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8|回复: 0

武汉小学语文期末试卷引热议,考题已经变天,家长请一定做好准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3 18:14:44|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作者:申怡,申怡读书创始人,百万家庭阅读引领者,群文阅读领学人,原北京人大附中实验班语文老师、班主任,近30年一线教龄。


这个周末,武汉一张小学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又火出圈了。


跟北京丰台的试卷类似,因为这份武汉试卷太像是“武汉旅游攻略”,家长们也怀疑是不是“文旅局出的题”“没想到文旅宣传卷进了考卷里”;当然,也有人支持“题目出得很活”“老师很用心”……
所以,这张试卷到底长啥样?
我们一起看看这份武汉市洪山区小学质量监测六年级语文考试卷








从这张试卷我们可以看到,跟北京丰台的试卷相似,它一张试卷,其实就是一篇武汉文旅的图文。以“武汉印象”为主题,所有题目均结合武汉的本土元素,用网友的话说,真的是“汉”味满满。
再结合前几天我们看到的广东试卷北京试卷,大家可能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考题真的已经变天了
那为什么会变?
又为什么其他时候都不变、偏偏在2024年开始变?
这个变化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2022年,发生了一件事——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这个《标准》出来之后,全国所有学校的老师们得按照这个标准来教学,所有学校的考试都得按照这个标准来考。
所以这个新课标非常重要,我建议所有家长,都认真准备一份打印出来放在家里。
2022年的新课标一提出之后,全国各地就开始研究《新课标》。
先是要出考试题的教研员们研究,教研们研究一年,时间就到了2023-2024的学段,刚好2024年开年,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新课标”式的期末考试。
所以为什么这一次的期末考试变化这么大、家长们这么多意见?就是因为从今年开始,期末考试开始进入“根据2022新课标命题”的时代。


而考试会发生变化,是因为咱们《新课标》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什么变化呢?
2022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中小学生四大核心素养。


四大核心素养
1、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2、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4、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盲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知道了《新课标》的这个变化之后,我们再去看今年的很多变化、再去分析背后出题者的用意,就能明白了。


试卷对比

1
出题者最大的用意——
有主题的群文阅读
北京海淀的试卷,整张试卷围绕着“博物馆”的主题来穿针引线地“群文阅读”。










北京丰台的试卷,整张试卷从基础题到最后的写作,几乎都是围绕着丰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来进行的。


武汉的试卷,则是围绕“武汉印象”的主题,从武汉的诗词、历史、风景、大学、文化、韵味等等来进行“群文阅读”,最后落地到写作实践,就回到了“孩子自己眼中的武汉印象”,从多文本阅读-自我思考与写作,完成了一次完整“群文阅读”的闭环。


如果一张试卷的形式是“有主题的群文阅读”也还算巧合,但如果近期的每一张试卷都走这种“群文阅读”模式,就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群文阅读”的时代真的来了。
为什么出题者这么重视“群文阅读”,以至于要不停地出“群文阅读”形式的试卷来提醒我们必须要学起来?
前面提到,《新课标》提出了“四大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大素养,其实每一个都是跟“群文阅读”息息相关。
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学习古诗文,但绝不是为“掉书袋”而学,重点是领悟其中包含的中华文明和精神之美,感受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之林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这需要大量书籍作品的学习和深度领域,需要群文阅读。
语言运用:这个不用说,想要让语言活用于自己的表达的时候,前提一定是需要大量阅读和写作储备的,而想要大量阅读、想要写出有自己想法的文章,群文阅读是最好的手段。
思维能力:课标里提出了思维能力的定义,“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要想训练这种思维能力,一定是需要带着“主题”和“思考”去大量群文阅读、实践才能形成。
审美创造:毫无疑问, 想要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必须看得多、看得广、看得多样之后才能有……
所有这些能力和素养,细究之后,竟然都需要用“群文阅读”的来实现。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出题者连一张考试卷子,都要出成“群文阅读”的形式。
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群文阅读”的手段,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提升本质实力。
2
出题者用意②——
重视我们的文化和周围
最近大家都看到了,春节临近,各地文旅局纷纷出大招,哈尔滨就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文化输出。
包括咱们各个城市的期末试卷,不管广州、北京还是武汉(当然,也包括其他城市),都在试卷上铺满了自己城市的文化和风景。
所以,在未来,我们所处地域的文化、风景、风俗特色……包括由小及大的中华文化、中国精神文明之美,一定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前面2022年《新课标》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有“文化自信”
咱们想要“文化自信”,就先要“文化自觉”,不要只是天天闷在家里读书,走出家门,去觉察我们的周围、去观察我们的城市、有更好的条件的就去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走一走,学历史、学文化,做一个对祖国和家乡的文化自觉、自信的人。


