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2-13 18:27:11|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很多朋友留言,让我谈谈孩子的教诲问题,我一直不敢展开讲——我怕我的思绪和方法说出来了,你们实践不好,就大概毁了一个家庭。
孩子的教诲问题,本质上与婆媳矛盾问题一样,是一场家庭权力之争: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资源的支配权之争,一个是成长问题的解释权之争。
但是,这个问题牵涉的家庭成员更多,处置惩罚起来更为棘手:爷爷奶奶教诲孩子的价值观,公公婆婆教诲孩子的价值观,丈夫教诲孩子的价值观,妻子教诲孩子的价值观,都会作用到孩子身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恰恰是我们那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们要面对的家庭关系,却最复杂。
我们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孩子呢?
你能让孩子不见爷爷奶奶吗?大概不让爷爷奶奶见孩子吗?
你能让孩子不见姥姥姥爷吗?大概不让姥姥姥爷不见孩子吗?
大多数家庭,夫妻是双职工的,孩子又必须是爷爷奶奶大概姥姥姥爷带,这个时候,这种教诲观念的差异,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大概酿成“小油条”、“小无赖”。
“牙齿坏了那么多,怎么还在吃糖?”妈妈批评小孩。
“奶奶给我买的!”小孩义正辞严地说。
小家伙一句话,不该多吃糖的问题,就酿成了婆婆和儿媳妇,谁说了算的问题。
“今天不好勤学习,这星期就不给你买玩具了!”爸爸教诲小孩。
“哼,不买就不买!我让姥爷给我买!我让爷爷给我买!”小孩不屑一顾地回答。
买不买玩具,原来可以成为一种奖励措施,教诲小孩子好勤学习、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的,在爷爷、姥爷们无条件的宠爱下,这个奖励措施也对小孩不起任何作用了。
“玩了二十分钟手机了,快放下!”爸爸教诲孩子。
小孩子头都懒得抬,继续玩他的游戏。
爸爸走已往,要夺过儿子手里的手机。
小孩子哇哇大哭,撕心裂肺的。
“孩子还那么小,你惹他干嘛?把手机还给他!”爷爷奶奶,大概姥姥姥爷,大概妈妈说道。
爸爸坚持不给,小孩子就哭得更厉害,跳着蹦着哭闹。
爷爷奶奶大概姥姥姥爷赶紧把小孩子抱在怀里,“快把手机给小宝!”
“小孩子玩手机游戏,没有控制,长大了就沉迷游戏,更难管教!”爸爸有预见性地说出了更大的风险。
“你整天抱着手机,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有什么资格说小宝?”某个长辈说着,掏出了本身的手机,递给了小孩子,“乖,不哭,来,看奶奶(姥爷)的手机!”
好了,小家伙不哭了,打开手机,还不忘得意洋洋地、带着不屑大概挑衅地瞄了爸爸一眼。
那小心思,似乎在说,“哼,你还想教诲我?!看我怎么收拾你!”
小孩子太智慧了,他很快就能摸清楚,一个家庭里谁能做本身的靠山,本身能用什么办法驱使这个靠山,来给本身做保护伞。
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出来的孩子,很智慧,却也最不讲规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
勇敢的孩子是不服就干,努力奋斗,靠本身的拼搏完成人生的逆袭大概救赎。
溺爱的孩子是不服就闹,冒死折腾,靠折腾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乃至兄弟姐妹,逼着这些最亲近他的人,逼着这些最不忍心他受委屈的亲人,去满足他的一个个愿望。
这样的孩子,将一家人的同情心、爱心利用得出神入化,往往成为“窝里横”:出去什么也干不成,遇到点困难和挫折就逃避。回到家里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什么都要他说了算。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原来也是善意的,不想让本身的后代受苦。
但是,等他们离开人间之后,等这样的孩子的爸爸妈妈也离开人间之后,这样溺爱出来的窝里横们,四十岁、五十岁之后,会过得怎么样呢?
外面的那些风雨,社会的不断的变化,能对他们网开一面吗?
