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7|回复: 0

聊聊小米财报之外的那些事:信心、野望与时代的宿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0 18:27:45|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业在不断改变,即使是眼下的风口,如大模型、新能源汽车,也可能在某一天成为红海市场。但只要一家企业的价值观和对技术的坚持不变,他们就有能力拥抱这些变化。对于小米而言,坚守底色,广泛布局,无疑是应对变化的最佳方式。
作者|杨知潮 尹凯
编辑|原野
微信公众号: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财报里的小米正在成为一家越来越“复杂”的公司。
二季度,小米的收入构成正在发生微妙变化,AIoT和互联网服务的收入增长,占比达到45%,手机业务回落到54.3%。
一直以来,有关小米是互联网企业还是手机的争论从未停止,但从二季度财报数据来看,小米并没有做出“二选一”。它依然是优秀的硬件厂商,中高端手机份额翻倍,平板电脑销量同比增长4成;它也是优秀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广告业务双位数增长、AIoT业务增长超过20%。
唯有一点是肯定的:它是一家越来越会赚钱的公司。二季度,小米的经营效率大幅度提高,多业务的毛利取得增长。
不过,复杂只是小米的表象。
成立十几年来,它所涉足的业务不断扩张,从硬件到软件,从机器人到大模型,光技术研发,就已经布局了12个项目,99个细分领域。而相比庞杂的产品线,小米这家公司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种永远向前的气势与态度,它不会因为遇挫、被嘲笑而止步。
理解小米,首先需要理解它一直以来所表现的、一往无前的信心。其中,技术与价值观,又是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
01信心

对手机厂商来说,当下不算是一个好时代。
根据Canalys数据,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0.1%。大多头部厂商的销量都连续地出现下滑。受大环境影响,小米手机出货量在二季度出现下滑,收入为366亿元,同比减少了约60亿元。
但这不代表小米手机业绩的真实底色。
几年前,主流品牌都会通过低毛利,甚至是赔钱的产品来扩张销量,站住市场。但在智能手机衰退的大背景下,盲目追求份额已经没有意义。高端市场正在成为手机厂商的重要利润来源,也成为所有头部厂商扎堆的主战场。
二季度,小米在高端市场取得明显突破。在4000-6000元价位的高端手机中,小米的市场份额近乎翻倍,达到12.7%。整体来看,小米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为20.1%,提升了3.3个百分点。其中,小米13系列在3500元以上高端手机排到国产第二。
高端机的发力,使小米在国内市场的ASP(平均销售单价)增长超过24%,最终带动智能手机业务毛利上涨近5%。在精细化运营的时代,这是比销量更重要的数据。


手机之外,小米的业绩也近乎全线开花。
互联网服务方面,二季度的收入创下历史新高,达到74亿元,同比增长6.8%。
该部分的大头是广告,收入为51亿元,同比增长13%。二季度,互联网广告行业整体处在复苏状态,但小米的增速明显高于8%的大盘增速,财报将其归结于广告业务精细化运营的深入,和高端手机用户规模的增长。
此外,小米游戏也实现了7.5%的同比增长。随着高端手机装机量扩大,小米游戏中心正在成为重要的游戏平台。
小米的生态重点——AIoT业务收入为223亿元,同比增长12.3%,收入占比从28%上升到33%。而且小米AIoT的装机量还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平台链接设备达到6545万台,同比增长24.2%。作为一个布局已经有十年的业务,这样的增速十足珍贵。


