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0-25 16:38:3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米粒妈
米粒妈经常跟闺蜜聊民国的大才女们。
前两天回忆了一下,还是聊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萧红比较多。
毕竟这几位的感情线太有名了,聊她们特别有话题。
相比她们,吕碧城就偏冷门了。也是,人家净琢磨怎么提升事业,悄咪咪赚钱了,留给咱们吃瓜的地方实在不多。
不过呢,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事业上的吕碧城,把履历一亮,绝对甩其他人一大截。
中国近三百年最后一位女词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权运动提倡者;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第一任女校校长;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民国第一名女参政;民国第一女徽商。……
由于过于有钱,经常出国游学。(羡慕)
游就游吧,还顺手写了本《欧美漫游录》的爆款旅行攻略,玩着就把钱赚了。
她的经历,就算放在百年后的今天,也是让人瞠乎其后的存在。
真是传奇中的传奇,扛把子中的扛把子。
经得起风雨,见得了彩虹
1883年,吕碧城出生在安徽宣城旌德县。
家境殷实,父母都特别有文化。
父亲吕凤歧是清朝的进士,曾担任过国使馆协修、玉蝶馆纂修等职务。母亲严士瑜是有名的才女,诗词歌赋无一不通。
后来吕凤岐受不了官场的弯弯绕绕,就辞职回家,跟妻子一起专心教导儿女。
吕家原有六个孩子,两个儿子,四个女儿。不幸的是,儿子们相继早夭,只剩下女儿们。
吕凤岐就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女儿的教育上。
从效果来看,他的教育非常成功,四个女儿才学非凡。
大姐吕慧如担任过南京两江师范学校校长,二姐吕美荪也曾担任北洋高等女学堂的总教习,小妹吕坤秀在在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当老师,是有名的诗人和教育家。
吕碧城不用说了,那一水的“中国第一”明晃晃摆在那。
真教育的成功典范。
有句话说,是天才总会发光。(我说的)
她5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父亲在花圃散步。
吕凤岐随口吟诵了一句:“春风吹杨柳。”
没想到碧城马上接了一句:“秋雨打梧桐。”
对仗工整有意境,可把吕凤岐高兴坏了:我女儿,天才!
自此培养起三女儿,更加专心了。
到碧城7岁,已经可以画大幅的山水画,12岁时,诗词方面更是超出了一般的读书人。
别说我夸大其词,能写出“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这样大气磅礴的诗句,已经很事实就是了。
她家乡的人夸得更狠: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碧城的书法作品
讲真,有这样惊世才学的吕碧城,如果一生顺遂,大概率会找个好人家,早早结婚生子,操持家务,就跟自己的母亲一样。
但如果要走之后那条不平凡的路,就要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
吕碧城12岁那年,父亲生了大病,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那个年代,女性的地位很低,没有财产继承权。
家里没有男丁,资产又丰厚的吕家,刹时成了吕氏族人眼中的“肥肉”。
为了谋夺财产,甚至软禁了碧城的母亲和妹妹,逼得她们饮鸩自杀。要不是及时发现,可能都救不回来。
12岁吕碧城,还未了解这个世界,便开始瞥见人性的肮脏与阴暗。
愁苦之间,她想起父亲的至交好友,时任江宁布正使、两江总督的樊增祥,赶紧写信向他求助。
在樊增祥的帮助下,母亲和四妹得以脱险,财产也拿回了一部分。
接下来给父亲办丧事,几乎也是靠吕碧城一个人打点。
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很多人都夸碧城英勇救母。
值得一提的是,早先碧城才学远播,父亲早早给她定了一门亲事。
她本以为大祸临头对方能搭把手,效果这家人一看什么都捞不到,不帮忙不说,还以“这样的女孩以后肯定不服管”为由,退了婚。
看看,这是什么人家啊,我真气得想骂人!
别觉得我小题大做,过去跟现在不能比。
现在别说退个婚,结婚当天反悔,也不是个新鲜事儿。但在过去,女孩被退婚,根本等同于名誉尽毁,再找好人家根本不可能。
这不是断人活路嘛!