2,
人性都是自私的,这在小孩子的身上,会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几个月的小孩子在吃奶时,为了一口吃到更多,会把母亲的奶头吸肿。
如果母亲的奶水不够他吃,他饥饿的时候,会冒死地啃咬母亲的奶头,甚至咬出血来。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拿出一颗糖来,放在两岁的小孩子面前,他九成的概率是本身吃了。
爸爸妈妈可以向他要这颗糖试试,看看要返来的概率有没有百分之二十?
两岁以下的小孩子,最依恋母亲。
妈妈们被小孩子的这个最爱,感动得无以复加,然后又被文学家们不断讴歌、升华。
实际上呢?
两岁以下的小孩子,最认识的气味,是母亲的气味,这是安全感的来源。
两岁以下的小孩子,不会本身吃饭,最需要的食物,来自于母亲的母乳。
母亲又是带孩子、陪孩子最多的人,只有母亲的陪伴,才让他最为习惯。
与其说孩子的天性是最爱母亲,不如说孩子的天性是最需要母亲,他们选择最爱母亲,不过是从自身的生存需要出发,也是利己的一个选择。
父系社会中,孩子长大之后,大多会从最爱母亲,转移到最崇拜父亲,为什么呢?
因为他不需要母乳了,他想要的资源和机会,父亲能够提供的,比母亲更多。
等孩子们结婚了,慢慢地,他们的爱人、他们的孩子,就成了他们最爱的人了,我们做父母的,就要有这个意识,主动退出孩子心中的C位,而不是跟儿媳妇大概半子们争宠,为难孩子。
我们也是这样的孩子啊,等我们老了,我们最爱的人,是不是就是身边、陪我们最多的那个老伴呢?
……
所以,那些说打着爱的名义,教诲父母们要完全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诲专家们,七分是骗子,三分是傻子。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们又是非常喜欢本身的小孩子的,所以最轻易被这样的专家们煽情,乖乖地为他们的主张埋单,渐渐毁掉本身的孩子。
看看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孩子们最爱的是谁,他们都有着最为利己的选择。
但孩子总要走上社会啊!
社会有社会的游戏规则,一个只懂得索取的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必然会不断损坏周边人的正当利益,惹来身边人的反感,乃至反击。
正是因为大家都是利己主义者,所以一个完全自私的人,才最不受大家接待。
十个人,十颗糖,你本身抢走了五颗,其他九个人不够分,这九个人大概会彼此打破头,也大概会联合起来,攻击你,直到你交出四颗糖,乃至是逼你交出五颗糖,你什么也得不到。
因为你打破公平原则,破坏了他们的利益。
所以,在大家都是利己主义的前提下,一人一颗糖的公平原则,就成了这个社会的集体需求,也是集体正义。
违背集体正义和公平原则的个体,都会被众人针对和抨击,甚至会被法律制裁。
我们热爱本身的孩子,就一定要教他懂得,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避免他走上社会之后,成为公众抨击的人,成为社会制裁的人。
有些孩子为什么整天窝在家里,就是不肯意出去工作大概社交呢?
因为家长没有教会他懂得公平和正义的原则,他走出家庭,到了社会上,主动付出的太少,却总想着拿到更多,就遭到了身边人的针对,嘲讽,攻击,孤立,让他极度的不舒适。
但是,等到他回到家里,爷爷奶奶父母都围着他转,他做什么都是对的,他想要什么家人都会努力满足,他有一点不开心家人就抱着他安慰,这个家就是他最大的舒适区啊!
