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9|回复: 0

背书就像“拍照片”,过目成诵的超能力真的存在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5 07:21:0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生时代,你最怕在课本上看到的话是什么?相信有一部分同学的回答都是“背诵并默写全文”。
我们总是感叹,要记得东西太多,脑力和时间却永远不够,考前熬夜复习的晚上,幻想拥有某种玄学或吃哆啦A梦的“影象面包”能帮我们酿成“量子速读小天才”。


影象这件事总是让我们又爱又恨,不外先不用着急,固然世界上没有“影象面包”这种考试神器,但提高和改善影象力却是有迹可循的。
照相式影象是真的吗?
追念一下,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同学:他好像有过目成诵的本领,背书就像吃了哆啦 A 梦的“影象面包”一样轻轻松松。


图源:动画《哆啦A梦》
笔者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据她描述,在初中时她可以用一个午休的时间背下半本政治书上的内容,考试时,书本的内容就像照片一样印在她脑海里,甚至可以前后翻阅。听了她的描述,各人都感到十分羡慕。
这种照相式影象真的普遍存在吗?
想要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要先搞清晰影象形成的过程——我们是怎么记住东西的?
总的来说,影象包罗了 3 个阶段:编码、储存和提取。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个图书馆,里面可以分成 3 个区域:大厅叫“瞬时影象”,从外界接收的全部信息都聚集在这里等待下一步指示,有的影象在这里待了一会儿就脱离了,有的影象则被大脑看中留了下来,从而进入别的2 个区域——“短时影象”馆和“长时影象”馆。如今我们先来了解被看重的信息是怎么留下来的。
你留意过图书馆藏书的书脊最下方所贴的标签吗?它通常由 1 位字母加 4~6 位不等的数字组成,可别小看了这个标签,有了它,熟悉图书馆的人就可以从琳琅满目标书中高效、准确地将目标定位,这就是编码的紧张之处所在。


图源:pexels
雷同地,大脑也会对将要储存的信息举行编码,给它们贴上独一无二的标签。不同的人看到同样的东西,会形成不同的编码,贴不同的标签,这些标签在认知科学中被称为“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包罗了对信息的原始加工和心理加工。
比如,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父母奖励了你等待已久的礼物。当大脑编码这个信息的时间,会同时在脑海中涌现出这个礼物的形状、颜色、收到礼物时的喜悦心情、父母的表情,等等。
除了这些简单直接的信息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信息也会出现:比如,你下定决心继续好好学习,或者要好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礼物等,这些都是编码后的心理表征。
完成了编码,信息就可以正式入驻大脑这个图书馆了。接着便进入影象的第 2 阶段:储存。有的信息被送往“短时影象”馆,有的信息被送往“长时影象”馆。这个过程能不能很好地完成,与影象的类型、个人的影象能力以及大脑的健康情况等痛痒相关。
第 3 个阶段是提取。默写时绞尽脑汁地追念书上句子的过程,就是大脑在举行影象提取的过程。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些知识点在科场上死活想不起来,越是告急,大脑好像就越空白,但是一出科场没多久就想起来了。这说明,影象储存没问题,只是在科场上提取时出了问题。
为什么提取过程会出问题呢?
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大概是影象的第 1 阶段——编码做得不够细致,就像整理文件时,文件说明写得越简单,事后查阅起来就越费劲;其次,大概由于过于告急的情绪,人在告急和焦急时会分泌一种叫作皮质醇的激素,少量的皮质醇可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留意力,但是大量的皮质醇会严峻影响影象的形成和提取。因此,假如在科场上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放下笔,做 1 分钟深呼吸,使本身岑寂下来再继续答题。
了解完影象的 3 个阶段,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照相式影象真的存在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来做个小实验。如今,请仔细观察下图,10秒后,将本页刷上去,然后再继续往下阅读。
如今,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这张图里有几个图案?分别是什么?它们的颜色呢?排列顺序呢?
假如你刚才有意识地影象了这张图,那么你大概都可以回答上来,但假如你没有刻意去记,相信你凭“印象”也能回答上来 1~2 个。不外,刚才你追念的时间,脑海里的“印象”究竟是什么?
在专业术语中,这种即使并未刻意留意,但当你足够快地提取它时,会发现它仍在那边的影象叫作瞬时影象。由于瞬时影象和视觉、听觉、味觉等紧密相关,因此又称感觉影象。你能够在上课走神被老师点起来重复最后一句话时有惊无险地回答问题,也是它的功劳。
感觉影象的容量很大,能包罗很多信息,且由听觉保存的感觉影象(又名声像影象)会比由视觉保存的感觉影象(又名图像影象)保留的信息更多、时间更长。不外无论是图像影象还是声像影象,它存在的时间其实非常短暂,只能维持几百毫秒到几秒。当我们渴望用感觉影象来举行体系追念的时间,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云云看来,这种感觉影象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照相式影象。
实际上,“照相式影象”也有一个专业的名字,叫作遗觉像。与我们靠感觉影象记住的含糊图像不同,据有这种能力的人描述,他们影象中的图像与原始的图像一样生动,并且看起来好像是在“头脑之外”,而不是在“头脑之中”。不仅云云,它可以持续数分钟,甚至数日。
遗觉像较多地出如今 6~12 岁的儿童之中,大约只有 5% 的儿童具有这种能力,且年岁越大,发生率越小。心理学家推测,这种能力的消失大概与儿童形式运算思维或者语言技能的发展有关,随着儿童不断发展语言和表达能力,遗觉像能力就会相应退化。
说到这里,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这种照相式的图像影象实际上是少少存在的,至少在你长大之后是这样。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325A00R9J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