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5-20 19:27:0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20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
在阳光下蹁跹成长绽放
是每个家长的希望
但那些心急“早到”的宝物
稚嫩的生命 柔弱的啼哭
是那样让人挂念
5.20这天
让我们走进新生儿监护病房
感受这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爱
守 护
新生儿监护病房里
暖箱里的袖珍宝宝
像珍贵的水晶,美好而脆弱
医护们的动作轻柔再轻柔
调呼吸机、用药、吸痰
喂奶、抚触……
监护仪器“嘀嘀”声时而响起
大家紧张地关注着孩子们的环境
和仪器上的数值
及时捕捉和判断孩子的细微变化
应对出现的突发环境
这样的忙碌场景
是新生儿监护病房每天的工作画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要接收很多危重症孕产妇,因此也就要救治很多由此产生的高危新生儿。这对儿科新生儿病房的救治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小阳阳(化名),这个入院5周、改正胎龄却依然只有30+2周的超早产宝宝刚刚又经历了一次抢救,小小的身体正在经历一次生死博弈。
小阳阳出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时,胎龄只有25周,反应弱,皮肤青紫,呼吸困难……儿科医护们立即进行了紧急抢救!
通常,在母亲怀孕37周以前出生的孩子叫早产儿,而25周胎龄的宝宝,则属于“超早产”范畴。超早产儿由于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将会面临呼吸衰竭、严重感染、喂养不耐受等各种致命问题,对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救治与照顾护士,都是一次严峻的挑衅。
因为超早产的宝宝自己的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发育都不成熟,呼吸循环不稳固,小阳阳生下来就进行复苏,插管、上呼吸机,随后的治疗都极其复杂、精细。
“所有的治疗都是矛盾重重:想管好呼吸,但循环不可,二者相互影响;想加强营养长体重,但心脏不能承受太多液体负荷,能量提供不上去;营养成长不理想,小阳阳的各个器官的发育就跟不上来……”一天数小时值守在阳阳床旁的黄山雅美主治医师说道,而这些纠结只是日常遇到难题中的一小部门。
每一个治疗方案
每一次抢救
每一个医嘱
每一次照顾护士
都如履薄冰
万分精心
为了保卫小阳阳,医护人员已经不知道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经过一点点精心照护,1毫升、2毫升精心滴注喂养,终于将小阳阳从入院时的900多克,养到了现在的1600多克!这每1克的体重,都是医护人员熬红了双眼,用爱心与细心付出换来的结果。
在医生、护士的努力下,小阳阳病情相对稳固,可以脱离气管插管,使用无创呼吸机,他终于坚强地活了下来了!
“小阳阳,我们希望他像自己的名字一样,向阳而生!” 此时,医生、护士们都激动到热泪盈眶。
温 度
“我的宝物,妈妈想你,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想你。你要加油!爸爸妈妈爱你,等你回家!”
小宝宝的暖箱床旁,经过消毒的卡通故事机,正在循环播放着父母的话语。
新生儿住院期间,每一个家长的内心都焦虑不安,每一天都在煎熬着。
“我们让患儿家长录下对孩子说的话,宝宝能够认识父母的声音,也让爸爸妈妈的爱与鼓励,为小小的生命加油。”儿科副主任刘捷先容道。
知道自己能为孩子做些什么的时候,家长们激动不已。家长送来不仅仅是故事机,更恨不得把自己对孩子挂念的一颗心,都一起送进来陪伴在宝物身边。
实在,NICU的医护们,就是病房里小小宝宝们的“临时妈妈”。宝宝们倾听过她们的心跳,依偎过她们的臂弯,感受着她们轻柔的抚触,沉醉着她们轻轻呼唤自己的乳名……
“我不善言辞,跟家长沟通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以为这个医生怎么这么冷淡岑寂。”一天高强度工作下,黄医生的眼神中表露着掩盖不住的疲惫。
“实在我们也是妈妈,当然能体会宝宝家长的感受,特别能理解他们的担心与焦虑。担心宝宝哭了有没有人抱?有没有人给及时换纸尿裤?有没有人给好好喂奶?放心吧,这些我们都会做,尽努力做!因为我们实在比任何人都想看到宝宝们健康出院!”黄医生动容地说道。