这个最大的舒适区,已经消磨了他的所有斗志,已经让他没了任何的抗挫折能力……
3,
儿子小的时候,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想要玩,对方不给,他就想上去抢夺。
我就拦住了他,“这是别人的玩具,你想玩,必须经过别人的同意。”
他去征求同意,对方还不同意,我就劝他离开,他哭闹,大概上去抢夺,我就要揍他屁股——做错误的事情,就要得当的惩罚。
然后我跟他讲条件,如果能停止哭闹,再做出什么事情(好比晚上早点睡觉,好比吃饭时候不看电视,好比吃饭时好好吃饭),我就给他买这个玩具,作为奖励。
奖励他什么,也绝不是他哭闹就给他的,而是他改正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是他变得更好,我才奖励他的。
同样的,他在公园里玩的时候,生疏的小朋友过来,要玩他的玩具,他不同意,我也不会勉强大概强迫他同意。
“你一个人玩,是不是很无聊呢?如果能够多交个朋友,让他陪你一起玩,是不是更开心呢?”我引导他本身思考,本身做出决定。
他若选择跟那个生疏的小孩一起玩,固然最好。
他若还是拒绝别人动他的玩具,那小孩若是哭闹,大概是抢夺他的玩具,儿子上去保护本身玩具的时候,我会坚定地站在他这边。
“小朋友,不要这么吝啬嘛,你的玩具,让弟弟玩一会吧?”小孩子的家长这样说道。
“儿子,这是你的玩具,你本身做决定吧。”我没有剖析那个家长,立刻在生理上支持儿子。
我若是在他抢夺别人的玩具时,果断制止他,告诉他“谁的玩具谁做主”,却又在别人试图抢他的玩具时,不果断地支持他,从而坚定他“谁的玩具谁做主”的理念,我儿子就大概成为一个怯夫:我抢别人的不可以,别人抢我的就可以,因为我父母想做个“好人”,大概因为我父母希望我做个“好人”。
那位小朋友的父母,见到我这样说,就认为我是个吝啬的家长,所以才教出来个吝啬的儿子,认为我们不值得再来往,带着本身的孩子,气哼哼地走了。
我就蹲了下来,陪着儿子玩耍,并和和气气地问他,“儿子,你带着玩具出来玩,就是想找朋友一起玩吧?不然的话,你在家里玩多好啊!”
“嗯。”儿子一边继续玩耍,一边答道。
“那你为什么不让刚才的小朋友玩呢?”我问他,没有责备的意思,只是正常的问询,是我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我的新玩具,我怕他给我弄坏了。”儿子答道。
哦,原来是太爱惜本身的新玩具了。
“儿子,知道爱惜本身的玩具,这非常好。”我肯定他,鼓励他,“那是朋友重要呢,还是新玩具重要呢?”
儿子想了想,“都重要。”
“不对的。新的玩具,被你朋友玩坏了,只要不是你们故意破坏的,爸爸都可以再给你买个新的。但是朋友没了,爸爸是给你买不到的。”我告诉他。
儿子想了想,低下头继续玩他的新玩具。
“儿子,你有几个好朋友?”我问他。
他就给我说,“王某浩,王某某,某某……”
“你才五个好朋友啊?这么少?”我故作惊讶地说道,“爸爸有五十个好朋友呢!”
“爸爸你为什么有那么多好朋友啊?”儿子跟我一样争强好胜,有些不服气,也有些妒忌。
“因为爸爸有什么好玩具,有什么好吃的,都愿意跟他们分享啊!然后呢,他们有什么好玩具,有什么好吃的,也愿意跟爸爸分享,我们就成了好朋友。”我告诉他交朋友的诀窍,就在于分享和付出。
“那我的玩具,也要让我的好朋友们玩!”儿子立刻说道。
“嗯,那我现在给王某浩爸爸打电话,约王某浩出来,一起玩你的新玩具好不好?”我问他。
“好啊!”儿子开心地跑到我怀里,在我脸上亲了一口。
就这样,我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不让他人动他的新玩具,也顺势引导,让他懂得了朋友比玩具更重要的道理。
尊重儿子的独立品德,在不违背公平和正义的前提下,他的事情让他本身做主,这就是我的教诲理念。
若是在不违背公平和正义的前提下,他做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会引导他,并以身作则,告诉他如何做,才是最有利于他的选择。
好比新玩具和新朋友,哪个更重要?我引导他之后,他愿意跟朋友们分享新玩具了,也并不是他有高尚的品德,而是他有了朋友更重要的认知,所以做出了最有利于本身的选择:主动跟朋友分享本身的玩具,交到更多的朋友。
我不是在教孩子成为一个无私的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我是在教诲他:做个遵守公平和正义原则的好人,是最有利于本身的选择。
道德教诲不是口号教诲,而是要贯彻在日常的行为中去的:遵守公平和正义的原则,知道关心爸爸和妈妈,我就给与他更多的肯定和奖励。破坏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对长辈不够尊敬,我就要给予他更多的批评和惩罚。
4,
孩子的教诲问题,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复杂的权力战争。
成年人会受到家庭风水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性格和生理,何况是小孩子呢?
