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0|回复: 0

为什么37℃的洗澡水凉凉的,而37℃的气温就受不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1 00:17:21|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死了热死了,我快要被晒化了!”
满身大汗的小明一进家门,就恨不得马上钻进冰箱。
“今天有37度呢,能不热吗?”妈妈看了眼天气预报。
“你先去洗个澡再吃饭!”爸爸连忙把小明拉进浴室。


不一会儿,小明从浴室里探出头来,“妈妈,再把水温开高一点吧,太凉啦!”
妈妈看着热水器,“好巧,水温刚好是37度!”
“哦?那为什么同样是37℃,洗澡水让人感觉凉爽,而气温却让人热得受不了呢?”小明有些不解。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个谜团。
和青蛙、乌龟、蛇等“冷血动物”不一样,人是恒温动物。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火炉”,随时随地都在产热、散热、产热、散热……
而身体表面的温度感受器,会将皮肤和环境的温度情况及时告诉“指挥官”(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下丘脑会综合各方信息,来判断“热不热”:太热,就要加快散热;太冷,就要抓紧产热!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大约在36℃到37℃之间)[1]。


“热不热”,虽然是人的主观感觉,但也主要取决于这两个因素:
1.皮肤与外界环境的温差;
2. 散热效率。
一般来说,人的核心温度(比如内脏)在36.5℃左右,而皮肤温度约为30至33℃[2]。
所以,不论是37℃的空气,还是37℃的水,对于皮肤来说,都是“热”的。
这个时候,“散热效率”就很重要了!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散热途径包括血液循环、呼吸和出汗等[1]。
而不洗澡时,皮肤接触的空气;洗澡时,皮肤主要接触的是水。
所以,空气和水,哪个散热效率更高,哪个就能更快带走热量,就更容易让人觉得凉爽!
物理学规律显示,密度越大,热传导的性能就越好。
真空的热传导能力最差,所以保温杯(瓶)都会抽成真空,和外界隔绝——既能保温,又能保“凉”。


在常温下,水的导热系数(约为0.60,单位为W/(m·K),下同)远远大于空气的导热系数(约为0.026)[3]。这说明,水会比空气更快吸收和带走身体的热量!
换句话说,要达到相同的散热效果,气温要比水温更低才行!
不知从何时起,天气预报里增加了穿衣指数、空调指数、防晒建议等等内容……


这是因为,“热不热”,不能只看气温,而是要看“体感温度”
研究表明,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包括湿度(影响很大)、风力、日照、着装、情绪、体质等等。
(1984年Robert G. Steadman总结的“体感温度的通用公式”[4]。其中,AT为体感温度、T为气温、e为水汽压、V为风速、RH为相对湿度)
公式看不懂没关系,你只要知道——
湿度大,体感温度更高(南方的“黄梅天”可谓“大蒸笼”)!
没有风,体感温度更高(手持小电风扇似乎是外出必备)!
阳光直晒,体感温度更高(同样气温下,站在树荫里就感觉好很多)!
在同时具备这些条件下,即便气温“只有”37℃,“体感温度”完全有可能超过40甚至45℃


热量,永远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如果气温为37℃时,而皮肤只有大约33℃,身体不仅不能通过皮肤散热,反而要“被迫”吸收周围环境的辐射热。
下丘脑虽然会发出“要散热!”的命令,但由于空气散热效率差,即便身体拼命出汗,热量也不能有效地散发,就会觉得到很热。
而使用37℃的水泡澡时,皮肤温度会迅速上升到37℃左右,我们并不会感受到很热或很冷——反而会觉得很舒服。


而使用37℃的水冲凉时,流动的水会快速与环境进行热交换,水温会快速降低到皮肤温度以下。
这时,水能够不断带走身体表面的热量,从而让我们感觉到凉爽。
还有一点不要忘了,不论泡澡还是洗澡,你都没有穿衣服!
没有了衣服的阻挡,散热效率也会更高一些。


不过,也正是因为水的传热效果高,所以,当水温远高于体温时,水(包括水蒸气)会“无情”地把更多热量带给人体,导致烫伤。
成年人的洗澡水温尽量不要超过42℃,自己感觉舒适就好;而婴幼儿的洗澡水温不建议超过37至38℃,否则可能损伤娇嫩的皮肤[5]。
最后,给大家送上一些防暑降温小贴士,注意预防中暑[6]:
多喝水,及时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小口多饮比大口猛灌更好。
外出时,穿轻薄透气、宽松面料的衣服,涂抹防晒霜。
不要长时间待在炎热的地方,不要在烈日下激烈运动。
如果感到疲倦、头晕头痛、恶心,应立即找个遮阴处乘凉、喝水、降温。
当感到心跳加速、胸闷憋气、头晕、意识模糊时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及时就医。
审稿专家:向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9-90.
2.Silverthorn D U .Human Physiology: An Integrated Approach, 6/E[M].Prentice-Hall,1998.
3.葛新石 叶宏.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6-37
4.Steadman, R. G .The Assessment of Sultriness. Part I: A 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Based on Human Physiology and Clothing Science[J].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79, 18(7):861-873.
5.Burkhart CG. Clinical assessment by atopic dermatitis patients of response to reduced soap bathing: pilot study [j]. Int J Dermatol 2008.47(11):1216-1217. doi: 10.1111/jJ365-4632. 2008.03829.x.
6.国家疾控局.《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https://mp.weixin.qq.com/s/ymRiUXTpCvKVccdy9eZoog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0826A010U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