3
出题者用意③——
阅读,大量阅读
这次武汉试卷的题目,其实并不难。
但是呢,题目阅读量特别大,哪怕是一个很小很简单的题,题目都很长。
比如下面这个题目,非常非常长,一看到就有点吓人,但其实也只是让你找个“错别字”,这种题就是出题人给你的送分题。


而且,语文考试的“题目阅读量大”,不会只是这一次,以后的题目,可能会一直这么长,甚至是更长。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曾经提到:
未来,高考会非常考验阅读速度,以前高考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
但其实,卷面的字数不仅仅是高考增加了,在中小学的语文试卷里,卷面会有越来越大的阅读量,已经是一个事实。
所以,对于读书少,不读书、不思考,少思考、写字慢,语文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阅读能力差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但是大家也不要生气,出题者这么做,不是为了为难大家,我们稍微深思出题者的用意,很明显,其实就是为了让大家读书、多读书。
咱们不抱怨、也不要怕事,反之,多想想方法——多读书,多整本书阅读,多群文阅读!


4
出题者用意④——
语文不是死的,是活学活用的
这张试卷,它是与孩子的家乡——武汉是紧密相连的。
前面提到,《新课标》提出了要培养中小学生“四大素养”,而要想实现这个素养,《新课标》还说了,要在‘教、学、评’上充分体现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的一致性。要考查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所以,这次出题才会让学生写一句“宣传标语”、让学生当个推荐官写一段微博给外地游客推荐家乡……




这种改变,其实是出题人在利用试卷,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语文就是要让你灵活运用的。
虽然试卷跟以前考察的内容差距不大,但今年的试卷,它“外化”了考察的目的,它在告诉你:你的老师让你学语文、考语文,不是为了考而考,不是想折磨你,而是为了让你将来能用上。
怎么用得上?
你日常发个微博、发个朋友圈用得上语文;你以后干“宣传口”的工作,哪怕写个标语,想写好的话,是不是也能用得上语文思维和能力。
这其实就体现了语文的本质之一——工具性
对语文不仅不是无用的学科,反而是最实用的学科。我们本来就该用语文来进行生活中的沟通、表达,以及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学习语文就应该跟生活实际相结合,永远不要脱离实际去“死读书”,要关心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开出语文的花。


如今我们已经明白了出题人的用意,那么,面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怎么做呢?


我们怎么做?

首先,心态上,不要怕。慢慢习惯这种变化多端、不照常理出牌的出题方式。
其次,能力上,加强底层素养的训练,那么遇见任何变化,都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拿到更好的结果。
具体如何增强底层的实力?
1
首先,建议一周至少进行一次“群文阅读”的训练。
估计好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群文阅读,所以,这里要跟大家说一下。
(1)为什么我们要群文阅读?
因为一次“群文阅读”的循环,包括了至少以下3个步骤(方面):
①带有主题的多文本阅读。
多文本阅读,一方面能够让阅读量加大,一方面能把一个主题研究得深刻。研究深刻了,记忆就深刻,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作为我们日后思考的积累,在任何时候拿出来直接用。
②一次深刻的大脑风暴、思维训练。
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针对一个话题或者一个人,不同的人的看法竟然是如此不同。
比如“项羽”这个人,司马迁的角度看,是认可又遗憾;那么除了司马迁的角度,江东父老怎么看项羽?虞姬怎么看项羽?船夫怎么看项羽?或者后代的诗人们比如杜牧、王安石……等等怎么看项羽?
这样多文本阅读一遍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就是一次大型的头脑风暴,也是一次深刻的思维训练,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看完问题,提高思辨能力,也能最后找到自己想要的角度是什么。
③写作与表达。
与武汉试卷最终的“我印象中的武汉”一样, 一次群文阅读的最后,一定会有一个落地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口头输出我的看法,可以是包含自我思考的写作。


