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3|回复: 0

北京、上海“生育假”延长至60天!女职工可有158天假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9 17:20:3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多地公布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其中不乏长产假和陪产假、增设育儿假等鼓励生育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重庆、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多个地方都增设了育儿假
这两天,上海,北京又有新规,一起来看看!


01
北京生育假延长60天
经单位同意还可再延长1—3个月


11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的决定》。
修改后的条例规定,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六十日的延长生育假,男方享受陪产假十五日。
1. 修改涉及四方面,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如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方面,规定北京市各级政府采取综合措施,调控人口数量,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明确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取消限制生育措施方面,删去有关社会抚养费、行政处分、纪律处分等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处置惩罚措施。
2. 子女满三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享受五个工作日的育儿假
在完善生育支持措施方面,调整北京市与生育相关的假期:


1,女方享受的延长生育假由三十日调整为六十日;
2,设立父母育儿假,明确子女满三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享受五个工作日的育儿假;
明确延长生育假、育儿假假期调整分配制度。
3,如果用人单位同意,产假还可再延长1—3月。并且女方自愿减少育儿假的,男方陪产假相应延长。
同时完善生育养育支持措施,降低生育养育负担;
4,明确健全生育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等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孕产服务的便利化、规范化和优质化;,
5,建立与子女数量相关的家庭养育补贴制度;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申请公租房的,可以纳入优先配租范围,并在户型选择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
6,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对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机构给予补助。


3.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其父母可按北京市规定领取特殊扶助金
条例修改后,还调整了独生子女父母保障措施。
将北京市独生子女发买卖外伤残、死亡的父母一次性经济帮助金额由不少于5000元提高至不少于10000元。
明确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其父母可以按照北京市规定领取特殊扶助金。
设立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父母必要护理的,独生子女每年得到累计不超过十个工作日的护理假。


02
上海市生育假延长60天
育儿假5天


明确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提倡 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一对夫妻共同生育了三个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经区或者市病 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修改再生育子女的条件,简化认定情形,不再对再婚夫妻之前生育的子女进行合并计算;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删除相关法律责任条款。
修正案完善了有关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授权市和区政府综合采取财政、教育、住房、就业、保险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同时,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区域平衡、基金承受 能力、社会影响等方面因素,将生育假由三十天延长到六十天。
此外, 增设育儿假 ,明确规定 :


“符 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 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育儿假期间的工资 ,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 。”


《条例》还规定,鼓励用人单位采取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措施,支持家庭生育、养育。
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在政策调整后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
优生优育直接关系到广大家庭的幸福和人口整体素质提升, 当前在生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不孕不育人群比重高;
二是高龄、高风险孕产妇比例增加;
三是出生缺陷仍有一定比例;
四是意外妊娠现象仍较多,迫切必要进一步加强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服务。


此次修订增加了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规范开展不孕不育诊疗等内容,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纳入与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检查同等范畴。
同时,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公共场所、用人单位建设婴幼儿活动场所、母婴设施等要求,以及相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职责。
条例明确:
一是延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制度,明确在政策调整后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并给予须要的优先和照顾。
二是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
在原有补助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对此类人群的生存、养老、医疗、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


新政策一出,大家留言也有很多问题,对此上海官方也作出回应!
1.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是以生育子女的数量计算?还是以生育胎次计算?
答:以生育子女的数量计算。
2.一对夫妻已经共同生育了三个子女,在什么环境下还可以再生育子女?
答:根据《条例》规定:一对夫妻共同生育了三个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经区或者市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3.一对夫妻生育三个以内子女,是否必要办理再生育手续?
答:不必要。
4.符合《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子女的夫妻,是否必要办理再生育手续?
答:必要按照《条例》规定,办理再生育手续。
5.生育假是多少天?怎样享受?
答:按照《条例》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以再享受生育假六十天。生育假享受产假同等候遇。生育假一般应当与产假合并连续使用。生育假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6.在2021年5月31日(包括5月31日)之后至新修订《条例》出台实施(2021年11月25日)前这段时间已经生育子女的夫妻,怎样享受生育假?
答:在这段时间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已经生育子女的夫妻,如果女方已经按照原《条例》享受完毕三十天生育假的,可以再补享受生育假三十天;
如果女方已经领取了原三十天生育假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可以再补领取三十天生育假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
医保部门会主动按原申领银行账户予以补发,无需个人重复申请。
7.育儿假怎样享受?
答:在实际执行中,育儿假按照生育的子女数量计算天数。
每年的育儿假原则上应在当年使用,可以连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8.《条例》规定,“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这里的“每年”是指自然年?还是周年?
答:指的是“周年”。举例来说:如果孩子的出生时间是2021年12月1日,则到2022年11月30日是一个周年,在这个周年期间,双方可以享受育儿假各5天。以此类推。
9.在新修订的《条例》实施之日(2021年11月25日),子女年龄不满三周岁的,其父母是否也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
答:可以享受育儿假,以孩子的实际年龄来计算。
举例来说:
如果孩子的实际年龄已经满1周岁、未满2周岁的,则其父母双方还可以享受2个周年期间的育儿假各5天。以此类推。
03
生娃发钱真的来了!
最高可领9万!


今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
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规定出台后,很多人呼吁“也应该出台相应的福利政策,鼓励大家生二孩、甚至三孩”。
现在,福利政策来了,部分地区已经试行推进:直接给生二孩、三孩发钱!
甘肃省临泽县出台《临泽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将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推出了十一个方面的配套措施,成为全省首个出台优化生育政策,力促三孩生育政策落地落实的县区。





《意见》规定,二孩每年发放5000元育儿补贴,三孩每年发放100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三岁。
在辖区内公办幼儿园就读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二孩每生每学年给予1000元的资助,三孩每生每学年给予2000元的资助。
对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在城区购买商品房时给予4万元的政府补助。
奖励金额总计可超9万元,以育有二孩、三孩,且购买商品房的家庭为例:
(0.5万+1万)×3+(0.1万+0.2万)×2+4万=9.1万
此前,天津、广西、宁夏、云南、安徽、黑龙江等多地就推出相关政策,将生育三孩的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障内,明确做好城乡居民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保障和新生儿参保工作。
北京、广东等地也修改发布了相关条例,为生育三孩的家庭积极落实相关假期,男方可享受陪产假15天。
四川攀枝花作为首个发布鼓励政策的市区,也是采取了直接发钱政策:
给生育二、三孩的家庭,每月、每孩发500,直到满3周岁。



有三先有二,理论上,三孩家庭就能先后得到共计36000的补贴。对于一座四线城市来说,这是看得见的实惠。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鼓励生育力度还要加大。
“生得起、养不起”、子女照料和工作间的平衡等问题,是制约生育养育的痛点和难点。
而近来频繁落地的“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对于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非常重要。
在任泽平看来,从效率优先到重视公平,这是中国正在发生的大趋势,调节收入分配和实现共同富裕上升到战略层面。
未来中国有些公共政策大概要出现一些调整,这些政策大概会推出来:
一个是房产税,房产税是大势所趋,房产税是调节收入分配很重要的本领;未来消费税会进行改革,尤其是奢侈品消费税。
“还有教育、医疗、社保这些根本公共服务的改革。”
他表示:“现在对教育先做了改革,清理校外培训。
房地产也正在做改革,改革学区房。随着我们更加重视公平,医疗社保大概也会面临调整。
未来户籍制度、普惠金融等也面临改革。”
为了进一步刺激人口增长,人口流失严重地区大概还会进一步加大鼓励力度。
对于你来说,你想生二孩,或者三孩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