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01|回复: 30

剖析李云迪成长经历,发现父母教育有部分缺失,家有男孩引以为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2 18:05:14|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凝妈悟语
李云迪居然出事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啊!

在我印象中,李云迪不仅有才华,而且很低调、很优雅、不浮躁,淡泊明志!按理来说应该是专注钢琴事业,不像是追名逐利、不惜走穴、自毁形象的人。他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有很多拥趸的粉丝,是很多青年人的榜样。
但是,这样一个有美好形象、大有前途、受人关注的名人,居然爆出如此大瓜,真让人猜疑人生了。
作为一个专注育儿的作者,没有热情研究他的瓜,但会不自觉地剖析他的成长经历,想从里面探得蛛丝马迹,从中得到一些育儿启示。
纵观李云迪的家庭教育,不得不佩服他的父母,当时的教育理念比较超前,再加上母亲非常“铁腕”,才终极造就了一个优秀的钢琴家。但是如今,30多年的辛苦付出毁于一旦,实在可惜。

虽说李云迪是成年人,犯下的错误应该本身承担,不能再去追究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但是他的行为,和童年的经历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还是要从中获得一些教训。
李云迪成为“钢琴王子”,得益于父母坚持不懈的教育
李云迪父母的教育方式指向的是让孩子成功,有很多父母,也像他们一样努力着。有些理念和育儿专家所推崇的基本一致,如果没有这件事,父母的教育模式大概会被广为流传。
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李云迪在1岁时,母亲张小鲁就发现了他身上的音乐潜质,开始倾力培养。当时他们的经济并不宽裕,但是也舍得花几十块钱买小型手风琴。
为了让李云迪能成才,母亲送他到少年宫学习。李云迪7岁时,母亲了解到学习钢琴有更广阔的空间,又让他转学钢琴。因为李云迪天赋太高,为了更好发展,又师从闻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从此,一路高歌猛进。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统统都应当以被教育者的个性为底子,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
孔子也早提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念,注重孩子个性发展已经越来越被重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本身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如果能根据孩子的喜好,在某方面进行培养,孩子心情愉悦,能力匹配,潜力就能得到最好的挖掘,将来才能成大器。

给孩子亲密的陪伴:
李云迪到少年宫学琴,母亲张小鲁一直陪同,接送路途上,不是背着手风琴就是背小李云迪。后来李云迪转学到深圳,母亲干脆辞职,专门到深圳陪读。日常的练琴时间,也少不了母亲的陪伴。
张小鲁说,“我把陪儿子练琴当成了本身的事业,本身的追求”。后来,张小鲁都成了能带课的钢琴专业人士,足见他是如何用心陪伴。
李玫瑾教授在《幽微的人性》中提到,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本身陪伴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找奶妈带孩子不如本身辛苦带孩子。
孩子在幼年时期,最需要父母的关爱,有了父母最亲密的陪伴,孩子就有了安全感,就感觉本身在家里是重要的,是有价值的,才有很好的自我肯定,将来才有成事的勇气。

让孩子学会勤奋和坚持
功成名就的背后,都有一段奋斗的血泪史,李云迪也不例外。学钢琴非常辛苦,母亲要求他不能怠惰。
去少年宫学琴时,8点上课,要6点出发,他们能坚持。晚上7点开始练琴,一直练到10点,也要养成习惯,不能因为有特殊事情而怠惰。在入学测验前,每天都要练习11个小时。
“勤能补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持之以恒”,这是自古传下来的优良品质。一个人如果能克服困难,在本身擅长的方向勤奋坚持下去,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只有家长能坚持,孩子才能坚持。因为孩子是有惰性的,需要父母的及时督促。天长日久,养成习惯,才不会以为特殊辛苦。

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
张小鲁说,“只有成为人格上的大师,才可能真正成为钢琴上的大师。”
她让李云迪懂得感恩:不能忘记帮助过本身的人,要给他们手写贺卡,一写就是两天。
让孩子戒骄戒躁:不能成了明星就开始飘,要尊老爱幼,好比不仅要扛本身的行李,还要帮爸爸扛。
心理学家阿德勒也提到,传授知识之外的教育至关重要,就是发展孩子的人格,对人格进行培养和训练。苏格拉底说:“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
“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孩子的为人得到认可,才能赢得尊重,为才华施展增长一份筹码。