其中,电视端为小米AIoT的设备数贡献了不少。今年上半年,小米成为全国出货量第一的电视品牌。雷军本人也发文庆祝。
此外,小米Pad业务表现十分亮眼。二季度,全球平板电脑如今都处在下行周期,主要品牌的销量都在大幅度下滑。但在小米平板6的热销下,小米二季度却逆势增长了超过40%。
在这些业务的带动下,小米的经营健康度明显提升:
智能手机毛利率提升4.7个百分点,为13.3%。A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的毛利率达到17.6%,创新下历史新高。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率达到74.1%,同比提升。
最终,小米实现了经调整后的51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47%,总毛利率达到21%。
从宏观环境来看,小米处在挑战严峻的市场周期内:手机、Pad、游戏、家电,都不属于快速增长的行业,但它都实现了逆周期的增长。这很大程度要受益于长期主义。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研发投入。
过去五年(2017-2022),小米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4%,总投入超过500亿。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小米全球授权专利数已超3.2万件。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有效全球专利族企业排名,小米专利族占比4.1%,首次进入全球前十。
今年上半年,在各项成本稳定缩减的情况下,小米依然在加大研发投入,第二季度的研发支出达到了46亿元,同比增长21%。未来五年(2022-2026),小米计划投入超1000亿元进入研发。


这些投入转化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更高效的服务体系,最终换来了业绩上的收获。
从另一角度来看,持续投入的研发,为小米发展提供着动力,也是小米对自身与时代发展充满信心的表现。很简单,只有相信未来会更好的人,才会舍得花大手笔投资。
眼下,变化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确定性。小米也不例外。只是,这家穿越过周期的公司,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底层逻辑: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持续投入技术,才会有机会在每一次浪潮中获得自己的位置。
02 AI,新生产力

比如AI大模型。
这是小米眼下发力的重点领域。
小米的AI布局开始很早。早在2016年,即AI元年时,小米就启动了对于AI的产业布局。


彼时,小米对AI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手机身上。比如2016年7月,小米成立第一支AI视觉团队,把AI技术融入到影像领域当中,来为自家手机的拍照功能进行优化。第二年,小米推出了小爱同学,作为手机用户的语音助手。
这两个举动,和友商一起,开启了手机AI相机,和手机AI助手时代。时至今日,小米的影像算法能力在全球都达到了顶尖水平,在国际上获奖无数。
不过,AI的想象力不局限在拍照,小米对于AI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服务自己家的手机。
2017年,小米成立了AI实验室。这标志着小米跳出手机,以一个真正的AI从业者身份面对这个行业。从这时开始,小米AI的研究领域也得到了扩大,包括计算机视觉、语音声学、NLP、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小米AI实验室孕育出了许多前沿技术。例如机器翻译团队,该团队获得多次国际大奖,包括在去年的第十九届国际口语机器翻译大会中,获得了“英中文本同声传译”赛道冠军。
此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小米逐渐构建出了一个包括技术、应用、平台的完整的AI生态:
应用端,小爱同学与手机和AIoT业务充分结合,在各种数码和家电产品上都有装配。此外,AI为用户屏蔽骚扰电话保驾护航。
平台端,2019年,雷军亲自发布了小米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为智能家居的用户、厂商、开发者提供一个开放创新平台。此外,小爱同学也向行业开放,并推出了“小爱同学开发平台”。


此外,小米还联合兄弟公司成立了一个AI基金,通过对外投资来补充自己的AI生态。
七年里,小米在AI领域不断加码,在经过六次扩张后,小米AI领域人员目前已经超过了3000人。
正是由于这些长期的积累,当大模型的风口来临时,小米也就有了更迅速的应对。
今年年初,ChatGPT席卷全球。到今年4月,小米就迅速组建了大模型团队,依靠在AI领域的长期积累,小米自研大模型迅速取得一定成绩。其中,小米60亿参数的自研大模型在C-EVAL权威榜上取得同参数量级排名第一,在CMMLU中文向大模型取得排名第一。
技术建立成功,下一步该应用了。
小米的答案是和现有业务深度结合。在上一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卢伟冰透露:小米的大模型方向是与产品和业务深度结合,而不会像OpenAI一样去做通用大模型。
结合的第一招,还是把AI大模型用在手机上。目前,小米手机的智能助手小爱同学已经接入大模型,目前已向公众开放内测,并有18万人申请测试,获得了不错的反馈。财报会议透露,未来小米还会将AI与MIUI进行结合。
小米透露,其大模型的突破方向是“轻量化、本地部署”,即把大模型部署在每一个终端上。目前,小米自研的13亿参数的端侧模型已经在手机端跑通,部分场景效果可以媲美60亿模型在云端的运算结果。