说到这我还得为吕碧城手动点赞。
12岁的女孩,刚经历完人生至悲至痛,看着薄凉的未婚夫一家,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说,拉着求情的母亲走了。
随后,她们母女五人投奔到塘沽娘舅严凤笙家,一住就是好几年。
住在娘舅家,吃喝不愁,但也仅限于此,保守的娘舅不允许姐妹几个出门抛头露面,碧城只能在家读书写字解闷。
1904年初,娘舅要给碧城说亲,她立马就拒绝了,还说:我要去天津女子学堂读书。
这句话直接捅了马蜂窝,娘舅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女孩子家读什么书?你都被退婚了,有人要就不错了!在家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尽天职就够了!
碧晨一听就不干了,与其把自己的一生交给根本不认识的男人,还不如自己出去闯一闯。
当天晚上,她就收拾了行李, 偷偷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
纵观碧城的一生,这正是她命运转折的开始,这一年,她刚刚21岁。
写得了文章,交得了挚友
去天津是好事,但碧城漏算了一点:钱带少了。
买了火车票之后,根本就没剩多少了。
幸亏,她遇见了生命中第一个贵人——天津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
老板娘听了碧城的遭遇,把她带回家暂住。
吃住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养活自己。
在天津,碧城只有一个认识的人,娘舅曾经的秘书方小洲,在《大公报》就职。
她给方小洲写了一封求助信。没想到,这封信让她遇到了第二个贵人。
▲英敛之
说来也巧,碧城的信被当时《大公报》的创始人英敛之瞥见了。
用词精准、文采非凡、字迹飘逸,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编辑人选嘛!
英敛之赶紧把碧城招进《大公报》当编辑,于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诞生了。
这份工作简直太适合碧城了,她把这几年的所思所想井喷式地发作了出来。
她先后发表了《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持之志》等文章,号令女性解放,鼓励女性自强自立。
那可是1904年,中华民国都还没成立呢。碧城的文章一发表,马上就成了社会热门话题。
当时的政文两界名流,就没有不知道她的,一时之间,碧城长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文化名媛。
英敛之还把碧城引荐给“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碧城还拜了严复为师。
后来,严复还把碧城举荐给袁世凯,当然这是后话。
▲严复
我更想说女扛把子之间的交情。
碧城出名之后,引起了秋瑾的注意。碧城的文章都署了自己的真名“碧城”,而秋瑾也曾用“碧城”这个笔名,发表进步言论。
“碧城”遇“碧城”,那还不擦出革命的友情啊!
1904年5月,秋瑾去天津拜访碧城。
一个是巾帼英雄,一个是女权先驱,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秋瑾特别佩服碧城的才学,为了避免别人把两人发表的文章混淆,她甚至改了笔名,改用“鉴湖女侠”发表文章。
这时候她俩谁都没想到,3年后两个人就阴阳永隔了。
1907年7月,秋瑾去浙江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但被埋伏的清军逮捕。
她不愿意出卖搭档,只留了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应付清军。
1907年7月15日,年仅32岁的秋瑾就义了。
▲吕碧城和秋瑾
当时风声很紧,没人敢为秋瑾收尸。
还是碧城冒着风险,派人为秋瑾收殓,又联络吴芝瑛、徐自华这些秋瑾生前的好友,把她葬在西湖边上。
这还不算完,为了纪念好友,碧城用英文写了一篇《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纽约、芝加哥等外刊上,引起了国外很大反响。
解气是真解气,但也给她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
当时的清政府搜查到了碧城和秋瑾往来的书信,准备以通敌的罪名逮捕她。
如果逮捕公文不是落在碧城的爱慕者,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手里,碧城难逃一劫。
▲袁克文
扛得住催婚,经得起磨挫
讲真,那个年代出名的美女不少,才女也不少,但像碧城这样,敢于为女性发声的并不多见。
自打她出名之后,得到了很多进步男青年的倾慕。
袁克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人家不只是官二代,还是正经的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他救了碧城一命,碧城登门表示感谢,两个人由此相识。
你要是以为能看到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就要失望了,这两人啥也没发生。
袁克文倒是想,但碧城看得太明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