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7|回复: 0

他带的学生上海高考第一,他说:学语文,提分只是“雕虫小技”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5 21:03:07|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知道,近来我们推出了不少“名家名师对讲”直播。这些直播中,语文数学名师最受欢迎,而语文名师中这段时间最受欢迎的就是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语文特级老师程红兵。
建平中学在上海浦东,是神一样平常的存在。在建平做校长时,程红兵把该校语文高考成绩提到上海第一名。后来,他又赴深圳明德办学,用6年时间,把这所新学校也办成了“一位难求”的名校。
懂教育、懂语文教育,是他身上最鲜明的标签。关于语文学习,他最著名的论点就是:一个学生应该把几乎所有时间用在阅读上。小学1-6年级读,初一、初二读,高一、高二读;然后到了初三、高三,再集中精神高效解决应试问题。
这样的孩子,才懂得学习,语文成绩也会真的好。


前两天,我们和程校长做了直播访谈,非常受花友欢迎。今天我们摘取了访谈中的英华要点,和大家做书面分享,焦点话题:怎么对峙阅读,怎么高效应试 ...
01
程校长,您在建平中学是如何带孩子上语文课的?
在建平中学,我其实是一直是在当老师,后期进入学校管理岗位担当校长。其实呢,最重要的脚色还是上课做老师。
当语文老师,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直接跟孩子们交流。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把学科中自己的想法,个性化的一些思考、个性化的一些主张、个性化的一些措施,可以或许落地实行。
我以为,语文教学最重要一点还是培养孩子的素养,阅读素养是第一步。
所以呢,我会大量的让孩子们去阅读。
在建平中学,我们有个规定:每个月必须读一本文化名著。
我负责推荐、提供书单,孩子们去买书。每周要交一次书单笔记。
为什么要一周交一次呢,就是要保持一个阅读的习惯。通过摘录和点评,包管孩子能真阅读。
一个月下来以后呢,孩子要写一篇读后感或者书评。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文章当中呈现出来。
而且呢,我还特别要求,在课堂讨论的过程当中,我们相互之间不要重复。何必要说人家已经说过的观点呢。因此,孩子们就会想多种多样的想法。
这会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底子。语文,大量的阅读是最重要的一个底子。
如果没有创建阅读习惯,孩子们只有应试的技巧,他的分数是没办法进步的,他的基本素养是不够的。
这项事情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做,或者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做得非常到位。
除了阅读,我还特别让孩子们去关心社会。每周收看一次中心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当年的焦点访谈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并做点评。
其实,当时还发生一个小插曲。我们当中有孩子,向我提出抗议。他说:
“程老师,人家班上都不要求看焦点访谈,也没有要求每个人读文化名著,你怎么这么啰嗦。我们要考试的,如果你让我们把时间花在这上面,我们考试上大概就没有多少时间来应付了。”
我从学语文的根本意义说起,我从人天生长的基本要义说起,和他们讲道理,他们似懂非懂,但在我的欺压之下,也只好无奈地去做。
没过多久,这个班级聪明的孩子们都上钩了,上了文化名著的钩了。学生们读了我推荐的很多书:《别闹了,费曼先生》、《万历十五年》、《宽容》、《人类的故事》、《培根论人生》、《歌德发言录》、《老人与海》、《泰戈尔诗选》等等。


其实呢,当孩子们真正读进去之后,他就会对书产生兴趣了。养成习惯以后,就欲罢不能了。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绝增加,他的视野不绝开阔,他的写作的素材好像也多了,他思考问题的深度也随之加深了,把文章写好的概率进步了。
那么这样一来,他就慢慢以为,阅读是个是个好事情,慢慢的就习惯成自然了。
乃至呢,孩子们毕业了好多年,还会一个微信或者电话过来:程校长,你如今还有什么好书可以推荐给我们,我还想读...
所以,我以为,这是孩子们终身受益的地方。没有这个最基本的阅读,不大概真正进步语文素养;如果语文素养不能进步,那么他的高考分数也不大概进步,所以这二者呢,都是紧密相连的。
02
您曾说,提分只是“雕虫小技”,
能和大家详细说说这个”技“是什么吗?
雕虫小技,这个“技”在那里?“技“在解题技巧上。
解题技巧,可以在高三阶段进入相关的分析。好比说,词语的解释、抽象内容的概括、阐发等,该如何答复,都是有规律和技巧的。
所以,在高一高二打下了非常好的阅读素养底子之后,再来思量一些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分数就能真正进步了。这是我的经验。
我的经验也经过了事实证明。我这么教下来,孩子们的高考分数都很高,我们曾经拿过上海第一名,这套办法在实践当中,是行之有用的方式。