李云迪的行为,和父母教育有部分缺失有关联
母亲非常看重人格培养,李云迪却做了违法的事情,违背公序良俗,道德品质令人猜疑,实在尴尬。
从李云迪的童年经历来看,事业上虽然一帆风顺,但是并不是很快乐,看上去有种忧郁气质。分析来看,和父母教育的部分缺失有关,大概源于下面几点:
母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
李云迪弹琴出现错音,母亲会用毛衣针打手指。即使花很多时间练习到让母亲满意,也只能获得“可以啦”的评价,很少得到称赞。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佩服、尊重。”
被经常赞美的孩子,心田更有力量。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尤其是本身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赞美。如果得不到赞美,孩子认为本身是无能的,没有成就感。

本身的事情不能做主:
父母给他规划好了未来方向,贴身陪伴,导致他没有太多自由时间,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好比:青春期时,有喜欢的女孩,但是没时间谈恋爱。20多岁时,曾公开第一个女友,但是爸爸认为女孩太物质,恋情竣事。
心理学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当需求被拒绝或者无法被满足时,会有大量不愉快的体验,这伴随大量的自我斲丧,为了淘汰斲丧、适应环境,就产生了压抑。
在本该独立自主的年纪,却还要被迫听命于父母,对谁来说都是痛苦的经历,在那边被压抑就在那边寻找释放。一些不良行为看似是成年后才出现的,但是是以前积累的结果。

日常生活非常单调:
李云迪每天花很多时间练琴,自由活动和时间很少,看动画片都很奢侈,没有时间玩玩具。因为偷偷看电视,电视也被搬走。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孩子的生命中不仅仅只有事业,还需要娱乐、友情、社会活动,如果每天只让孩子重复做同样的事情,生活就显得苍白无味。
李玫瑾教授针对孩子们学习辛苦的事情说过:天天7点到校晚上11点苏息,不是一天是12年,不疯才怪。
从这些现象来看,李云迪实际上缺乏情感滋养,但事业的成功不能添补情感的匮乏,他需要找一些方式释放,只是迷失了方向。家有男孩,引以为戒了。

成功教育不能独立存在,三方面教育不能少
有天赋,有能力,在某方面表现卓越,但是如果不快乐、不懂法或者知法犯法、品德不行,人生也不算成功。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仅仅关注名和利,还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下面3个问题,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特殊需要重视。
对孩子进行幸福教育:
现在的孩子物质很丰富,吃穿不愁,玩具很多,生活安逸,即使学习成绩很好,但也总感觉不快乐。
这是因为,孩子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他们以为满足父母的期待就是好的,如果做不到就会非常痛苦。他们盼望摆脱父母的束缚,却摆脱不掉,也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不妨降低对孩子的期待,给孩子自主权,让孩子认识到幸福不只是金钱、权利,平淡的生活中也能体会到幸福。

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
平时我们会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告诉他一些交通规则、学校规则、行为礼仪等等,但是一般不会进行法制教育,很多孩子不懂法。也有一些孩子看过法律,但是理解不深入,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所以,现在的法制教育显得特殊重要。孩子要懂得基本的法律制度,坚决不能超越红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事。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
“重智轻德”现象比较严重,很多人能力很强,但是道德一般,影响很差,被限制发展,对本身对社会都是损失。现在强调“立德树人”是及时雨,但是要教育全面。
道德可不是感恩、尊老爱幼这么简单,包罗很多层面的问题。好比:爱国、爱家、爱社会、爱人、爱劳动、团体协作、言行一致、奉献、进步等等。
道德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教育,持续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结语
李云迪,曾是多少人羡慕的钢琴王子,如今却因为违法,瞬间塌房,非常惋惜。剖析他的童年经历,父母付出了太多,但是也存在部分教育缺失,给他留下一些心理阴影。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要引以为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一个有幸福感、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的人,如果能成功,那就更好了。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4 21:47:0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恶心的是小编你这种人吧,当人倒霉时就开始了各种踩,连人父母也带上了。他红时你可能是无上限的捧,你挺让人看不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4 21:47:59|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7点到校晚上11点休息,不是一天是12年,不疯才怪。”李玫瑾教授说得没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4 21:52:53|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总比那些不给钱,还要玩弄感情的渣渣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4 21:53:4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教育只是内因,后来走进娱乐圈才变成这样的。小编一味的强调父母,我认为李云迪的父母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成功的人。环境造就人,进了大染缸还能不变吗?长大成人后犯的错误,自己买单就好。按照作者的逻辑他的父母是不是需要判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4 22:59:2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找个老婆结婚不好吗?这么好的条件,难道找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4 23:05:4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编还育婴师呢,估计也就吧两娃从小婴育成大婴的本事,还好评论人家父母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4 23:15:0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属于个人隐私吧,没必要这么放大吧,又不属于十恶不赦,生理需求而已啊。唉…放过吧,又没有危害到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4 23:22:49|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单身是不是从轻发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4 23:31:2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没必要这样去整人,看了心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