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诺贝尔曾经说过:“生命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生命没有固定的形式,犹如一块璞玉等待别人雕琢,在不同人的手里它会出现不同的“样式”,或精美、或粗糙、或善良、或邪恶等等。
总之注入什么样的灵魂,它就会散发出什么样的生命光芒。
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路上勾勒自己的蓝图,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即使失败也算是经验和积聚。
青少年时期正是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人的梦想都是从这里开始。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上海14岁女孩跳楼,三页遗书内容催人心碎:若有来生,绝不再见。那么她究竟经历了什么而绝望地走上轻生之路呢?
1
三页遗书内容催泪
日前上海一个14岁女孩子跳楼的消息引起了社会上的关注,本是豆蔻年华、如花似玉般的年纪却这样草草地结束了生命。
很多人对事情的原形进行了推测,甚至有人认为孩子是过于固执而轻生,究竟现在孩子的逆商普遍较低,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例。
但是无意中有人爆出女孩临死前留下的遗书后,众人惊呆了。
那是一封长达三页的遗书,近千字的内容表达出的都是女孩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最让人感到心碎的是,遗书的开头便是:
“人生一趟,遇见你们我很荣幸,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这句话足以让人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这是女孩写给自己父母的遗书,自古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报以父母的都是返哺之恩。
而女孩却写出“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这样的绝情之言,女孩是有多伤心、多绝望才会写出这样的话呢?
长达三页的遗书大多内容都是来自于父母没有人情的严加管教。
2
望女成凤严厉督促
“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
可以看到女孩的父母对女儿是怀有极大的期望的,他们望女成凤,这也是当今很多家长的心理,不希望孩子输到起跑线上,让孩子没日没夜的学习,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压力。
而对于轻生女孩来说,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她压力最大的是父母的“严厉督促”。
青少年时期的女孩是最容易害羞的年纪,她们很多事情都好脸面,脾气不好的会与人发生争执,甚至与父亲都会吵闹一番,而对于这个女孩来说,最羞耻的事是“穿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示众”。
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而女孩的父母却做出如此不顾孩子颜面的事情,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田感受。
除了精神上的摧残之外,女孩的父母还对她造成肉体上的伤害。
父母用巴掌、皮带和电线打她已是常态,女孩甚至都认识用什么打、打哪里最疼,这可是亲生的女儿啊。
很多时候孩子都会惹家长生气,但家长都会在心里默念“亲生的、亲生的”,而忍心下一口气,尽量用劝说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偶尔气急了会打骂几下,可对于女孩来说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3
谨小慎微噤若寒蝉
女孩跳楼后,班级里的师生都感到非常的震惊,因为这个女孩在学校里不但学习好,而且还非常乖巧、懂事,看起来是个性格非常温和的女孩,任谁也想不到这样优秀的女孩却做出了跳楼轻生的举动。
单单从女孩跳楼前所做出的一系列举动就说明了她平时黑白常细心而又敏感的女孩。
女孩在离开前用抹布擦干净了踩脏的榻榻米,并且还留下了纸条;
之后把自己三万元的压岁钱也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
自己从学校借来的图书也都摆放好,并叮嘱父母帮她归还图书;
甚至她还担心父母对同样对待弟弟严厉督促,对父母进行了善意的提醒。
末了怕给家里添麻烦,她没有在家里自杀。
一系列的举动可以看出,女孩轻生的打算是酝酿已久了,同时也能看出她平时在家里就是谨小慎微的样子,只有经过严厉管教的女孩才会有如此细致的心思。
可想而知女孩在轻生前在家中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每一天都在噤若寒蝉中度过,可是,这样的压力下女孩又能撑多久呢?
4
无人问津人间缺爱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重视分数,考高分就有机会上名牌大学,上了名牌大学将来就会有更好的出路,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固定思维模式,甚至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从小就开始补课,每天读不完的书、学不完的习。
对于轻生女孩来说,她也是其中的一个,而除此之外父母对她还进行身体与精神上的折磨。
女孩遗书中写道:“开学就是初二了,你们口中美好的小学,轻松的预备,快乐的初一,我都是玩命扛下来的,哪还敢奢望什么魔鬼初二、初三。”
“玩命”二字看似简单,但对于一个青少年女孩来说是拼了多大的努力、扛了多大的压力,仔细想下她当时的处境,她表面上看着学习好,可她心田的真实想法无人问津。
老师与同砚面前她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她已经留下了好学生、乖乖女的印象,可她的父母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她的感受,对于她来说,没有父母的关心,再加上严加督促,她身心俱疲。
女孩对父母失望至极,她的心田感受就是人间缺爱,是父母严厉管教下的读书学习工具,丝毫没有顾及她的个人情感,没有体贴关心,只有无尽的严格要求,在父母的眼里,她就像呆板人一样,否则也不会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选择跳楼轻生。
5
小 结
曾经有位朋友说过,他没有童年,当时感觉很不理解。
结果他说,从幼儿园大班时就开始补课,从来没有过假期,只能看别的小朋友玩乐,而他只能补课、读书、学习。
看到这里是否感到很无奈,这也是如今很多孩子的现状,只为了高考时能顺利地渡过那个独木桥。
孩子的心田感受很容易让家长忽略,前有车、后有辙,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多多顾及孩子的想法,换个角度去想,难道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有出路吗?
多恭敬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心平气和的沟通下才不会有悲剧发生,还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吧。
▍图文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