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6|回复: 9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再沟通?父母常说的这10句话都是隐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8 10:03: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主创团·鱼芙澄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 答主小时候从早餐找零的几毛钱里攒零花钱,终于买了想要的美丽本子。 跟妈妈分享:你看我的新本子好看吗? 妈妈质疑说:“你哪来的钱?你钱多没地方花是不是?” 经历几次这样的事情,答主再也不跟妈妈分享任何喜悦的事情了。
和妈妈逛街,答主挑自己认为好看的衣服。 妈妈会说:这个不好看。这个颜色容易脏。你小孩子没有审美的。 次数多了,答主再也不想跟妈妈去逛街。 后来妈妈说:“别的母女都无话不说,你怎么什么都不肯跟妈妈说?!”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说,而是孩子说了,父母不听,孩子觉得说了也是白说,不如不说。和父母聊天,倾诉是孩子与父母联络感情,沟通的重要渠道。要是父母不在意与孩子的沟通,孩子迟早会出题目,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苦的是孩子,痛的是父母。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孩子的倾诉欲是需要小心呵护的,父母一句责备,打断,忽视都会都会吓退孩子,闭上倾诉的嘴巴。

非打即骂的家庭,养不出敞开心扉的孩子
综艺《敞开心扉的少年》中的王禹然是个让父母头痛的孩子。
主动让妈妈掐手臂,只是为了玩十分钟手机。孩子出现题目,与父母的教育脱不了关系。他也有烦恼:不敢说出自己想要父母的陪伴,沉迷游戏。

想吃到妈妈做的早餐,但是不敢说。
王禹然的害怕和隐藏想法不是没有原因的,在节目中吐槽:“我妈跟母老虎似的,踹我两脚。” 犯错了就挨打,已经是家常便饭。

6岁,犯错了上手打; 8岁,拿衣架打; 9岁,拿鞋打; 10岁,拿鞋拔子打; 11岁,拿皮带打。 在平时的沟通中,王妈妈说:“我儿子想跟我说什么话,我都说你别说了,行了你就听我的!我永远对他说的话,可能最多的就是这样。”

王禹然的想法是,为什么不跟我聊天?
被问到为什么没有跟父母说这件事?他表示,不敢说,怕被揍。

也不想告诉,对父母失去了信心。
非打即骂的家庭,养不出敞开心扉的孩子。 比起坦白自己的需求,孩子更害怕的是被打的恐惧和没有回应的聊天。父母的“别说了”,浇灭了孩子的热情。
被誉为“中国最懂素质教育的专家”张文质先生,曾在《奶蜜盐》一书中写到:“在亲子之间的沟通中,父母总是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导致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要想重新建立起良好的亲子沟通,父母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沟通方式,谨慎对待孩子的情绪。”

图片来源《奶蜜盐》在宽松的家庭氛围,孩子更加愿意各抒己见。
姑妈家的表弟小逸是个“小话痨”。 每次见面都特别热情打招呼,平时总是乐呵呵的,每次都被他的笑脸感染,周围人夸奖他“嘴巴甜”,尊长们也更加喜欢他。 表弟受欢迎,离不开父母的倾听。
偶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一次,小逸提出答应他的篮球一直没买,姑妈听到后说:“多亏了你说,不然都不记得,现在就带你去买。” 表弟:“妈妈,我的奥特曼手臂断了。” 姑妈:“嗯。” 表弟:“我试着用胶水沾上,可是它一直掉。” 姑妈:“我知道你很纠结, 你一定很希望念句咒语,奥特曼能长出手臂。”
孩子想要的其实很简单,你轻轻一句“嗯”,他就知道你理解他了,才会进一步倾诉。因此,表弟凡事都第一时间跟姑妈分享,日常琐事的“废话”让亲子关系融洽,少了隔阂和鸿沟,多了理解和爱。
父母放低姿势,以平等的态度,不疾不徐的语气,往往更能让孩子敞开心扉,与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与羁绊。 不以打骂为教条的家庭,养出敞开心扉的孩子。