风水最糟糕的家庭,便是我在婆媳矛盾的那篇文章中讲的,不是最智慧的人做主(潜力股),也不是贡献最大的人做主(气力股),而是让最不讲理、最霸道、最敢耍泼的人做主(流氓股)。
这样的糟糕的风水,有大概是霸道无赖的婆婆形成的,也有大概是霸道无赖的儿媳妇形成的,甚至有的时候二者是一体的:同一个人,做儿媳妇时候霸道无赖,做了一家之主,把本身的婆婆气个半死,甚至气死;做婆婆时霸道无赖,现在依然是一家之主,把本身的儿媳妇气个半死,大概婚姻破裂。
固然,也有一些家庭的男性,能力不够,贡献不够,智慧不够,凭借暴力和霸道占据着一家之主的位置,这样的家庭风水,也是非常糟糕的。
我可以断言,在我国当下的社会,一家之主的权威,若是来自于暴力大概霸道无赖,这个家百分百是要走向衰败的。
第二种糟糕的家庭风水,是谁说了都不算。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有各种意见,都要吵来吵去,没完没了。
很多人说,这是家庭民主,这又是一种对民主的误解。
谁说了都不算,谁都想说了算,这不是民主,这是混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绝大多数会变得优柔寡断,性格软弱大概油滑——因为他不敢得罪任何人,也找不到任何保护伞。
只有极少数孩子,才气在这种无休止的争吵中,挣脱出来,形成本身独立的判断,学会为本身的人生做主——这种孩子,既要不受那些无休止的杂音的干扰,又要拿出比祖辈、父辈更智慧、更坚定的一个个决定,怕只有天才了吧?
民主是一种决策手段,而非目的。
一家五口人,在某个问题上,达不成一致的时候,大家各自表达本身的意见,然后讨论出几个方案,然后一人一票,进行民主表决,选择出得票最多的方案,作为这个家庭的共偕行动纲领,每个人都按照这个决定执行,以求共同的某个目标,这才是民主的价值。
民主,是一种决策方法,而非决策的目的。
就好比吃暖锅是为了美食,但不能没了暖锅,我们就不吃饭吧?
在特殊紧张的局面下,不能形成有效决策的民主,要比暴力决策的专制,还要脆弱和危险。
所以,假如你是这个家庭最智慧的人,大概假如你是这个家庭贡献最大的人,一定要通过巧妙的斗争,在不摧毁家庭结构的前提和根本上,夺回这个家庭的主事人脚色。
记住,初心不能变:让最有贡献大概最有智慧的人,做这个家庭主事人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而是为了让这个家过得更好——是为了建设好这个家,而不能是破坏这个家。
这就好比上篇文章中,我讲的那个小徐,帮她蝶变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她鄙视她的婆婆,抛弃她的老公,而是为了让她带动她的家人,变得更加和蔼,变得更得积极有为。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是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的。
斗争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个家形成相对简单和清晰的秩序,让每个人都知道本身的界限,做好最有利于这个家的分工,从而实现“家和万事兴”的家庭建设。
你会发现,在家人取得一致认知的前提下,孩子的教诲,就变得简单多了。
好比吃糖的问题。
“谁给你买的糖?”看到牙齿坏掉的儿子,手里拿着一颗糖,我厉声问道。
“某某的妈妈送我的!”儿子底气不足地答道。
“你牙齿坏了那么多,医生不让吃糖,交给我。”我放缓了语气,将手伸了出去。
他不给我,哭着跑到他姥姥姥爷身边,寻求庇护。
“确实不能吃糖的,牙齿坏了,拔牙补牙,多吓人啊!”他姥姥说道。
我走了已往,“把糖给我,不然我就要揍你了。”
儿子就大哭,看向他姥爷。
他姥爷忍着不说话。
“赶紧把糖交给你爸爸吧,这确实是你不对,他要揍你,姥姥姥爷都不拦的。”他姥姥哄他。
儿子气哼哼地把糖扔到我跟前,很快就不哭了。
小孩子很智慧的,他以为哭闹有用的时候,就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得到他想要的结果为止。
当他确认哭闹没用的时候,他就会立刻停止哭闹,不跟我们浪费时间。
我进一步肯定他这个行为,并给他算账,“儿子真智慧,做错了立马改正,就少了一顿打了。不然,爸爸把你揍一顿,还是要把你的糖抢过来的。吃不着糖,还要多挨一顿打,冤枉不冤枉?”
