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6|回复: 0

本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8 14:20:4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招正当时。根据本年3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同比增加82万人。随着疫情管控政策的调整,现在,各相干部门、全国各院校陆续举办形式多样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毕业生们的求职渠道从“云端”拓展至线下。
有毕业生表示,毕业人数增长加剧就业竞争压力;也有声音以为,春招时企业会根据秋招环境对岗位举行调整和补充,同样存在不错的时机。
针对北京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企业雇用需求、学生求职表现等方面,3月17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副主任苏秀丽。
就业形势:
总量压力依然严峻,北京高校硕博毕业生数量初次超过本科毕业生
“我们都知道本年全国的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数量约28.5万人,这个增量照旧挺大的,都创了历史新高。”苏秀丽介绍,受疫情影响,从2020年到2022年,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出国比例明显下降,留学生回国就业人数增加,加上一部门往届毕业的未就业人员,本年毕业季的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此外,北京高校毕业生出现出一个新的变化: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的毕业人数初次超过本科生。苏秀丽以为,这一变化有利有弊,一方面表现出北京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高,毕业生人力资源价值大;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竞争力、其选择空间更大,就业进度也相对放缓。
“就业的基础是经济,在疫情好转的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复工复产,经济复苏出现企稳回暖的精良态势。但政策的调整、经济的复苏和岗位供给的提升不是绝对同步的。”苏秀丽谈到,从中心4月份之后举办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的招展(指招揽企业参与雇用活动)环境来看,受国表里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经济的恢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企业表现积极、也有不少外地的机关及企奇迹单位到京招才引智,中心有信心继续做好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促就业举措:
举办约265场雇用会,融入组团式访企拓岗等创新形式
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16日,中心已为2023届毕业生举办约265场雇用会,其中线上约201场、线下约64场。苏秀丽表示,2022年底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新十条”出台后,中心抢抓窗口期,于2022年12月29日举办了针对2023届毕业生的第一场线下雇用活动,“我们要起到示范引领和鼓舞士气的作用,全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并为广大毕业生创造求职就业的时机。那场活动效果也非常好,吸引了400多名毕业生,相干的新闻宣传冲到了北京热搜榜榜首。”
本年春天,中心的首场雇用会在2月8日举行,“这也是积年来最早的一次。”苏秀丽说到,彼时还未到北京高校开学季,之所以提前,是思量到京籍学生、着急找工作提前返校学生的需求;自此,中心的雇用会由线上转到线下。苏秀丽补充说,疫情三年来,线上求职好像已经成为大家风俗的一种方式,但经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各高校反馈,线下直接的面对面依然是供需双方觉得管用且有效率的方式。


关于雇用会的形式和内容,中心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是在线下雇用中加入现场直播(通过微信公众号“乐成就业”观看),为不能到场的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的时机,这些学生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登录线上平台(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网)投递简历。
二是将访企拓岗组团化,在北京市教委的指导下,构造各高校集体访企拓岗,把校企的“点对点”对接扩大为“面对面”。以中心在3月8日举办的高职高专专场雇用会为例,当天吸引了80多家企业和近500名毕业生参加,中心精选了十余家优质的代表性企业、约请了北京14所高职高专院校睁开对接交流。交流会上,学校介绍毕业生数量、培养环境,企业表达用人需求,“这样提升了效率,有利于促进供需的精准对接。”苏秀丽回忆,当天,一家从未雇用过高职高专学生的国有企业表示,本年想要一些技术型岗位的新生气力,但找不到门路、不清楚该联系哪些学校,“中心就发挥了牵线搭桥的作用。我们的工作不是独角戏,要跟各院校的就业工作及市场建设紧密结合,比如,举办教诲、金融、建筑等行业类专场,就会尽可能辐射到北京全部开办这些专业的学校学生。”
