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冠心病,心绞痛。
这个也就是咱们老百姓所谓的“心血管不通”。心血管为什么不通?
大家翻开任何一本中医内科临床著作,都会看到前人做过深刻而细致的总结。在这里,我不再一一详述了。
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聊其中一个病因病机。说白了,就是“吃得太饱了撑出来的”。
大家要知道,古人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受医疗和研究条件所限,不如如今的人那么精细。
古人概括而形象地认为,心痹胸痛,说到底,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中气血不通”所致。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这内里,气不通,不能帅血而行,是不可忽视的一重因素。
那如今的问题是,“气”是怎么行不通的?这就要说到胃了。
咱们知道,胃,和脾互为表里,并称为脾胃,乃人体之中焦。
脾胃,有生气血的功能。如果脾胃不强,气血不充,则会气虚。气虚,不能帅血,这不就导致气血不通了么?
其次,脾主升,胃主降。二者一升一降,乃人体气机运转的中轴。如果脾胃之气不健运,导致一身之气运转不周,也会导致气无法帅血而行,形成气滞血瘀。
所以说,咱们的脾胃,就是心脏病发生的一个根源。这是基于对中医学的认识得到的结论。
接下来,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咱们的脾胃,为什么而受伤呢?
就现代人来说,就是吃得太多、太饱。
临床上有太多的心梗、心绞痛患者,其发病,恰好就在晚上饱餐之后。有些人,全天没什么事,就是在每次饭后发作症状。同时,患者可能有嗳气反酸、腹胀、欲呕的症状。
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吃得太多,胃内里装得太满,影响了胃气本来的“趋下”的属性,形成胃气不降的局面。
胃气不降,脾气不升,气机运转不畅,日久形成胸痹心痛。这就是所谓“胃气一转,心脏就转”的道理。
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和胃、健脾、消食积,并辅助活血化瘀之法,这样才能起到终极的治疗目的。怎么实现呢?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源于《黄河医话》内里的一味方药,
方见:陈皮、半夏、枳实、木香、焦三仙、苍术、刘寄奴、泽兰、赤芍、茯苓。
这内里,陈皮、半夏、枳实、木香、茯苓、苍术、焦三仙,七药合用,起到健脾、消食、化积、助运之功,泽兰、刘寄奴、赤芍则活血化瘀。
这对于心绞痛、胸闷并发胸脘胀痛、嗳气反酸、食欲不振者,证属脾胃不降、气滞血瘀者是比力适合的。
总之,胃气转,心脏才转。心血管不通,很有可能就是“吃饱了撑得”。那么,平时生存该怎么防备呢?
一,晚上千万别吃太饱。
如果吃得太饱,尤其是晚上吃得太饱,血管内的脂肪细胞就会随之增加。这些都是促成动脉硬化形成的关键因素。
二,戒掉烟酒。
酒精、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显着地伤害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血管硬化因此会加剧。
三,多摄入维生素B6。
维生素B6和人体脂类代谢有关系。当维生素B6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就容易形成。所以说,香蕉、豆类、洋葱、胡萝卜、糙米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我们要多吃。
四,积极运动。
适当运动对于调节血脂有很大的好处。积极自动地运动,可以有效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