以后,别人送给他糖,他也会跑过来问我,“爸爸,这是某某送我的糖,我能吃吗?”
“不能。等你八岁之后,换了牙齿,爸爸请你吃最好吃的糖。现在吃了,牙齿坏完了,以后什么也吃不到了。”我坚定地说道。
“好的。”他把糖交给我,转身去玩了。
好比买玩具的问题,我们跟他姥姥姥爷约定,最好只能是我跟太太来买,而且每次去选择,只能选择一个玩具,还要规定多久才气买一次玩具,买这个玩具他需要付出什么行动。
这样做,买不买玩具,什么时候买玩具,就能成为对他的激励因素了,从而帮助他纠正他天性中的一些不足,让他成为更受社会认可的孩子。
“这一周,每天晚上十点前睡觉,坚持五天,爸爸就送你一件玩具,你随便挑。”我给他约定。
“好的!”他很开心。
到了晚上九点半,他还不想睡,玩得正开心,我就提醒他,“想想,过了十点没有睡着,你的玩具就没有了哦!”
“那再玩十分钟吧?”儿子已经学会了看表。
十分钟后,大多数时候,他都会老老实实趴下睡觉的。
不老实睡觉怎么办?
先是劝说,分析,“妈妈来日诰日还要早起上班,熬夜太久,妈妈的身材就不好了。”
再不听话,熬到十点半,我就会直接揍他——依然是让他本身明白这个道理:该休息时休息,就会有奖励;该休息时不休息,我还会给他一次机会纠正,再不纠正就会挨揍了,挨了揍还没有人陪他玩,还必须睡,以后他就会不等挨揍,直接老实了。
我绝不会为了本身的面子,无缘无故揍他,揍他之前一定会讲明白道理,先是给警告,再是动手。动手也是循序渐进的加强力道,哪怕只是轻轻拍打了一下,他改正了,就要停止打他——决不能借着孩子犯错,把本身的负能量迁怒到他身上。
5,
太太是家中独女,小时候没有挨过打,刚开始的时候,是果断反对我揍孩子的。
每次要揍儿子的时候,她都会护着,而且情绪激动,认为是我有问题。
我就跟太太在这个事情上讨论,争吵,吵得儿子害怕了,就哭着说,“你们别吵了!”
“想让爸爸妈妈不吵架,你就不能再摔玩具,以后要改正。”我跟他谈判。
“好的。”儿子回答。
一天中午,刚刚批评过他,他又在积木课堂上捣乱了,将积木教室的道具摔了一地。
我就要揍他,太太过来拦阻,我还是揍了他两下。
太太气急了,居然过来拍了我两下,告诉儿子,“别哭了,妈妈给你报仇了。”
我刹时爆发了。
那一天,在公开场所,我跟太太打了一架。
虽然都没有下重手,没怎么受伤,但这毕竟是非常丢人的事件。
儿子吓坏了,哭着跑过来,想要劝架,被羞怒冲昏头脑的我,踢了儿子一脚,将他踢倒了——那是在揍他的过程中,唯一没有掌握分寸的一次。
“咱们离婚吧。”我甩下这句话,扭头走了。
这绝非一时的气话。
儿子仗着有人保护,在家胡闹,没有规矩,伤害的只是我们的家人,我们可以原谅他。
但他把这个胡闹的习惯,四岁时就带到了课堂上,不管课堂秩序,不管其他同砚的感受,不尊重老师的劝导,他以后能读好书吗?