程校长在给孩子们上课
下面来详细说说,这个解题技巧,焦点就是规律,解题技巧就是规律
所有学科都有它所谓的解题规律。解题规律是存客观上存在的。这么多年考试下来,同一范例的标题、同一范例的解题规律,只要认真寻找,都可以找得到。
真话实说呢,有经验的毕业班老师都是这样实践的。当然,也有缺乏经验的老师,就让学生做一些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重复性训练,也不能说没作用,但是作用效果不是很大,而且耗时比较多。
各个学科它都有相关的解题规律,以语文为例,它的解题规律就是很清晰的。
我担当高三老师时,在高一高二前两年,不做任何标题。由于我以为高三时间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练解题。
当时,我做了一件事情,很简单:就是把将近20年的高考试题,统统寻找过来,然后进行一个分类。
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分类;同一个知识点下、同一种解题技巧,再进行分类;然后,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好比说,一张试卷考下来,你得搞清晰,学生的问题到底在那里。
问题搞清晰后,他缺什么补什么,不需要什么题都做。什么题都做,就浪费时间了(由于他已经会了,你还去折腾他,这很没须要)。
当然了,学校老师普遍是这样做的:一张试卷发给全班学生,学生重新做到尾。不能说没作用。但是呢,耗无用功的时间太多了、针对性还不强。


图片来自网络:高中孩子们在考试
所以,知识点、能力点的分解;解题规律的分解... 这样一分解,针对性就强了。用这样的技术问题解决分数进步,概率就非常高了。
同时的话,辅以之前在高一高二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讨论、大量的表达绝大多数老师做不到位、或者根本没做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绝大多数老师做不到位、或者根本没做;但是我做了。因此,我的分数自然更高,由于这块工作我超越了其他老师。
技巧问题呢,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做的;没经验的另当别论;对动脑筋的都会去做、不动脑筋的另当别论。
你掌握了这条原则、掌握了这些方式,对付高考真的是“雕虫小技”。大前提(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讨论、大量的表达)你做好了么?大前提没做好的话,你大概就不行。
大前提做好了,高三一年的时间,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解题技巧,就足够了。
老师还可以尝试,让孩子们自己找规律(我把相同解题规律、解题技巧的标题摆在学生面前),请学生自己发现。其实,找解题规律就是找阅读规律,考试考的是阅读。孩子找出阅读规律后,在未来的考试当中,他就不会淡忘掉。
第二,他自己找出来的规律,他就知道这种标题就是这么解释,这种标题就是这么理解,这种标题就是这样来表达。不应失的分,他就不会失。
当然,语文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的,你不大概得满分。只是丢分少多而已,有的丢的太太过,有的丢的恰如其分。
03
大家都知道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但由于各科学业压力,孩子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阅读。
怎么办呢?如何弃取?
说到时间问题。真话实说,大家会以为时间很紧,是由于我们做了大量的无用功。
为什么有无用功,就是我们部署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作业。这些作业对孩子的意义不大,可以省掉。
好比说,我在高一高二、初一初二阶段,不让孩子做任何试题形式的语文作业。
我的作业: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写读后感、写旁批、写点评。所有解题的作业通通不做,把作业时间腾出往复阅读、去写读后感和点评。
用一节课或两节语文课来讨论一本书,让孩子学会表达。他不绝地读、不绝地表达;不绝地读,不绝地思考。这样一来,他正确的阅读习惯就创建起来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以为,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两个人:第一个人是家长,第二个人就是语文老师。
如果浅尝辄止,根本形成不了一个阅读习惯,那就毫无意义。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贯彻始终。把天天每周的时间捉住,这个很重要。
我就是从高一的第一天、第一堂语文课,就跟孩子们部署了阅读作业,而且非常强硬的要求孩子们必须做。你不做我就要检查你,你没达标的话我就要批评你。从高一的第二节课开始,孩子就进入了阅读状态,一直对峙到高三。
请留意,三年下来,孩子的阅读习惯就养成了。
大家都知道,阅读很重要。然后呢,刚开始有三分钟热度;过了两个月热度减低;过了半年就根本就没热度了,那么这就即是是无效劳动。你持之以恒的话一定是有用的。
所以呢,在家里家长不要干涉孩子的阅读,应该是鼓励孩子的阅读。“你该去做标题了、你该去看模拟卷了...” 老是说这样的话,很显然会打断孩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还有个问题,为孩子选书。首先是学校老师要做比较好的图书推荐。当然出版社、课标组,推荐了大量的好书,那些书都可以推荐给孩子。
但语文老师最好自己去读一下。孩子读的书,我推荐家长也读一下。你读得进去么?如果你都读不进去,千万不要推荐给孩子读。如果你自己看了这个书,头都比较大,你自己看不进去。那对不起,你就不要推给孩子读。
反正我推荐给孩子读的,我自己都读过;而且我不光读过了,我自己还提炼出我的观点和想法。而且,每一次用语文课来讨论这本书时,我都是最后一个来讲,由于最后一讲最难讲。
高中生的涉猎比较广之后,他的思考比较深,他就会提出很多很多的观点。因此,课堂上如果最后讲,对自己也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以为呢,你真正走进去,对峙下来的话,绝对是有好处,而且终身受益。
同理,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应该把时间花在大量阅读上。我目前在上海金瑞学校,之前在圳明德实验学校,它们都有小学、初中、高中部。我也是把大量阅读贯穿在整个学校的教学中。我作为校长,我把语文组捉住、把语文老师捉住;然后,通过语文老师,把孩子们的阅读捉住。
在中小学阶段,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不行,很焦虑要怎么帮到孩子。我真心劝一下各位家长:你只要做一件事,陪伴孩子阅读就够了。剩下的所谓知识、考点和技能,通通交给语文老师、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你不要再操心了。你再操心,孩子会受不了的,你就做一件事情:如果学校老师推荐了书目了,你就跟着孩子一块读、跟着孩子一块讨论。
如果你样样都去做,那还要语文老师干嘛,那你不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了,把孩子放在家里,你自己玩好了... 所以说,家长不要越俎代庖。换句话说,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作为家长,如果说你文化水准比较高、还有一点空余时间,那么陪伴孩子阅读、跟孩子一起讨论。做到这件事情,够了。