企业需求:
七大行业雇用需求旺盛,企业爱招“好用”的毕业生
就企业雇用而言,苏秀丽表示,可通过中心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做分享,但她也夸大“它不是市场的全貌反馈,仅供参考。”
根据中心举办的200多场雇用会环境,来自以下七类行业的企业参会揽才较为积极,分别为教诲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行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建筑行业、批发和零售行业、金融行业。
从用人喜好来看,企业愿意招“好用”的毕业生。什么样的毕业生是“好用”的?问卷调查效果显示,企业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专业学习的培养和积聚十分紧张;第二大方面是学习能力,专业积聚是基础,如何转化和应用,在工作实践中怎么提升,也是企业特别看重的素质;第三是沟通和表达能力,苏秀丽夸大,不但指经济类、法律类学生,各行各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特别是与同事的交往、人际关系能否处理得很和谐。
她还指出,“我查看了近5年的问卷反馈,企业的用人偏好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可能有时间有的企业会对创新能力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但具备以上三种能力的毕业生一定是受接待的。”
毕业生心态:
求职预期降低,求稳心态突出,“慢就业”比例上升,机动就业增多
那么,作为2023年毕业求职季的主角,应届毕业生们出现出哪些就业倾向?与往届生相比,是否有新变化?苏秀丽根据其所了解的环境,总结了四点变化。
其一,毕业生的整体求职预期有所降低。与疫情前相比,如今大家对薪酬、单位性质等方面的要求都在下降,“疫情这几年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一种职业的不安全感,对毕业生也是有影响的。”
其二,更多的毕业生盼望通过稳固的工作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和可靠性,考公、考编、考证意愿愈发强烈,“也就是求稳心态更加突出。”
其三,求稳心态也就导致了“慢就业”现象的凸显。苏秀丽解释说,2022年的考研和考公人数均创积年新高,这和体制内的就业偏好相互关联;若第一次考试没能“登岸”、或不满意岗位等,倾向于寻找“更稳固、更好时机”的毕业生们会利用“应届生”的身份再考一年,所以“慢就业”的比例还在增加。
其四,机动就业形势渐渐走热。“这是新的经济形态,从前一说机动就业,大家觉得不是端庄工作,现在社会和家长都需要转变观念,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变化,我们都要去理解和顺应。”苏秀丽表示,现在很多共享平台、在线工作的形式,其实为毕业生们提供了多元的选择。作为就业服务部门,中心在呼吁给机动就业的毕业生更多政策与制度保障。
最后,苏秀丽还谈到,尽管国家和地方不停在推进双创教诲,但近两三年来,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受到了很大挑衅,很多创业学生遇到比较大的困难。“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有特别紧张的意义,在创业者本人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就业。”她表示,后续,中心将加强引导,连续深化北京高校大学生“一街四园多点”创业孵化体系建设,调动毕业生创业积极性,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就业发起:
促进毕业生就业,关键要做好人岗匹配
“即使国企和奇迹单位是毕业生青睐的去向,但在实际的双选活动中,民营企业依然是雇用主力群,因为“盘子大”,吸纳能力照旧最强的。”苏秀丽以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关键要做好人岗匹配,现在最需要关注的,是将学生引导至得当他们的岗位。
结合工作见闻,她告诉新京报,毕业生们普遍的问题在于还不能对自身有客观平实的熟悉,求职时往往想找一个无穷接近于理想状态的工作,“人都有精美的愿望,但职场不是这样的。”另外,应届毕业生也缺乏对外部世界的清晰了解,再加上供需信息的不精准,容易眼高手低、择业目标不明确。苏秀丽发起,这需要学校加强职业规划和职业引导,学生们不宜都想着去做“高大上”的工作,应选择得当自己的,才能既发挥个人价值、又成就职业梦想。
“还要营造精良的社会氛围。”以用人单位雇用要求为例,专科生可以做的工作不一定非要求本科及以上,本科生能做的事变不一定非招收硕士及以上。“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问题不可能立竿见影得到解决,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苏秀丽坦言,近期的调查问卷效果显示,40%左右的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持不太乐观的态度,“学生们照旧觉得压力大,不过这项数据在春节前的统计中是超过了50%的。”她表示,适当的压力也是好事,从今春的线下雇用来看,不论是中心举办的活动,照旧校园园地的双选会,毕业生的参与动力和活力都表现出比以往更强的积极性。
新京报记者 罗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赵琳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318A030B7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