走上社会之后,他能在这个社会立足吗?
太太一定要用本身的明白,来教诲儿子,把儿子宠得没有规矩,没有敬畏之心,她就是毁掉我儿子的人,我必须与她划清界限。
以前不忍心为了孩子的教诲,让太太气坏了身材,所以我会选择妥协、忍让。
但儿子那段时间的体现,发展到那天,已经是一个很危险的拐点了。
我担心他的性格和习惯,在那一天定型。
我走了之后,太太接连打了三个电话,我都拒接了。
“儿子喊着身上疼,你踢得太重了,我们带他去医院看看吧。”太太给我发了条微信。
“不去了。儿子有什么事情,直接离婚吧。好好的儿子,你们把他宠坏,宠得他让同砚们讨厌、让老师们讨厌,让这个社会讨厌,这才是我不能忍受的事情。”我给太太回复了这条信息后,直接把她的微信删除了,把她的电话号码也拉黑名单了。
太太又担心又害怕,先是带着儿子去了医院,检查了没有事情,就又接洽我,却打不通我的电话。
中午吃饭的时候,岳母打来电话,约我一起吃饭,我拒绝了。
晚上,太太回到家中,我就直接跟她谈判,“我要重申一点,这个家,我做主。在达不成一致的环境下,你听我的,否则就不消过了。”
“我们是平等的,有事要一起商量,一起做主。”太太说道。
“这是句废话。你就考虑清楚了,同意我做主,我们就继续一起过日子;不同意我做主,我们就直接离婚,车子,房子,都可以给你。儿子跟我也行,跟你也行,你本身选择。”我直接抛给太太两个选择。
“我不离婚,也不同意让你做主。”太太气得直掉眼泪。
“当初,你为什么选择跟我结婚?”我问她,“有个很重要的缘故原由,就是你遇见事情,不知道如何选择,而我很有主见,知道如何选择。”
“结婚之前,我就跟你讲过,也跟你爸讲过,我们这个家只能有一个司令员,那就是我,不大概是任何其他人。违背了这个原则,我们的家庭就不大概过好。”我跟她重申这个婚前约定。
太太不说话了。
儿子怯怯地看着我,我抱起了他,“爸爸向你道歉,今天踢你的那一脚,爸爸没控制住本身。但你今天确实犯了太多错误,应该挨揍的。”
“爸爸,我这里还有点疼。”事情已往了一个下午,儿子的疼痛居然还在。
我内心一阵自责,心疼,“儿子,爸爸以后一定能控制好本身的情绪,你也要学会控制本身的情绪,好吗?”
儿子点颔首。
“儿子,在上学的这件事情上,你必须好勤学习,不能在课堂上捣乱,否则,爸爸一定会揍你。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商量,这件事情,你必须做好。否则的话,我就跟你妈妈离婚,离开这个家,以后再也不陪你玩了。”我抱着儿子,很严肃地说道。
“爸爸,我不要你跟妈妈离婚。”太太的父母离异,又各自成了家,儿子经常去看望两个姥姥、两个姥爷,我们跟他解释过缘故原由,他从小就知道离婚意味着什么。
“我愿意跟你过一辈子,但前提是,在有争议的事情上,我做主。我可以有分寸地揍我的儿子,但我不会容许你们在我眼皮底下,用溺爱把我儿子毁了。”我非常坚定地再次跟太太重申我的立场。
……
可以说,至少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经历了上百次的摩擦和斗争,太太和她的家人,还有我的家人,才接受了我的“有引导性地奖励,也必须有引导性地惩罚”的教诲理念。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我的岳母。
我和太太因为工作,平时带孩子的工作,都由她来完成。
这个过程十分辛苦,也十分费心,也幸亏有她,我跟太太才气安心工作。
在纠正儿子性格习惯的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她也是果断反对我动手打孩子的。
后来,儿子因为喜爱吃糖,老人们经常给他买各种糖果,让他的牙齿先后坏掉了十几颗。
带三四岁的儿子去看牙的时候,岳母看到医生们按着嚎哭的儿子,用各种修牙器具在他嘴巴里钻来钻去,岳母心疼得直掉眼泪。
医生们就再三告诫岳母,“一定不能让他再吃糖了。”
从那之后,儿子再哭闹着要吃糖的时候,岳母都果断不给他买糖了。
儿子就一直哭闹,甚至踢打岳母,我就在那里看着,不干涉。
太太的教诲理念出了问题,我可以果断纠正;但岳母岳父的教诲理念出了毛病,我是没有资格纠正的。
因为岳母和岳父,是没有义务帮我带孩子的,他们帮我们带孩子,是帮忙,我心存感激。
再加上,他们是长辈,已经很难改变自身的认知了,我只能在尊重的前提下,慢慢影响。
岳母被儿子折腾的又心疼又气愤,实在没办法了,就把儿子交给了我,“去闹你爸爸吧,他要是揍你,我可不管了!”