图片来自花友 @玉米妈妈Dona:陪孩子读过的书
04
刚刚您在语文课中提到要写书评、做讨论,
这算是精读吧。泛读 VS 精读,
程校长,和我们聊聊这个话题吧...
有一句话叫做开卷有益,第一步当然是泛泛去读;第二步大概就要精读了。
由于,孩子的时间毕竟有限,不能让他乱读。刚开始可以泛读,到后来就要精读。精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是有选择的读。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讲讲精读。
第一步:你能不能做到过程化的管理。什么叫过程化管理:好比说,我一个月要读一本书,那我就规划到每周去,每周检查一次孩子的书摘笔记。
这样做的原因,是保障孩子有真实的去读、真实的去做书摘笔记。然后呢,就是持之以恒。孩子就能对峙下去,所以过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过程管理中,你可以看看这些:孩子拿了书,他有没有点评、有没有旁批、有没有做摘录。家长完全可以了解孩子的整体阅读情况。
第二步,一个月抽一个小时,和孩子一起来交流这本书,讨论讨论:孩子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看法;孩子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质疑;特别欣赏那些部分...
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跟孩子进行交流。你这样做下来,这就是过程管理,才华实现所谓的有用阅读。
有一部分孩子天生特别爱阅读爱学习的,他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还是有不少孩子有这样那样的惰性、不太爱阅读,如果没有过程管理,就是顺其自然的话,大概就即是放羊了,就即是没有收获。
关于精读做笔记,我发起不要用单一的方式。
有时候,可以简单划一划、点一点;随便打个圈圈或者问号,这些都是可以的。比及了一定程度,好比说读完了一个章节 或者读完了,归纳一下。用思维导图,把逻辑框架梳理清晰,这个台阶就上去了。
但是呢,不是说每篇文章都这样、每一本书都这样。有些重要的文章、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让孩子搞搞思维导图。


