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16|回复: 0

多地限制教师非正常流动!阻止优秀教师流失,不能只靠禁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1 22:44:16|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家 ·快评



据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网站1月26日消息,杭州市教育局当天公布《2023年第二期“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活动问题整改情况汇总表》,其中,针对杭州西部山区教师人才外流现象,杭州市2024年底前将对西部区、县(市)教师非正常流动作出政策限制,西部区、县(市)公办学校教师在应聘主城区教师岗位时必须出具所在学校同意报考证明。


此前,广东江门台山市教育局党组在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表示,针对“高中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教学质量”问题,台山市教育局已通知各高中学校严格把控教师调动、辞职等手续,减少优秀教师无序流动,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及相关条例执行并做好报备工作。除此之外,江西、四川等地教育部门,都对中小学教师非正常流动作出限制。


严控主城区学校在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挖优秀教师,限制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的教师辞职到发达地区、主城区应聘,出发点是为了把优秀教师留在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避免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地区间、城乡间教育质量差距变大,不利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只有“禁”是远远不够的,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乡村地区要留住优秀教师,必须切实提高待遇,改善当地教育生态,让优秀教师自愿选择留下。不提高职业本身的吸引力,而限制人才流动,这反而会影响优秀人才的发展,进一步导致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的学校难以招到优秀人才。


当前,我国的教师职业发展,确实存在从乡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从县城学校流向地级市学校,从地级市学校流向省会城市学校,从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流向中心城市、发达地区的“向上流动”。这也被认为是“人往高处走”。这当然是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利的,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的优秀教师“被割韭菜式”割走。优秀教师的这种单向流动,也被视为非正常流动。


在此背景下,出台限制优秀教师非正常流动的规定,得到舆论的支持,不少舆论认为,优秀教师就要选择扎根乡村地区、薄弱地区教书育人,要有奉献精神。然而,这只是讲大道理。要加强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只利用行政手段,阻止教师流动,而应该加强教师职业建设。


其实,为阻止优秀师资流失,我国之前就有一些县市,不允许优秀教师到外县市应聘,就是被外县市学校聘用,也不放人,这曾引发人事纠纷。而总体看来,执行限制令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的教师一心思走,在缴纳高额赔偿金后,还是流到其他地方,而由于没有“向上发展”的空间,限制令还导致不少教师选择躺平,“不追求上进”,另外,面对这种限制流动的规定,薄弱地区、农村地区更难招人,人才担心一到这里就走不出去。


所以,限制人才流动的规定并不高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何当前薄弱地区、不发达地区的教师,只有流出这些地方,才能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而不是在当地就获得发展机会?这就需要以教师为本,思考优秀教师为何选择离开。不要责怪这些优秀教师,对欠发达地区没有感情,欠发达地区要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不能只打“感情牌”,讲情怀,更要打“事业牌”,让优秀人才有更大的职业与事业发展空间。如果在欠发达地区从教,待遇低,事业发展空间狭窄,那么,优秀人才是会人心思走的。就此而言,禁止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到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挖人,只能起到极其有限作用。不发达地区、薄弱地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还需拿出一些硬招、实招,改善当地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早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然而,迄今为止,常态化、制度化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在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切实建立起来,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还只是点缀,搞形式。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让优秀校长、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学校、乡村学校任教,关键在于必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切实保障教师的待遇。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但近年来,部分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却与这一方向相反,如打破教师铁饭碗,实行合同制。这并不利于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必须调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乡村地区、薄弱学校的投入,而不能只是搞结对帮扶,结对帮扶本身还是在强化强校、名校。在欠发达地区,最为重要的是,要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全面改善当地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让校长、教师有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号原创作者 | 熊丙奇统筹 | 周彩丽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31A02S8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