我抱起儿子,走出屋外,向没人的远处走去。
儿子在他姥姥门口的时候,还冒死地大哭,希望引起姥姥的同情和关注,出来保护他。
岳母就忍着不出门,不过问。
我把儿子抱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把他放了下来,儿子的哭声立刻降低了百分之八十。
“儿子,爸爸也很爱你。前段时间去看牙的时候,你还记得被按在床上,修牙有多吓人了吗?”我首先重申我的立场,是爱他的。
儿子眉毛眨了眨,还是继续低声哭泣,挣扎着想回去,“我要找姥姥,我要找姥姥。”
“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你要想清楚。”我扶着他的肩膀说道,“第一个选择,现在不哭闹了,回到姥姥那里,也不要再闹了,我就不打你了。第二个选择,我现在打你一顿,你什么时候不哭了,我就不打你了,然后我把你送到你姥姥那里。”
讲完了,他若还是哭闹,我就开始揍他,揍一下,问他一句,“能不能不闹了?”
揍一下,问一句,只要他给出承诺,我就立刻停止。
……
等他控制住情绪,我会继续跟他讲道理,让他知道,我们都是爱他的,所以我们才不会让他吃糖。
重申了这个立场之后,我会陪他玩个游戏,直到把他逗笑为止——用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温暖,冲淡刚才的惩罚带给他的痛苦。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我思前想后,还是把跟太太的这次冲突,写了出来,是为了告诉大家,孩子的教诲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问题,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单方面做好的。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就过分的焦急,过分的自责,实际上,某个人焦急和自责的价值,并不大。
你必须跟家人形成一致的教诲理念,在对孩子有影响力的事物上,取得一致行动。
在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孩子为什么越来越难管了?
有许多缘故原由,但有一个很关键的缘故原由,就是我们随意给孩子买玩具,随意给孩子买零食,随意请孩子吃大餐,随意请孩子看电影——这样无条件的爱和给予,让所有的奖励措施,对孩子都失去刺激的效用。
他犯了错误,你不给他买玩具,他不怕啊,因为他爷爷奶奶可以给他买,姥姥姥爷可以给他买,所以买不买玩具,震慑不了他。
你要揍他,立刻有人保护他,甚至批评你对孩子没有耐心。
他体现好了,你想激励他,奖励他大餐大概电影大概玩具,他没感觉啊,因为这些东西,他不需要体现好就能拿到啊!
