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4|回复: 0

"AI百模大战"首日,百度“文心一言”免费榜夺冠,对手集体消失很荒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0 18:49:04|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31日消息,国内首批8家企业/机构的AI大模型产品通过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备案。
目前,包括了百度的“文心一言”、抖音的“云雀大模型”、中科院的“紫东太初大模型”、商汤的“日日新大模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书生通用大模型”、智谱AI的“GLM大模型”、百川智能的“百川大模型”、MiniMax的“ABAB大模型”,已经正式获得了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资格。


除了以上8家企业和机构外,包括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以及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也都公开表示,目前已经通过了备案,相关消息预计将在未来一周内陆续公开。
这标志着国内AI大模型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预示着消费者、企业、政府等不同市场,一场“百模大战”正式开战。
百度“文心一言”APP抢先上市,成功登顶免费榜总榜
在目前已经公布的通过备案的8家企业/机构中,百度无疑是最早也是最成功地将AI大模型应用推向消费级市场的。
其自研的AI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APP于8月31日在苹果中国区App Store应用商店的免费榜排名一路飙升,目前已经登顶了免费总榜。


这一成绩可以说很好地反映了国内网民对AI大模型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iOS免费榜上并没有看到其他国产AI大模型的身影,似乎百度之外的各家大模型公司还未准备好发布和推广自家的APP版,这让“百模大战”第一天显得格外搞笑,在如此重要的一天、只有百度一家在移动端孤军奋战,也变相的把所有风头让百度独占。
具体来看,目前百度“文心一言”APP的功能还相对简洁,首页除了个人界面的入口,就只有三个主界面,分别是对话、社区和发现。暂时没有上线任何商业化收费的功能。


其中“对话”就是一个允许用户输入文字、图片,或语音,与文心一言交互的地方。这也算是当下消费级AI大模型产品的标配,包括微软的New Bing也同样支持语音、文字、和图片的多模态输入。
不过特别的是,“文心一言”在对话界面还加入了提示词工具的功能,以降低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帮助新用户更好地上手“文心一言”。
至于“社区”界面,则是用户分享自己和“文心一言”对话内容的地方,不过该社区目前并没有太多人与人互动的功能,其他用户只能对某一个分享进行点赞的操作,或快速跳转到对话界面,与AI讨论类似的话题。
而“发现”页,则主要是各种主题的,由用户或官方构建的,基于AI对话的各种体验,比如“V50小助手”,就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图片和主题,自动生成“疯狂星期四,V我50”的文案。


当然,经过GameLook的试用,从生成结果上来看,“文心一言”其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但仅凭借所有人都知道AI很重要,在过去一年多里,国内围绕AI的炒作也从未停止,到头来,却只有百度在第一时间就拿出了能够最快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这一事实,就足以看出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蓄势待发。
在百度“文心一言”取得先机优势的情况下,后续各大AI模型的产品能否复刻当下“文心一言”的热度,其实有待观察。


商量 SenseChat
就在笔者写稿时,商汤科技也宣布,自家的AI大语言模型“商量 SenseChat”正式面向广大用户开放服务。只不过目前该平台只上线了Web端,用户也只能输入文字内容,并不支持多模态输入。
GameLook相信,在短期内,随着大模型备案完成的消息一步步官宣,类似Web端的应用,应该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盈利成难题,商业模式如何发展
正如上文所说的,目前包括百度的“文心一言”以及商汤的“商量 SenseChat”其实都还没有商业化的功能,还处于贴钱试水的状态。
但任何生态和工具想要可持续地发展,商业化其实是绕不过去的门槛。
目前国外OpenAI、Midjourney等平台,主要还是依靠卖使用次数和功能进行收费。就比如OpenAI,除了GPT-4每月20美元的订阅费外,主要销售的其实还是API的使用。


根据OpenAI官网的数据,GPT-4模型下,1千个Token(英文文本下大约等于4000个字符或750个单词)的输入最高需要花费0.06美元,输出则需要花费0.12美元。
前不久,OpenAI还开放了利用API的模型微调的功能,如果调用的是GPT-3.5 Turbo模型,训练的过程中,每1千个Token的成本为0.008美元。
而事实证明,目前OpenAI的这种模式,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可行的,根据外媒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OpenAI目前正以超过10亿美元的年收入的速度销售人工智能软件和支持其运算能力的计算设备。与去年平均每月收入相比,这家公司的业务规模如今已经增长了35倍以上。
今年8月底,OpenAI还宣布将推出ChatGPT企业版,在隐私和安全方面提供更好的保障。


