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4|回复: 0

规模受挤压、逐渐普高化,中职未来会怎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6 10:51:4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伍素文丨广东报道
“十四五”期间,职业教导的重要性被一再提及。作为职业教导体系中最下层的中等职业教导,近年来规模却持续萎缩,这让中职校长们的紧迫感丝毫未减。
近日在广州举行的2023年全国中职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上,全国近30个省市90余个中职学校校长就“新时代职业教导高质量发展”交流履历与想法。许多校长提到了现在在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方面的实践和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初中毕业生选择进入普高而非中职,中职也出现普高化倾向。面对此征象,中职校长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中职学校的出路在哪?
中职规模萎缩,未来能否保证?
2022年5月1月施行的新《职业教导法》,曾因此中取消了“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差别阶段的教导分流”的表述,改为“在任务教导后的差别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导与普通教导协调发展”,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随后教导部强调表述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取消中等职业教导。
2022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立的意见》,提出采取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只管官方明确职业教导是与普通教导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导类型,统筹推进职业教导与普通教导协调发展,保持高中阶段教导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但社会上关于提高普高率、将初中后的职普分流推迟至高中后,甚至取消中职、将普高纳入任务教导之类的呼声一直很高。
事实上,这些年中等职业教导的规模,无论是学校数量、职普比都有下降趋势。
以职教大省广东为例,2010年广东的中职保持着100万的年招生量,到2018年下降了一半,近50万。2021年广东高中阶段的招生职普比约为43:57,这个比例在全国来说算不错了。根据教导部公布的招生人数算,2021年全国职普比约为35:65,2022年约为34:66。
“其他省份绝对不如广东乐观,不少省份已经是30:70了。”广东省教导研究院职业教导研究室主任杜怡萍将中职规模下降的缘故原由归为两点:一是人口红利消散,二是“蛋糕”小了,普通高中在扩建,生源被优质的普通高中挤压。
杜怡萍在上述论坛中提到,按照最灰心的方式预测的话,假如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预测广东中职招生规模,末了广东的职普比将保持在30:70。
未来的中职规模能保证吗?对于这个问题,杜怡萍认为,只要办得好,中职的规模照旧可以保证的。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校长孙中升则认为,这个问题不完全取决于中等职业教导,而是取决于当代职业教导体系建立的路线和导向。
“产教融合太重要,但又太难”
职业教导从诞生起就是为产业经济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好职业教导,核心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国家职业教导改革实施方案》、《国家产教融合建立试点实施方案》自2019年实施以来,我国启动了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评选,开展国家示范性职业教导集团(联盟)培育工作,各地设立了产教融合型企业建立培育库,产教融合主体初具规模。
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当代职业教导体系建立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新阶段职业教导改革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概括为“一体、两翼、五重点”。此中的“两翼”指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改革的载体。
“《意见》的主线是促进产教融合,这件事太重要、但又太难了。”孙中升认为,当前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专业、行业、企业融合的契合度不高,校企合作深度参与人才造就过程不敷,存在产教融合流于形势,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发生供需错位等突出问题。
“这个文件发了以后大家的思想受到了猛烈的震惊。”孙中升说:“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变革,关键在于重塑产业、教导的利益机制。产教、科教本身是一对抵牾,怎么办理这个抵牾是非常难的。所以这一轮从教导部到国务院开始,想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打造进行突破。开端的想法是在每个省打造3-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从试点开始推。保证职业院校和产业链形成一个动态鲜活的育人生态环境,这是产教融合所追求的终极目的。”
