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写过一篇带4岁双胞胎跳绳的笔墨,有读者留言说:4岁跳绳太早了,对骨骼发育不好。
我解释道:本市幼儿园中班都开始训练跳绳了,我们也是进退维谷,不敢拖班级后腿。
其实正常的提意见提建议,我一直是用开放态度接受的。
但有位读者态度就不太友好了,大意说的是:带娃要用点脑子,为了跳绳吼4岁孩子,到时间等着被拔管子。
本来我完全可以不理或者拉黑就好,但没控制住,还是复兴了这名读者:“有的孩子谁带都好带,有的孩子是谁带都不好带。我对孩子或者全部人,开始都是温柔相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寄义是:如果孩子能听劝,自然没人愿意吼孩子。)
当然这名读者还是没听懂我的话,我想家中有“谁带TA都难带的孩子”的家长,一定可以或许明白我的感受。
真的不是我们强势,不是我们没有温柔没有顺其自然没有用方法,是有些孩子就是太难带了!
1
三类孩子,我家双胞胎抽盲盒中了两类
《美国儿科学会心理教养全书》中,按照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趋避性、反应强度、情绪状态、注意力长期性、抗干扰性、反应阈值九大气质特征,将孩子们分为三大类:易相处的孩子、慢热或害羞的孩子、难相处的孩子。
大约有40%的孩子属于第一类易相处的孩子,他们能以轻松的态度对待四周的一切。他们情绪积极,能很快适应新情况、新面孔,面对困境时也能体现得相对轻松。
第二类慢热或害羞的孩子,情绪中有轻度的紧张感,通常体现的是缺乏热情。他们适应新情况需要花点时间。在新情况中,这类孩子可能容易紧张,出现身段不适,或者有分离焦虑。但是当孩子渐渐对人和情况认识之后,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了。
我家弟弟属于第一类,幼儿园小班时,有轻微的新情况适应过程,但基本属于“好带的孩子”。
第三类难相处的孩子,他们回应四周的世界时情绪灰心又猛烈。
在婴儿期,他们可能爱哭闹;
幼儿期(1-3岁)和学龄前期(3-5岁),他们容易发脾气;
进入学龄期后,他们还会经常发脾气,固执又容易情绪激动。
老师也或许会经常向父母投诉,他们的行为问题,常常让家人倍感压力。
一个情绪猛烈、适应性差又固执的孩子,让父母感觉充满挑战。
我家哥哥就属于第三类难搞的孩子。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等育儿书籍,也大致将孩子归为三类,和上面分类结果基本相似:谁带都好带的孩子、用些方法会好带的孩子、谁带都不好带的孩子。
那不好带的孩子,毕竟能有多不好带,我举下我家哥哥的例子,你们就能明白了。
2
妈妈:我以为你这次的行为会是极点了,谁知道你还会不断挑战我忍耐的极限
哥哥1岁2个月断奶,嚎哭了整整4个小时,不带歇气的,全家3个大人轮番抱也没搞定,打挺加哭得全身抽动。最后我抱了4个晚上,才改为轻轻哭泣的。
1岁3个月才学会走路,但每次到达玩的地方才肯挪步,从家到玩的地方这段路程,是果断不走一步的。
2岁生病吐得一身脏,但果断不肯脱掉身上喜好的衣服;好不容易劝他脱了这身脏衣服,他又果断不穿认为丑的衣服。
3岁半,在幼儿园哭了整整一个下午,全班老师、同砚劝都没停一下。直到快放学了,终于不哭了,由于有洁癖,不想在幼儿园大便,知道放学可以回家大便了。
4岁,他的口头禅是“妈妈,你等我拼好这辆小车哦!妈妈,你等我再玩2分钟!”
……
我知道这不会是哥哥行为的极点,他还会不断挑战我们全家忍耐的极限。
你可能会说,是不是你方法不对呀?