但无论如何,“群文阅读”都会有一次孩子的思考的训练、表达的训练。
最重要的是,孩子看完这么多不同的答案之后,他知道了原来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也能有勇气、也应该、也有能力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这样孩子敢于表达又言之有物的写作,一定会是一篇中上的文章,而且很有可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作品。
最重要的是,孩子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面对未来人生的任何难题,他都能走出自己的路,我们也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2)如何进行“群文阅读”训练?
第一步,选一个你和孩子想要探讨的主题;
第二步,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去选好一些好的、相关性强、尽可能多样性的素材,3-5篇足矣。
可以从经典名著、古文、古诗、古籍、古今中外大咖的名篇选素材;素材也不限于任何固定体裁、类型,可以是小说散文议论文;可以是热点时事评论;甚至可以是路边的一个告示……
第三步,对这些篇目进行阅读,阅读之后进行讨论,最后对该主题得出自己的看法。
举个例子,群文阅读课程《申怡阅读周周学》是如何带大家进行“群文阅读”的?
还是以人物“项羽”为主题,我会带大家读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的原文片段,既学古文、又学历史、还学正统的历史上对于项羽的看法是什么。
读完《史记》里的项羽,我会带大家进行群文阅读,能换多个角度,看到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如何评价项羽,而非只有一种声音。
比如张爱玲写了一个小说叫《霸王别姬》,她从女性文学作家的角度,讲了虞姬的角度如何去看待楚霸王;郭沫若写了一个小说叫《楚霸王自杀》,他又站在船夫的角度,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怎么去看待项羽。


所以你看,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并不是只有一种解读,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去思考它,任何人都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根据一个事情表达自己的思考。
2
在群文阅读之外,还是要进行大量的“整本书阅读”。
我常说一句话,可能你们都听烦了,但它很重要,那就是:长远决定孩子成绩的,一定不是刷题和技巧,而是阅读和写作。
而写作的根又在阅读,所以归根结底,决定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的根本,是阅读,是大量广泛的阅读,是读好书的阅读。
整本书阅读,就是读名著原著、读经典作品,正所谓书要读,心要野,一个自由快乐的孩子,就是从一本本他热爱读的书开始。
那么具体又该读什么书?
其实【申怡读书APP】读书会员里更新的140多本书,都是非常好的参考。


(申怡读书会,申怡在“整本书阅读”阅读理念下,对国内外古今名著进行有趣、生动的精讲,大受欢迎,目前已经更新140+本书)
3
要带孩子多关注生活,不要“死读书”。
今年开始,考试越来越强调考查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现在这种趋势已经延伸至小学阶段——强调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期末考试卷,都旨在进一步减少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更聚焦于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从教改的趋势来看,语文的学习越来越呼吁我们不要活在一个“孤岛”上,不管是生活空间的孤岛、学习的孤岛还是心灵的孤岛,我们要关注时事话题、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我们生活的地域。
家长也不要总是把孩子拘在家里学习,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见世面,看看周围和世界,扩大我们的视野空间。


4
第四,要关注我们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比如,注重古诗文的学习,学习我们的传统价值观、文化和思维,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精神内核;
比如平时多逛逛一些历史景点、文化景点、博物馆、科技展、文化艺术展等等
再次,要注重对于历史的学习,文史不分家,已经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趋势。
5
最后,让孩子多敢于表达,多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2022年的语文新课标提到,如何判断小学5-6年级的孩子学业质量如何?非常重要的就是,孩子自己愿意交流展示、愿意说出感受和想法,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它其实说出了语文教改的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敢于表达、主动表达,这样才更符合人才培养的科学规律。
所以今年试卷考察的东西,从底层逻辑上,完全变了。家长们会慌,是因为太陌生了,陌生的是孩子居然需要去表达自己,居然是需要自己做决策的。
如果说以前我们只需要稳稳地走别人走过的路就行了,现在孩子是要去创造一条自己的路。
这变化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恐慌和不安。
但如果孩子这一关过去了,那么他一切独立自主的能力,他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根本意义,所以新课改之后的试卷,才算是真正能考出水平,真正有意义的一张试卷。
| 本文首发来源:公众号-领读人申怡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23A03YEO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