5G技术以后,智能手机市场缺乏现象级的革新。而AI大模型,很可能带给智能手机市场新的变量。小米自己也十分看重大模型对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小米副总裁曾学忠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I大模型是为5G而生的,它可能是5G时代最重要的杀手级应用。”
这一评价并不过分,可以想象,一个拥有高度智能化助理的大模型AI手机,其面对其他手机,体验差距或许要大于5G和4G。
手机之外,大模型还有更多想象空间。比如智能驾驶端,大模型能提升车机的智能化程度。AIoT端,大模型可能会改变智能家居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还有组织端——目前,AI已经运用在了小米之家的配货上。
在不久前的战略发布会上,雷军提到了“AI全面赋能”这一关键词。这意味着,小米目前所有的业务,都有可能被AI重塑一遍。
03新载体

一只狗,是小米今年8月新品发布会上的最大惊喜。
这只狗,就是新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2,它基于对3万只狗的模拟和研究,具备高度智能化,用雷军的话说就是“更狗了”。从功能来看,CyberDog2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和手势控制,进行巡逻、拍照、播放音乐等各种操作,还可以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成为行走的“大脑”。


对于这个被作为“one more thing”隆重推出的产品,众人当时的调侃是:本来想听小米汽车的消息,没想到雷总最后放出了“一只狗”。
其实,雷军放的不只是狗,而是小米对机器人赛道的野心。
小米在机器人领域第一次秀肌肉,大概要回溯到2021年8月,第一代CyberDog(中文名“铁蛋”)面世,它配备多个传感器,具备自主识别跟随、SLAM建图和导航避障功能。
2022年8月亮相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可以视为小米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走出的重要一步。CyberOne内部昵称是“铁大”,高1.77米,体重52公斤,具备高情商——比如会公开给雷军送花,能感知人类情绪,视觉灵敏,可以对真实世界进行三维重建,还会支持多个维度的自由响应,充分模拟人类的各项动作。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机器人的终极形态。区别于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需要更高的感知、运动控制与交互能力。
业内普遍的认知是:谁能做好人形机器人,谁就有能力做好其他任何机器人形态。
这是小米发力人形机器人的动力之一。作为一家技术公司,人形机器人对小米来说,无疑是最性感的机器人形态,掌握它的核心技术之后,搞定四足机器人、机械臂便成了降维之举。此外,这也是小米面向未来的布局——在中国乃至全球劳动力下滑的大趋势之下,人形机器人将来可以承担更多的劳动力角色。
“铁大”目前的成本在每台六七十万,暂时无法量产,但这并不妨碍它的持续进化。
比如2022年12月,“铁大”做过一场架子鼓表演。它把工程师输入的MIDI文件,解析成鼓点序列,生成与音乐同步的全身协调运动轨迹,让四肢跟随节拍移动——尽管被网友吐槽效果:有节奏没灵魂,但毕竟,在表演这项才艺的几个月前,“铁大”还是个走路都会摔倒的铁憨憨。
把“铁大”和“铁蛋”放在更加宏观的背景之下,或许更好理解小米的意图。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到202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要超过20%,到2035年,机器人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多家全球科技公司都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
从早期的波士顿动力,到谷歌曾经“批发”式收购机器人公司,最近的则是马斯克在今年5月晒出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可以去执行更加复杂的动作,看起来,它距离自己的iPhone时刻也越来越近。
某种程度上,机器人可以算作AI产业的下游。有业内人士曾告诉“略大参考”,AI领域中的许多瓶颈,并不在模型本身,而在于机械端。最简单的例子,如今的AI足够理解烹饪,但却没有性能和成本都合格的机械臂把菜炒出来。
但这也意味着机会。
小米早在2016年就建立了自己的机器人实验室,团队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机器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设计师等,目前已经推出包括扫地机器人、AI语音助手机器人、无人机在内的多款产品。
当然,还有那两位“铁兄弟”。大概从2020年起,小米开始研究仿生机器人,已经逐渐从兴趣小组慢慢发展到数百人的研发团队。
目前来看,除了软件技术与硬件积累之外,小米更隐形的优势或许在于对场景的理解。对于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场景是评估其价值的关键因素。
某种程度上,对场景的深度理解,是小米在消费市场磨砺多年的收获。此外,它也还在不断探索新的灵感,比如《流浪地球》系列导演郭帆,已经受邀成为小米科技人文共创家,为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探索更多可能。