那我举例说下他1岁3个月走路这件事吧。
我家哥哥的个性是喜悦目到很多小朋友,可能会参与他们;但更多时间看到很多小朋友在一起,他只是在旁边自己玩自己的,他也会很开心。
所以俩兄弟能走路以后,我和老公每天放工后,晚上会带孩子到小区球场玩。晚饭后散步、带着孩子在那边玩耍的人挺多的。
哥哥是非常乐意去的,但必须你把我抱到球场,到达球场,他就能撒欢跑了。
开始我以为哥哥是走得不太好,所以不愿意走过去,但几次抱到球场后,就满场跑,我就知道是孩子偷懒罢了。
我们用过食品引诱法:他最爱的水果作为诱惑,走几步可以吃一口,无效。
我温柔激励过:你原地不动,弟弟到前面那么远了,弟弟都玩了好久了哦!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可能都会拿走了哦!无效。
孩子爸爸倔强死磕到底过:站着原地不动,哥哥不走,爸爸果断不抱;升级版,我带弟弟去玩,爸爸躲在哥哥看不到的地方,在一条黑漆漆没有路灯的小路上,哥哥最长记录站过30分钟,不哭不闹不挪动不找人。(实际上,哥哥还是非常怕黑的,哪怕现在4岁多都害怕,不知道那时间为什么可以或许裁β也不找我们。)
这样的“死磕”,孩子爸爸连续举行了3天。除了我们偷偷观察时喂了很久的蚊子,有次还有一位老奶奶看到哥哥独自站那儿,着急地到处找家长,最后把我们做父母的狠狠批评了一顿,其他没有任何成果。
同样,从球场回家这段路,哥哥也要求抱回家,绝对不会走一步路的。
所以看到弟弟开开心心走到球场、开开心心和小朋友们玩耍,我们是由衷的高兴的。
但看到哥哥在球场上撒欢跑,和其他孩子一起交换玩具,我们是心里恨得牙痒痒的。
基础方法、激进方法,在处理哥哥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上,我们无数次探索,然后无数次败北。现在家里其他人是放弃管哥哥的,基本是我上,孩子爸爸在忍不可忍时会狠狠批评几句,我一样平常会把他拦远点,由于我知道他下手比我重呀!
2岁时,哥哥有一次午饭前由于小事哭个不停,我带着出门3次看风景、分散注意力,但每次回家后,没一会儿,他想起那件事又会伤心地开始哭。统共耗费了1个半小时,我和他的饭菜都冷了。最后我提高音调告诉他:你不能再哭了,否则妈妈就动手了。然后他不哭了,开始乖乖地自己吃饭了。
从那次以后,我明白了有些育儿书可能是没带过娃的人写的,或者是没带过“难搞”孩子的人写的。所以我在心情好时,会一次两次三次的好好说话;心情不佳时,先严厉批评告诫再说。
3
“难搞”的孩子:父母请学会放过孩子,放过自己
第一,我们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坏孩子”、“难相处”。
即使我们都知道这是个难搞的孩子,但也不要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受欢迎。
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撕掉,孩子会形成一种灰心的自我印象,你会更难资助孩子学会应对困境,也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冲突。
第二,我们要明白:孩子的行为某种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
可能宝贝不是想和你对着干,他只是不会怎么精确表达。比如有的小朋友想加入一个团队的方法,可能是破坏掉他们辛苦搭好的积木房子,最后当然不光没法加入,还让全部人都讨厌Ta了。
我们如果能理解孩子有时间不完全受到自己的控制,可以或许更有耐心一点,孩子自然也会慢慢消除对四周情况的紧张与焦虑情绪。
而父母精确理解印度,资助孩子调整自己的行为后,可能上学后孩子的自信会不断增强,也会变得没那么难以相处。而他情绪猛烈的特点,也会逐渐变成他的魅力所在,让他有热情、有决心、有上进心。
第三,孩子不外是不符合父母的期待,我们就一定符合孩子的期待吗?学会接受孩子。
我和我的父母开始特别不能接受哥哥的“反叛”,是由于我从小一直是一个顺从、自律、关心他人、不怎么需要操心的孩子。哥哥的一切行为体现,恰恰相反,我们才知道:孩子也有这一类,也有这么不好带的一类。
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的盼望,思考我的想法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尽量在孩子做得好时,表彰行为,用正向激励强化认可的行为。
我也试着调整自己,可能对孩子来说,适应我的气质、接受我的行为可能也是困难的。
与孩子相处时,尽量营造客观、理智的情绪氛围。家长的态度和行为,深刻影响着孩子处理事情和表达情绪的方式。
最重要的是,我会在临界情绪爆发点之前,短暂脱离孩子,可能去另一个房间,这也算给我们彼此一个喘息和放松的机会。
结语
这两天我在单曲循环《我们三天没打我啦》,一个小女孩唱的,内里歌词特别像我家哥哥:“脾气一直这么倔”。
是的,哥哥这两天又在作妖,所以我听到这首歌魔怔了,也算是自我娱乐自我解压。
总有一些孩子特别难搞,做父母的,我们真的要学会放过孩子,放过自己。
孩子也在试着慢慢调整自己,我们也要试着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行为,更好地适应与孩子相处。
参考文献:
(1)《美国儿科学会心理教养全书6-12岁》,(美国)雪莉·瓦奇里·弗莱斯(主编),刘心懿(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全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