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4|回复: 0

警惕!这类“社交神器”暗藏风险,你家孩子可能也在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1 08:00:0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碰一碰手表,加个挚友吧。”如今,这句话成了不少儿童社交时打招呼的晤面语。
由于功能实用、意见意义性强,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从“满足家长”到“取悦孩子”,越来越受到未成年人的青睐。
北京牟女士,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购买儿童手表后,发现女儿热衷于在儿童手表谈天软件中添加挚友,跟小伙伴加微信,牟女士表现,孩子整天着迷手表让家长很担心,万一加到一些成年人,与孩子说一些敏感话题,这都是让家长担心的缘故原由。
类似牟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刘维的女儿本年8岁,着迷于“表圈”(智能手表挚友圈)近3年时间。往常,他放任女儿和洽友互动,以为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很正常。直到他偶尔发现,女儿的智能手表里面竟然加了不少陌生人,其中有声音像中年男性的人频繁发来一些性暗示的语言,他这才警惕起来。发现问题后,刘维立即把女儿手表里的陌生人全删了,并设置了“加挚友需家长同意”模式。


国家二级生理咨询师李静思表现,智能手表在满足未成年人便捷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及成就感,使其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青睐。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制力和自律性较弱,网络社交轻易让他们产生获得感和满足感,痴迷于智能手表发圈、打卡可能会加剧网络依赖甚至导致网络成瘾。
“他们在智能手表谈天群里随时可以得到‘有呼必应’的被重视的归属感,加上智能产品开发者挖空心思计划让孩子们上瘾的垂纶式黏附机制,让没有足够认知能力的孩子以为,应用智能手表是一种可以或许阔步于浪尖潮水的炫酷体验,误以为智能手表偶尔候可以替代一些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需求。”李静思说。
诱导消费需谨慎
儿童智能手表中还存在部分游戏软件重复扣款、多次扣款等问题,孩子在使用时极易被广告推送或游戏内容吸引,甚至举行大额充值消费。
“儿童手表的使用群体为3周岁至14周岁的未成年人,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私自付出行为无效,可由家长否认其效力。若因此给儿童或家长造成经济损失的,儿童和家长还可要求存在过错的商家承担补偿责任。”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说。
他提出,儿童智能手表诱导消费不仅违反我国广告法“针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不得含有劝诱其要求家长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的内容”的规定,还违反未成年人掩护法“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的规定,相关部门可依法查处。
“若儿童智能手表厂家或服务提供者未与儿童和家长达成任何消费协议,未做任何提示或告知即自行扣费,属于盗窃行为,严峻的可追究刑事责任。”杜秀军说。


家长要筑牢第一道“防火墙”
家长要起到引导、示范以及监管的作用。建议可买最简单功能的智能手表,并控制孩子的佩戴时间和地点。
家长最好定期检查儿童智能手表体系和移动应用是否有最新版本,及时更新。定期检查并及时删除不当的应用软件。
家长应和孩子沟通好智能手表的作用,只用于定位以及突发事件时沟通。回家时要让孩子取咸拱醉,并形成习惯。
引导孩子通过提升正确的社交能力、丰富业余爱好、增加意见意义运动等,建立健康互动的来往关系,有意识地多提供“现实社交”。
在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成为孩子“标配”电子产品的配景下,其存在的问题亟须引起重视。
多名受访专家提出,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形成合力,织密安全网。加强行业考核与监管,规范健康指引标准。可考虑将儿童接触社交媒体纳入监管范围,发布关于儿童智能产品的计划与推广引导规定,让企业在开发相关产品时有法可依。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1月,国家标准GB/T41411-2022《儿童手表》正式实行。专家以为,落实国家标准有助于进一步掩护儿童个人信息。该标准现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根据实行情况,如果有须要,可将其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厂家在儿童智能手表的计划、生产和贩卖等环节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从源头上举行遏制。
文章综合自 | 首都教育、新华每日电讯、南方都市报等
责任编辑|赵利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411A010S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