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产能大幅超越市场需求的动力电池市场,“荒”从何来?
(文/张家栋 编辑/娄兵)克日,蜂巢能源与成都市当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斥资220亿元在成都建设总产能约60GWh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及西南研发基地。如果以本年8月,蜂巢能源0.34GWh的装机量计算,其新建工厂的年产能将是蜂巢能源2021年总装机量的15倍以上。
截至目前,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在内的众多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宣布了最新的扩产计划。根据各家企业的构想,所有项目落地后的总计产能预计将超过1000GWh,该数字也将超越本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的10倍。
夸张的产能扩建背后,蕴含着的是巨大的市场潜力与行业趋势。
潜力需求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11.5GWh,同比累计增长201.0%。装车量累计76.3GWh,同比累计上升176.3%。
尽管从数字方面,动力电池产能看似高于市场需求,但行业内却早已暴露出动力“电池荒”的尴尬局面。本年1月,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就在财报会议上直言,电池供应已经成为目前电动汽车普及的障碍。
随后,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也在不同时段表达了类似的问题,动力电池需求已经迫在眉睫。本年8月的成都车展上,杨红新表现当前行业内电池缺口在30%-50%左右,供应紧张的情况有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
从技能角度来看,“高端产品不足、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是致使动力电池市场巨大缺口的重要原因。
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对于高端电池近乎“垄断”式的技能隔断,致使了实际电池供应持续紧缺的现状。
产能利用率方面,有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为804GWh,出货量为212.9GWh,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26.5%。其中,头部电池厂商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平均水平,中国宁德时代、日本和韩国LG三家动力电池大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4%、47.4%、44.0%。
尽管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已经从2017年的150余家,降至2020年的50余家,但长尾效应导致的低端电池产能浪费,依然严重。
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4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其中,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54.9GWh、63.9GWh和69.9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1.9%、83.7%和91.6%。
绝对的市场占比以及技能持有,让动力电池市场的集中度始终处于持续提升态势。另一方面,据乘联会数据统计,1-8月新能源车零售147.9万辆,同比增长202.1%。伴随高速增长的新能源市场,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型所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也致使了高端动力电池产销不平衡的扩大。
为应对市场缺口,并在广阔的新能源蓝海中拔得头筹,头部动力电池企业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高速与大批量扩建状况。不过,即便动力电池的需求量随着新能源市场水涨船高,动力电池企业与车企在该产业方面的博弈,却并没有因行业的整体红利而趋于平淡。
平淡的只有水面
与电池企业的绑定,是目前大多数车企重要的解决方案。
诸如长安、上汽、大众、戴姆勒,无论是采用成立合资公司,还是签署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合作,依旧是车企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时难以绕开的一环。即便是供应关系,传统车企也更愿意追求供应链的稳定,而选择深度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进行深度绑定。
但绑定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方式。这并不完全是风险规避的内生要求,也是车企自身掌握核心技能的内生要求。所以,表车企们自然不会放弃针对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布局。
除了潜心多年的比亚迪已经成功切换赛道,将自研电池借自身之手推向市场之外,本年,越来越多企业已经开始了自研电池。
以长城旗下刚刚宣布扩建产能的蜂巢能源为例,成立三年多以来,蜂巢能源不仅发布了无钴、半固态等电池技能,还在江苏常州、浙江湖州、四川遂宁、甚至欧洲等地设置了生产基地。在市场端,蜂巢能源本年8月在国内的装机量已经上升至第五位。
9月7日,丰田正式宣布计划到2030年,投资137亿美元用于电池研发、生产和提高产能。大众、通用、宝马、吉利、广汽等品牌也均先后公布了自身的自研电池计划与成果。
但在市场配景下,蜂巢能源现有的实际产能,实在还远不能满足长城自身的装机量需求,比亚迪的DM-i车型在市场中也始终处于延期交付状态。寻求解决电池瓶颈的方案,必须两条腿走路。这是对企业发展的底子保障。
技能仍是唯一解
作为电动化变革下的新兴产业,粗放式地成长给了第一批动力电池厂商迅速成长的机会。但随着纯电动汽车发展模式走上精细化、规模化的正轨,市场对于动力电池技能要求不断提高,正渐渐令电池竞争格局日趋加剧。
当头部电池供应企业不断提升着自身的市场占比时,其间的竞争格局却愈发激烈。从市场的反馈来看,“技能”仍将是动力电池市场的唯一解。
如何在低成本之下,打造出符合市场平均预期水平的电池包,正在成为电动车大规模推广下的全新技能方向。2016-2019年,宁德时代电芯成本平均每年降幅达到15.7%,到2019年已降至0.67元/Wh,这也是宁德时代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快速拉开与松下、LG等国际巨头差距的核心技能突破。
同时,自去年开始,比亚迪凭借近一年来对于刀片电池的推广以及对混动市场的精准投放,为自身争取到了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8月,比亚迪以19.1%的市场份额大幅超越竞争对手位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第二。
这对于让整个动力电池市场格局中的后来者而言,无疑是绝佳的启示。只不过,面对动力电池企业1000GWh的既有产能规划,后知后觉的竞争者们,已经没有了继续夷由的时间与理由,想要在现有动力电池格局下对市场进行瓜分甚至是颠覆,孤注一掷的“疯狂”,必不可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