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1-2 11:27:02|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 贾卫中(文/制表)
来源 | 选车网
——2021年前三季度SUV市场经济指数分析
前三季度,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市场份额双大涨。同样,本土SUV表现极佳。
但是,中国品牌高端、中端SUV增长的同时,低端SUV份额下降明显。换言之,本土SUV的根部市场正在动摇。
SUV上行趋势不变
在芯片短缺的大背景下,前三季度SUV消耗能力、消耗水平实现双增长,预计四季度SUV市场继续上行的趋势不变。
来自北京正则大成的统计分析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SUV市场规模达到13224.3亿元,同比增幅13.2%,正则SUV市场(累计)规模指数为9850.7点,比去年同期大涨了1145.2点,标志着消耗能力大幅上涨。前三季度累计市场销售平均价为19.2万元,比去年同期上涨0.4万元。前三季度正则SUV(累计)价格指数为110.3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1点,标志着消耗水平上涨。
高、中、低端SUV需求齐增长,支撑了SUV市场规模扩张,市场销售平均价上涨。乘联会数据显示,1~9月SUV累计销量为689.7万辆,同比增长11.0%。其中,20万元以上高端SUV销量达到276.6万辆,同比增长11.8%;11万~19万元中端SUV销量为296.0万辆,同比增幅11.2%;9万元以下低端SUV售出117.1万辆,同比增长8.3%。
前三季度,不仅高端、中端SUV销量增长幅度超过了两位数,而且近三年来连续萎缩的低端SUV销量增幅接近两位数,这表明市场对SUV车型的需求非常高涨,如果芯片供给充足,今年SUV市场或将出现更高的增长速度。
本土中高端SUV异常抢眼
虽然今年SUV市场的需求强劲,但中国品牌SUV与洋品牌SUV市场表现大相径庭。
整体看,前三季度洋品牌SUV销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中国品牌SUV销量、份额双大涨。据统计,1~9月洋品牌SUV累计售出326.7万辆,同比增长1.7%;中国品牌SUV累计销售363.0万辆,同比大涨20.9%。从市场占有率看,前三季度中国品牌SUV比重达到52.6%,份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3个百分点。去年中国品牌SUV占有率历史性跌破50%,今年重新掌握市场主动权。
今年中国品牌SUV表现异常抢眼,中高端SUV贡献最大。统计显示,1~9月本土中端SUV销量达到218.0万辆,同比增长21.9%,在中端市场的占比达到73.6%,份额同比增长了6.4个百分点。同时,本土高端SUV累计销售了35.0万辆,同比大涨69.5%,在高端市场的占比为12.7%,份额同比增长了4.3个百分点。
谈到今年中外品牌车企市场表现差异的关键原因,某合资企业采购负责人分析称:“由于跨国公司是全球采购,一方面面对芯片涨价,合资公司中外双方股东意见不一,导致审批流程长,错失市场机遇;另一方面,汽车芯片短缺是全球性问题,采购来的芯片需要尽量照顾各国市场的利益。相反,中国品牌企业决策灵活,抢装芯片的速度更快,因而能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低端SUV开释预警信号
在芯片争夺战中,中国品牌车企反应敏捷,所以前三季度本土SUV在中端、高端市场销量、份额大幅上涨。相反,在赖以起家的低端市场,中国品牌SUV不仅增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且占有率与疫情前相比明显缩水。
整体看,低端SUV市场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在该细分市场,与疫情前相比,洋品牌SUV销量大涨,本土SUV销量降幅明显。据统计,前三季度低端SUV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6.5%。其中,洋品牌SUV销量为7.1万辆,与2019年相比增长24.2%;中国品牌SUV销量为110.0万辆,与2019年相比增幅为-18.3%。从市场占有率看,只管本土低端SUV占比依然高达93.9%,但份额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
具体看,1~9月德系低端SUV累计销售5.7万辆,与2019年相比增长594.4%;韩系低端SUV累计售出1.4万辆,与2019年相比增幅-70.5%。换言之,虽然合资公司应对芯片短缺问题决策相对迟缓,并且芯片优先保证高端车型供给,但与疫情前相比,一汽-大众捷达品牌一款SUV销量上涨了将近六倍。同时,虽然本土低端SUV销量超过110万辆,在低端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但这是数十家车企超过100款车型的累计销量。
上述数据充分表明,德系SUV已经下探至低端市场。在市场竞争进入“贴身肉搏”的情况下,其他洋品牌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将来更多德系、日系、美系车企的低端SUV或将进入低端范畴,在这一范畴中国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改写。一方面,这种局面对某些削减低端产品,集中精力冲击高端市场的车企非常不利;另一方面,洋品牌下探,将导致整体排名在腰部以下的本土车企市场份额缩水速度大大加快。
因此,只管前三季度中国品牌SUV在中端、高端市场表现极佳,但根部市场正在发生动摇,这种情况非常值得中国品牌车企警惕。
(图片来源:互联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