图片来自花友 @月影婆娑:孩子梳理的思维导图
我们成人阅读也是这样,当我看到对我来讲教育教学有帮助的书,或者思维难度比较高的书;我为了把它真正读透,我也要做思维导图,便于我理解它的整体、布局和框架。这种就是深度阅读了。
这和我经常讲的两类阅读是差不多的:一类叫做重阅读,一类叫轻阅读。
重阅读就是你得下苦工夫阅读。重阅读是需要的,但不大概样样都重阅读;轻阅读也是需要的,它能拓宽一个面。但如果全部是轻阅读,肯定也是不对的。轻重两种阅读都是需要的。
05
程校长,您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
除了阅读,还有什么是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的?
我们在中小学阶段讲语文学习,第一是阅读,这是最底子的地方;第二就是表达。表达非常重要。
表达有两个范例:一个是我们经常讲的发言式或对话式的口语表达;另一个就是书面语表达。书面语表达,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写作。
这两种表达,都是在促进孩子的思考。
孩子通过阅读汲取了不少东西,如果他不在一定场合,不通过一定方式方法表达,他的阅读服从很大概就不会很高;或者很快就会淡忘了。
通过表达这个过程,可以或许加深思考。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思考能更加深入。
对话式的表达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家长和孩子对话式的表达,对孩子的思考深度提升,是非常有帮助。
一定阶段以后,进行写作。写作也是在思考的程度上,才华提炼出他的观点,形成一篇文章。
像这样的表达,反过来是能促进孩子阅读的。从语文的角度来讲,两个焦点:一个就是所谓的阅读输入,一个就是表达输出。


图片来自花友 @一念之间97:孩子的阅读输出
刚开始,肯定都是浅表层次的表达。由于孩子的阅历和思考深度,就是在这样一个阶段。只要不绝地跟孩子交流、跟孩子对话,就能促进思考。
我们刚才讲了,西席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家长也是文化使者。你跟孩子去对话,就能促进他的思考。
你乃至可以通过和孩子对话,质疑他、点拨他:
这样观点有没有根据,你能不能找出根据?
你这样说法是不是有毛病,毛病在那里?
你这样思考,是不是可以更加全面一点、是不是还可以往前去上提一步
···
这就是成人做的意义和所在了。
如果你不这样做,寄希望孩子自然成长。那对不起,自然成长是有的,但是多数情况下,时间会更漫长,成长相对会慢一点,如此而已。
语文能力的进步,跟数学解题能力进步不是一回事,语文是要日积月累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是没办法速成的,速成的语文根本不是语文。
06
大家非常轻易忽视的一点,
对孩子的综合素养培养,
对进步应试分数也是有好处的吧 ...
我在学校为什么能把分数搞上去呢?原因多种多样啊,除了技术问题呢,更重要的是,我做了其他人不太乐意做的事情 -- 对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对所谓的应试分数进步是有好处的。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好比,初二学生的暑假期间,平常的学校总是暗示家长:马上初三了,暑假要充分利用好,找到一个好的辅导班或老师补课,把分数进步。
但是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暑假时候,我们把初二学生带到贵州山区的少数民族的聚集区,侗乡侗寨区,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块的地方,到那里去劳动,到那里去跟本地的孩子结对,到那里参加各种各样的相关的社会考察活动。


图片来自网络:贵州
请留意,看似跟考试分数没任何关系的一个举动,对孩子就是一种正面的一种教育。
我们的孩子跟本地孩子、本地生存一对比,他就会有强烈的反差感,这个反差就会产生内心的一种情感、认识,一种对生存和自身的一种理解。反过来对学习,它就不是简单的被动学习了。
被动化的学习是不能唤醒孩子内涵的驱动力的。
所以我在上海建平中学、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到在我们如今的新学校,都有这样的一个办法——把孩子带到与他们生存反差比较大的地方,让他们去体验、感受、理解、思索,要触动孩子的内心。
好比说,我们曾经带孩子到贫苦山区去。走到一家特别贫苦的房子,还没进屋,一股臭气就扑鼻而来,孩子们有的就捂着鼻子走进去了。
我们进去之后看到整个房间漆黑,连蚊帐也是黑的,了解到是一个12岁的小男孩。他从八岁开始,一个人照顾着一个家庭,父亲因外出打工受伤,瘫痪在床,之后妈妈也走了。小男孩天天不仅要上课学习,还要照顾父亲,洗衣做饭,一个小孩维持两个人的生存。


