都是积极向上的,一定程度上也会让他们提升心理抵抗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遗憾用这种方式认识了鹿道森,他的死亡,会唤醒很多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反省。遗书里他问道:
“人的一生,究竟要经历多少才能见到阳光?”
这个答案,他听不见了。但是千千万万个渴望被爱救赎的孩子,还在等待回应。
喜欢文章,加入养料爸妈交流群,一起讨论吧:7474915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2:03:2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个锤子,东一句西一句,现在的编辑都这样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2:21:5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留守儿童太多太多,父母得外出务工,才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外地户口在务工的地方上学也难啊,谁不想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4:22: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家庭情况怎样,家长一定要跟孩子沟通,闲着没事多一起做些有意思的事。不一定要花钱。这样孩子心理会有被爱的感觉。跟这位小哥哥比,我可能幸运一些,家庭情况很差,但家长会时刻关心,之前不会当着我们的面吵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4:35:1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每个人都能用一生去治愈童年的。不能养育还是不要生吧,生了就要尽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爱孩子,即便没有经济能力,让他们的童年至少拥有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4:37: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追了《女心理师》太多感同身受,有时候作为母亲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只是成年人的压力无法得到释放和开解,就会影响到家庭和孩子的不健康心理。我们都应该注重心理健康,不论哪个年龄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4:43:4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5:56: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呵护孩子的心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6:26:0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挺理解父母为了生存,外出打工,让小朋友成为留守儿童的无奈。谁不想留在家里享福?生活允许吗?生了病花销谁给报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16:28:4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