为了让家长放心,及时看到孩子的环境,病房医护人员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会给孩子们定期照相,把照片发给家长。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是暖到了家长的心坎里。家长翻看着宝物们的照片,放大、仔细端详,开心地笑了,仿佛遇到汩汩清溪滋润心田,内心的焦躁明显缓解了。
儿科的工作不仅限于诊室、病房,还要延续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是早产儿还要进行长时间的随诊。为此,儿科为患者家长建立了微信群,在群里进行健康宣教、讲座、指导喂养。家长们在群里能更及时、更具体地得到专业的帮助,而这些工作,都是儿科医护们“额外”的工作量。
“为了孩子们能更好地成长,我们再多干一点也没什么。”大家说。
延 续
儿科副主任刘捷表示:“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好的仪器设备,医疗水平和救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成功救治越来越多的危重新生儿的同时,我们更加要注重的就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和人文关怀,这也是我们医院作为全国知名医院的责任与使命。”
出院的宝宝跟足月分娩的健康宝宝相比,还有很多能力不敷,出院以后的照护非常关键。分离了很长时间的家长都很想早一点儿见到孩子,但当真正面对如此娇小、柔嫩的生命时,家长既激动又手足无措,甚至都不敢触碰孩子。
“一般出院,我们医生会很具体地跟家长交代孩子目前的环境以及回家后照顾护士和喂养需要注意的各个环节,经常一交代就要1小时,但即使是这样,我们发现,完全靠我们苦口婆心地口头教授,很难使家长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育儿经验,导致出院的孩子尤其是小早产儿,回家后养护问题频发。”刘捷先容说。
为了让新手爸妈们更好地照顾好宝宝,从2022年年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NICU开始推广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住院模式——“出院前母婴同室家庭式照护”。在符合疫情常态化时期各项政策和流程的前提下,儿科让即将出院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家长进入儿科病区,在特意腾挪出来的病房与自己的孩子共处几天。
在家长陪住的几天里,医护人员对父母的疑虑与困难贴心地给予专业的讲解和安慰,手把手、近距离地教会家长照顾孩子的各种常备技能。家长们从刚开始的慌乱,到后来可以有条不紊地处置各种环境,顺利完成了从医疗照护到家庭照护的过渡。
“对于孩子来说,能闻声的妈妈心跳了、能感受到妈妈的度量了,会给孩子带来不可替代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对于孩子的呼吸心跳的稳固都是很有帮助。吸吮吞咽不协调、喂养不耐受和呼吸暂停等发生率明显下降。而对于妈妈来说,她打仗到了孩子,幸福感和满足感让泌乳量也相应增长。”刘捷先容道。
家长们经常感慨地表示:“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我们不来到病房,根本不知道为了照顾护士照顾我的孩子,你们这么辛苦。每天这么认真的定时喂奶喂水,这么精确的计算喂药,这么细致的记录一天的饮食尿便体重增长……我们做家长的都很难做到这样。真的太感动了!”
家长近距离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爱心与付出,拉近了医患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的医护人员始终把温馨优质的服务贯穿于医疗救治、服务的全过程。
住院时,医护人员竭尽所能做好孩子们的“临时妈妈”,用自己的体温和心跳温暖过他们;出院时,临时妈妈”们手把手教会家长们照护,将爱通报给宝宝的家人;出院后,这份爱又通过一次次的随访与远程指导,延续到孩子今后的成长过程中,用责任和继承,至心与真情,呵护小宝宝们健康成长。
暖暖的爱
让每一个小生命幸福绽放
520这天
让我们向
“天使”的“保卫天使”
表 白
520 彩 蛋
今天是5.20
玫瑰、蛋糕与礼物
扮靓了这浪漫的一天
人民“大白”
也秀出了自己专属浪漫
泉源 | 宣传中心、儿科
采写 | 宣传中心 李杨乐
摄影 | 訾蕊
编辑 | 余弦
声明 | 如转载请注明泉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号:rmyy 1918)
下载APP 就医更方便
我知道你在看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