图片来自综艺《变形记》剧照
看到这样的场景后,不说每个城里的小孩都会去深入的想,但是都会触景生情。跟本地的孩子一对比,城里的孩子他还会抑郁吗?他还会去做一些极端的事情吗?他不会了!他为什么学习,他脑子多少会想一想。
这样的场景会让孩子有更多的对生存与人生的理解,这种理解跟对学习的理解其实是统一的,不要把它截然割开,人是一个整体。
我们如今的家长也罢,部分老师也罢,他们对孩子人生的理解就是——分数分数分数。不是说孩子的分数没作用,但是如果孩子内心没有一个想要学习的强烈动力的话,意义和作用都不是很大。
我刚开始做这个贵州山区的活动呢,其实家委会的家长代表们会把我团团围住,让我不要做选修课,必须做必修课。
我说为什么做必修课呢?他说如果你做选修课,我家的孩子肯定不去了,这个地方又苦又累,大太阳底下去干农活,又脏又臭,住的条件又差,我们的孩子怎么会去呢?但必修课孩子们必须得去...
我们接纳了很多雷同磨刀割砍柴工的做法,这些做法看着无用啊,乃至有人以为是浪费时间,以为“这个时间点了,你还干这个事情,这个时间就该一心一意扑在分数上,铺在大量的做题上”。
刷题是对孩子分数上进步有帮助,但是我们不能这么短视功利。我认为,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当然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要尊重孩子。
但是,我们家长和老师不能放弃教育者的主体责任,成人对孩子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常大的。
07
程校长女儿当年考进复旦大学。
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下,
孩子到了高年级后,家长还能做些什么,
帮孩子做顺遂度过关键节点...
就讲讲我的案例吧。
我孩子在初中阶段根本不焦虑,到了高二的时候才真正有点(其实是紧张)。由于她成绩还不错,所以想维持比较好的状态时,就会有焦虑感。
我就做了一件事,天天晚上吃完饭后,陪着孩子散步,倾听她说话,然后偶然点评两句,就干这么点事。
到了高三阶段,我还增加了一件事情,让她把每次考试错的题抄下来,然后抽闲把错题再做一遍。
整个高年级,就做了这两件事,别的,你得相信学校。
我如今发现就是有些家长要想“取代学校”,真话实说,取代老师是不现实的,你“手伸的太长”,结果呢,导致什么?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我到底听妈妈的,还是听老师的,他都搞不清晰了。
有时候妈妈和老师还部署两套作业,那不会把孩子“整死”了?学校里的作业已经够他受的了(我相信一样平常学校到了初中快毕业的时候,作业量还是比较大的),家长老是再来折腾,就会适得其反。
所以放平心态是很重要的。你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吃好喝好,也提醒孩子做点小运动。该运动要运动,该锻炼的还得锻炼!不能说一天到晚就只做题,会把孩子做傻掉的,这个是作为家长应该做的。


程校长,在陪孩子运动
别的,涉及到学科学习的时候,请尊重学科(老师)的安排。
如果你是专业的,好比你本身在初三教学,那当然可以去指导着一点,帮他发现一些问题。但是还有一种情况,虽然你在学校当老师,但你是数学老师,想指导孩子语文?千万不要干这个事!物理老师去教数学?也千万不要这么做。
如果你是在高中(教书),也千万不要去管他初中学习,由于高中和初中其实还是有差异。好比由于我长期在高中教语文,跑去指导孩子的初中语文,说真话,是会有矛盾的,矛盾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无所适从:我到底听谁的?
总结一下,最重要的其实是陪伴,我自己没啥应酬,也不去应酬,到晚上时间就是非常规律的:读书、备课、写写东西,这种状态对孩子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些家长,自己一天到晚“灯红酒绿”,半夜不着家,或者大晚上酒气熏天的回到家里,你说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你自己不学习,自己不读书,自己也不思考,然后一天到晚在那瞎搞,你说这个家庭情况会好吗?不大概的。
其次,学科老师相关的要求,你要让孩子服从,这是很重要的。
别的呢,就是你自己要做一个读书者,做一个学习者,在他不远处(也不要天天守在他跟前,会有强烈的压力),好比不同的房间。你在看书,他在看书,这就是最好的陪伴。
剩下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思考的时候就该思考,该散步的时候散步,该运动的时候运动,如此而已。这种宽松的自然的情况,就是最好的。
最后,福利!
本文中程校长提到的书目,
我们做成书单已经放在了背景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525A09IDD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