父母的包容与接纳,是孩子最坚定的后盾
家庭教育研究专家张文质先生曾表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会灌输一个理念: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身边,解决不了的事情,一定要跟父母讲,他们不去指责,而是帮助他解决题目。他还分享了他自家发生的故事——
高一参加学校军训,女儿在电话里大哭。 他问女儿发生了什么事,女儿说,班里的女同学拔河比赛输了,老师很生气,骂他们没有团队精神。 老师批评了一个多小时,孩子们的挫败和委屈情绪也愈演愈烈,他的女儿说:“老师,你不要批评我们,其实我们心里都很难过。” 老师听完很生气,当场哭了起来,还找来了校领导。 校领导和同学都来批评她。
张文质跟女儿说:“你不要难过,首先,我认为你这么做是对的,你只不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第二,你要相信,不管老师同学怎么骂你,爸爸妈妈都会保护你的。”
孩子被老师批评本就委屈,指责只会落井下石。父母倾听孩子的委屈,是在疏解孩子的情绪。
孩子愿意向父母求助是好迹象,表明孩子相信父母。而父母对孩子说的每一句重话,都是落在孩子心里的雪。
我们都知道,积雪太多,再牢固的房屋也会坍塌,再粗壮的树木也会压弯折断。 你说,我在听,就是在融化了孩子心底的积雪,孩子才能轻装上阵,不被垃圾情绪打败。而孩子心里的垃圾情绪太多,每一次的垃圾情绪都是有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说:“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而我们身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我们和孩子天然的信任纽带和情感连接,这样,才不至于让孩子在遇到麻烦时陷于求助无门的危险田地。
孩子平安健康,是父母共同的期望。
看到一则新闻,深圳一男子在6岁时吞下哨子,26岁才取出。 原来,在林先生吞下哨子后,不敢告诉父母,还是得了肺炎,病情反复,去医院查抄发现。
不敢想象只有6岁的孩子宁肯忍受病痛的折磨,都不敢告诉父母的心酸。
有什么比身体健康更加重要吗? 没有!
光荣的是时隔20年,哨子被取出来了。
孩子不愿向父母求助,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
无论如何,请父母把对错放一放,去聆听孩子的诉求,别再让孩子陷入危险田地,视身体健康于不顾。 那个不断被责备,不愿被倾听的孩子,很可能会以生命为代价来逃避父母的指责。

聪明的父母,往往拥有化责备为关怀的智慧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
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责备,让亲子关系坠入冰窖。同事小王是一位很有智慧的母亲,他的儿子一直阳光自信,深受小区邻居们的喜爱。 一次她跟我分享了一件事: 有一次,儿子不小心打碎了最喜爱的花瓶,我忍住没发脾气。
因为我很清楚,一旦我大声呵斥指责孩子:你怎么打碎了我最喜欢的花瓶! 他的心肯定远离我而去。我痛楚,孩子也伤心。
在亲子关系中,责备是“大忌”,伤感情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
所以采取迂回战术,选择了让步,不去呵斥他,而是跟平时一样,每天准备好三餐,准时接送孩子。 等到第二天,彼此情绪冷却,才会跟他提起这件事,既是给孩子岑寂的时间,也是给自己岑寂的时间。
多关怀,是亲子关系的升温器。
著名作家汪曾祺很少发脾气,非常宠溺孩子们,从来不给孩子脸色看,连孙女都亲昵的喊他“老头儿”。
汪曾祺的开明、随和,时常让子女们怀念,汪朝说:“他真是个好老头儿。”
一次,女儿汪朝跟同学出去玩,在那个年代是没有手机的,他很担心女儿的安全,一直等到女儿回来,汪曾祺就问了一句“怎么这么晚回来”,一句重话没说。
因为爱,不舍得责备孩子。
遇事不责备的父母给了孩子留存心底的温暖,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
教育子女,多关怀、少责备。
聊天时多问问孩子三个题目:今天在学校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有什么需要父母帮助的吗? 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建立信任感,走进孩子的内心,驱散孩子心中的阴霾,劳绩阳光与自信的孩子。
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
为人父母,请务必记得:没有什么比孩子的生命健康更重要!不要等到孩子以冷漠回应,你才懂得孩子主动聊天的可贵。
不要等到孩子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你才悔恨没给孩子诉说的机会。
不要等到孩子牺牲自己的健康也不愿求助,你才明确“平安是福”的含义。
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值得父母温柔以待。
作者:鱼芙澄。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8 19:33: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哭笑][哭笑]我会分享自己年轻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8 19:34:5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都想当父母当老大,想去教人家,家里不想分输赢对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8 19:37: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也教我打我,打的还疼,我就出去溜达溜达,心情好了,不过还是怂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9 07:24: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80后.70后来说,这都不算啥,毛毛雨。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同学都知道,那时候的老师和家长,那真是超乎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9 08:23:5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八岁,上面的话说过一半;我算是有耐心的家长,每次重要的事情都说3-5次,孩子总不听就来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19 10:16: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都明白,但忍不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0 12:15: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东方的啰哩啰嗦...无非就是想新设法的老套路新包装出来骗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0 16:00:0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可是孩子还是要去学校接受老师的教学和教育,请问批评孩子没有团队精神的老师是不是也需要接受教育一下,教育她怎么教育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0 17:13: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都要成孙子了!不管了,爱咋咋地!自己开心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