佛山市顺德梁銶琚职业技能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尧勇认为,学校还存在对产教融合战略认识不够深入、产教融合多方协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产教融合范围窄、容量小、示范性特性不突出等问题。
在他看来,产教融合要做深做强,需要几个关键因素:一是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人才造就要有体量和规模,否则无法深入和持久;二是要贯通中职、高职和企业的联合造就;三是企业要有责任和情怀,不范围一时的用工,而是着眼未来,用感情纽带吸引人才的回归。
为了扩大产教融合的体量,佛山市顺德梁銶琚职业技能学校做了一个尝试。今年3月,学校牵头成立大湾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联盟单位涵盖22个地区和57家中职学校、9所高职和本科院校、40所企业、13和行业协会,打造跨市域的产教融合联合体。
教师是产教融合的一线角色。不少校长也谈到了中职师资问题,比如教师数量与学校办学规模不相称,高水平的行业企业技能人员入职学校的瓶颈还没有打破,教师教学浮于外貌、流于形式等。
广东一位中职校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谈到,如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越来越开放,但真正操纵的时间又会很困难。“会有人质疑你做这个事不是为了教学,而是为了利益,这个是最麻烦的事情。”
该校长认为,产教融合真正深入到地上去,需要靠一线的老师走进企业、深入企业,让他们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尝到甜头”,才有动力做下去。“老师的甜头,一是职务提升,可以评职称;二是个人素质能力得到提高;三是能够赢利是最好的,没有赢利是没有积极性的,我是赞成老师赢利的。”
职普融通现“中职普高化”倾向
除了产教融合,实现职业教导和普通教导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是我国教导体系改革的重点之一。职普融通正是顺应这种发展导向的办学模式。从《意见》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提到了推动职普融通。
2016年以来,江苏、四川、福建、山东、浙江等地连续出台职普融通政策,推行改革试点。以在福建率先试点的厦门为例。2021年,厦门开始职普融通试点,招收2022级职普融通班96人。第一学年分别在两所职校进行造就,参加高一年全市质检,按照两校职普班结果排名,由学生自主报名,前30%的学生可申请转入三所普高。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是试点的两所职校之一。该校职普融通班共招收49人,超过一半学生实现了全市排名的进步,有15人完成转段进入普通高中学习。
据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校长杨经葵介绍,职普融通的关键是融通课程的体系化、综合化筹划,既要思量学生二年级转段的“双出路”,又要思量学生自愿选择、学分认定、学籍互转的问题。学校在一年级既对标普高课程,同时开设职业教导通识课程。并利用职教周、技能节等活动组织学生、家长参与特色活动,改变观念,消除职业教导歧视。
试点一年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该校2022级招生分数线大幅提高,优质生源增长,试点履历带动厦门市试点规模扩大,推广及全省等。
但同时,杨经葵认为,当前职普融通创新改革,是依附于教导主管部门行政干预下进行的。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家长和普通高中师生参与“职普融通”试点的初心不是关注和相识职业教导。他们的兴趣点、关注重心在能否转入普高校、进入普高校后的升学率等问题上。而职校受到职普转段比例和人才定制造就的双重压力,职普试点“半通未融”,试点的内生动力缺乏。
“现在职普融通只是以升学为导向。我校正在与相关普通中学沟通,发挥职业学校实训场合技能办法完备的优势,在劳动教导、职业技能体验、职业意识造就等方面开展融通。”他说。
与成熟强大的高考制度框架相比,职教高考政策不稳定,职教本科招生筹划范围性很大。杨经葵建议,要有效推进普职融通改革,必要的条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按照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模式和技能技能型人才的高考模式选拔人才,更多学生才能自动转向职业教导求学。
不少校长抱有跟杨经葵类似的想法。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能学校唐飞认为,在理念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职业教导无法被客观看待的情况下,即使一些地方进行了推动普职融通的多种尝试和探索,效果仍是普通教导更受欢迎。职普融通存在职业高中向普通高中的单向倾斜,职业教导与普通教导在造就目的、教导内涵以致课程体系方面都没有区别,效果出现“中职普高化”征象,即中职教导向普通高中教导靠拢。
他表现,总的来看,不仅需要从政策普及宣传方面强化认识,从政策“可操纵性”和“执行力”方面细化制度筹划,还要从推进职教高改革等多方面,提高职业教导的“含金量”,才能真正相融相通、互学互鉴。
四川省德阳黄许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付先庆表现:“中职是面向人人的教导,我们的教导目的不应是冷冰冰的就业率和升学率。我也不赞成为了追求升学率将职中普高化的极度做法,这本身就违背了职教改革的初衷。”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全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利用。)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406A02FWS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