图片来源:微软官网
类似,但走得更远的还有OpenAI的投资者微软,除了在Azure云上销售基于OpenAI技术的软件和服务,以及Bing Chat Enterprise,微软的Microsoft 365 Copilot此前也开始了测试,每个用户需要为了AI功能每个月为此支付30美元。
虽然微软曾告诉投资者,直到2024年上半年,其主要收入仍不会来自AI驱动的Office 365软件。但这句话换个方向理解足以看出微软对AI的信心。
前不久,商汤也在自己的财报中表示,“公司生成式AI相关收入取得670.4%同比增长,对集团业务的贡献提升至20.3%。商汤科技,截至2023年6月30日,生成式AI相关收入录得670.4%的同比增长,对集团业务的贡献也从2022年的10.4%迅速提升至20.3%。”
发展和竞争,同质化下价格战不可避免
当然,以上各种模式目前主要面向的还是企业级的用户。一方面,企业用户更乐于为服务和效率付费。
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级市场也有云服务厂商这一天然享有优势的一方,但由于各个垂直行业的需求各异,不同大模型依旧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打造差异化竞争,针对性地服务好某一批客户。
面对消费级市场,除了Midjourney和Notion AI产品等,目前大多数AIGC工具的大部分功能面向普通消费者依旧是免费提供的。


更何况国内外对于软件和服务不同的消费习惯,也决定了海外AI的商业模式不一定适合国内消费市场的水土,就比如目前中文大模型的发展水平和基础能力,相对很难模仿ChatGPT的订阅模式,为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提供两个功能上有明显差距的大模型。
而选择限制普通用户的对话数量等手段,又不利于平台用户数据的增长。
短期内,在消费级市场,GameLook预测,受限于各大公司、企业的中文AI大模型产品在功能、效果等方面难以拉开差距,难免会陷入同质化竞争。
以文生图为例,各家最多可能也只是在图片生成的清晰度、数量、速度等方面做出差异化,付费用户可以更快地生成更多清晰度更高的图片,但基本功能上理应不会有太大差别。
而参考网盘、杀毒软件等服务,在AIGC上,国内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大厂“赔本赚吆喝”的阶段。
之后,除非其中某一家企业在功能、技术上取得巨大突破,获得了巨大的优势,最近一决胜负,让自己留在消费者的设备中的条件,可能还要看各大企业的资金实力,以及将AI与其他软件生态、消费者需求结合起来的能力。
由于各大硬件公司,包括华为,苹果等不可能统一采用某一第三方的大模型,除了手机自身的智能助手,必然还会有一款或数款来自软件公司的跨平台产品占据市场。


最大赢家还是皮衣刀客
最后,除了消费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对于大模型团队而言,政府市场其实也有待挖掘。
不同于前者或多或少更看重生态和技术方面的积累和实力,政府市场的特殊之处在于,能让相关模型拔得头筹的,往往都是背景、安全、审核等非技术要素。
当下包括ChatGPT、文心一言等工具,就已将在撰写公文、整理数据和重复性的文书工作等基础政务工作方面,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成果。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便更严格的审查会限制大模型能力,但满足政府市场的需求,应该不在话下。
综上,AI大模型将为用户、企业、政府等不同市场的参与者带来巨大的价值和机会。
因此,国内AI大模型需要在技术、产品、商业、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不断地创新和优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良性竞争。


不过再怎么思考,即便未来AI风向会有所变化,整个AI市场发展的最大赢家,短期来看,其中之一必然会是黄仁勋和英伟达。
根据英伟达最新的财报,公司二季度收入增长101%,净利润率达到46%,Nvidia还预测第三季度收入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70%。到明年一月财年结束时,Nvidia的收入应该超过500亿美元,几乎是上一财年的两倍,也是2020财年年收入的近5倍。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31A0AI4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