所以,家中有四岁以下宝宝的朋友们,一定要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让全家人形成一直的教诲认知,尤其在玩具、美食、电影等小孩子感爱好的事情上,要作为激励手段,在孩子按时吃饭、规律休息、按时上幼儿园的前提下,才气给与他更多。
爸爸妈妈不同意做的事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就也不能让他做,必须是孩子在体现良好的前提下,大家才会奖励他某些他最感爱好的东西。
6,
打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懂得规矩。
这个规矩,不是父母立下的规矩,而是社会对每个人立下的规矩。
我们要让孩子敬畏的,不是父母,而是要让孩子敬畏规矩。
也就是我上面分析的,有关公平与正义的规矩。
孩子抢夺别人的玩具,这就是侵占了其他孩子的权利,必须批评教诲,批评教诲不改正,那就揍一顿。
孩子课堂上捣乱,破坏了上课秩序,延长的是所有孩子的学习,这就是侵占了其他更多孩子的权利,必须批评教诲,批评教诲不改正,那就要揍他。
孩子晚上不按时睡觉,玩到深夜,是因为他第二天可以睡到天然醒,但父母还要上班啊!这侵害的是父母的身材健康,父母身材出了大问题,就更不能对孩子负责任了,所以必须纠正。
不让他玩手机游戏,是为了保护他的眼睛,是为了让他形成学习的习惯。去年因为他抱着手机不放,我揍了他两次,他就改正了。
然后他去洗澡的时候,我拿着手机下象棋,他洗完出来,我还没结束,他就在我身上拍打了几下,然后跑了——他怕我报复他。
我就走已往,把他抱起来,“爸爸刚才拿着手机,不是在工作,是在玩游戏,也是不对的。你打爸爸,是对的,不消害怕,我不会打你。”
儿子就咯咯笑着,让我把他放到地上,他找了个小木棍,在我屁股上打了三下。
“嗯,儿子做得对!以后爸爸妈妈拿着手机玩游戏了,你也可以打我们!咱们家,谁玩手机,其他人都可以打他!”我看着太太,大声说道。
太太会意,立刻走过来,在我身上拍打了几下,“爸爸说的对,谁玩手机打谁!”
从那之后,儿子就极少要求玩手机游戏了。
即便是玩手机游戏,我一走已往,他立刻就把手机放下了,不会再跟我哭闹。
我教给他的规矩,我也要遵守。
他犯错的时候,我可以惩罚他;我犯错误的时候,他也可以惩罚我。
这样做,他就心服口服了。
所以,如果你一边玩着手机,大概一边打着麻将,还要吵着孩子好勤学习的时候,真要反省一下了:以身作则,才气孩子信服。
去广州半年,陪儿子的少了,春节返来的时候,四岁时学会的两位数加减法,满五周岁时,他居然忘记了。
他很沮丧,又怕我揍他,就不肯好好听我讲课了。
我就抱着他说,“是爸爸陪你的少了,教你的少了,这不都是你的责任。从现在开始,我好好教你,你算错了,我也不批评你,也不打你,好吧?”
听到我不批评他、不惩罚他的承诺,他立刻很开心地跟着我学习了起来,不到十分钟,他就再次学会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甚至是三个两位数的加减法,他也会了。
他看手机和电视的次数也多了,这我也能明白,毕竟我去广州之后,岳母他们引导他学习的时间少。
我没有强迫他全面放弃玩手机游戏,而是把看电视大概玩手机游戏,当做了新的激励手段。
“你去学习二十分钟数学,我让你看十分钟手机。”
“你去学习二十分钟的洪恩识字,我让你看十分钟电视。”
我通过这些方式,努力让他形成这样的认知:只有好勤学习,才气从爸爸那里得到支持、得到玩具、得到看手机和看电视的机会。
我是在我父亲的教诲下,种过庄稼,下过砖窑,吃够了不读书的苦,又通过读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重,越来越多的成长,才树立起了持续学习的信奉。
我要让我的儿子,从小就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奉,让他知道唯有好勤学习,才气得到我这个父亲更多的爱,更多的包涵,更多的支持。
今天写了一天,只怕讲不透道理,只怕误导大家,絮絮叨叨,实在是太长了。
末了,再重复这句:改造家庭风水的目的,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为了让整个家庭、家属更好。
发心纯正,才气修得善果。
纯粹为了争权夺利,大概为了报复某个人,大概为了让本身爽,这样发起的家庭关系改造活动,是不会有善终的。
为了正确的教诲理念和教诲结果,跟家人起冲突的目的,不是为了决裂大概破坏家庭关系,而是为了重建起更加健康与和谐的家庭关系。
好了,真要出发了,有个重要的兄弟聚会,不能迟到了……
一万多字,最长的一篇了,是否帮我转发分享,让更多有需要的朋友看到,兄弟姐妹们看着办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