不过,至少在现阶段,机器人还只能成为小米面向未来的信心,无法为财报里的营收做出太大贡献。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中谦虚表示:
小米机器人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会通过开源共创的方式,一起做大做强。针对机器人这个方向,小米会坚定地走下去。
04价值创造者

小米是一家很难定义的公司。
从成立开始,外界就围绕“小米是手机厂商还是互联网公司”有过争议。作为手机厂商,小米充满互联网的基因,广告在收入结构中占比也不少。但作为互联网公司,小米的硬件收入占比又太高了。
物理学中有种假说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因为光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其实,小米也不简单的是互联网公司或者手机厂商。
要搞懂小米的真实身份,要从创业说起。
创业领域,有一类人被称为“连续创业者”。他们不聚焦在固定的行业,哪里看到机会,他们就冲向哪里。有时候,一名连续创业者能够在截然不同的领域都获得成功,知名企业家中,雷军、李想、刘强东,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公司也是如此。苹果公司从80年代至今至少三次切换过主营业务:电脑、MP3、手机。在每个领域,苹果都做到过世界第一。
当行业变化,一家公司面对所有的行业经验,市场环境,都是完全不同的。过程中不变的,只有价值观和能力。而这些不变的东西,才是真正定义一个创业者,和一家公司的本质。
说回小米。
创业至今,小米的业务跨度也十分巨大:手机、Pad、电脑、AIoT、软件、游戏、互联网、AI等几乎所有和科技有关的行业,小米都有所涉猎,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手机全球第二、AI连获大奖、AIoT全球第一,几乎在每个领域,小米都能做出一些成绩,甚至是和智能手机业务完全不贴边的吹风机、筋膜枪等产品都能成为爆款。
帮助小米获得成功的,不是某一个行业的经验,而是对技术和价值观的坚持。也因此,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小米都能做出技术领先的产品,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最终把成功复制到不同行业。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小米的定位,价值创造者,或许是更加精准的表述。正如雷军在不久前的科技发布会上所说“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坚持长期持续投入。”小米的目标,不局限在某个行业,而是所有对人类文明具有长期价值的领域。
目前,小米的技术研发布局已进入12个技术领域,包括 5G 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同时基于智能制造,进入机器人、无人工厂、智能电动汽车等,总体细分领域达99项。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这99项中,哪些会成为小米公司未来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甚至,其中的某些类目,会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消亡。
变化是迷人的,建立在磐石上的变化,更是如此。正如每一位腰肢柔软的顶级舞者,都拥有无比强大的核心力量。
对于小米而言,坚守底色,广泛布局,无疑是应对变化的最佳方式。行业在不断改变,即使是眼下的风口,如大模型、新能源汽车,也可能在某一天成为红海市场。但只要一家企业的价值观和对技术的坚持不变,他们就有能力拥抱这些变化。
正因如此,小米的价值不应该由手机出货量、汽车市场销量,或者任何的具体数据来定义。——小米的价值只由自己决定,而这正是小米最有力的信心来源。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901A098D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