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60|回复: 0

2024返乡观察丨高三学生过春节:除夕和初一都去自习室学习,初六就开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8 07:58:22|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韩佳雪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河流域乡村振兴研究与评估中心
可以说,高三学生过年,是对毅力的一次巨大考验。
我的表妹今年高三,这个寒假就成为了她高考前最关键的一个假期。按照我们这里拜年的习俗,初三是走姑姑家,往年都是我哥哥嫂嫂,然后带着我表妹来我家吃饭。跟往年不同,今年表妹没来,问了她哥哥,哥哥说她大清早就去自习室里学习了,中午不知道来不来吃饭。哥哥又继续说,年三十和初一表妹都没歇着,也去自习室学习了。听到这个,我有点惊讶,但是在惊讶的同时还带有一些心疼。我说要不一会儿吃饭的时候再去把她接过来吧,吃完饭再送回去学习。哥哥说也行,就给表妹打了个电话,一会儿去接她。
吃饭的时候表妹来了,我看着她,她的眼睛略带疲惫,看见了我,眼睛突然变得亮晶晶的,我和她也大半年没见了。我和她简单聊了聊,我问她想要考哪里,她羞涩地垂下眼睛跟我说还没想好,我又问她有很想去的城市吗,她抬起头说想去北方,我点点头。表妹无奈地说,初六就要开学了,又说他们是腊月26放的假。哥哥马上接腔:“反正就这大半年了,很快就高考完了,考完了随便玩。”
桌子上很快摆满了丰富的菜,表妹飞快地吃着,在我们还没吃完的时候就吃完了,然后妈妈就把她送回了自习室。
看到表妹忙碌的样子,我也慢慢回忆起我的高三的寒假。当时我的心情是罪恶的、愧疚的,玩的每一秒都会想着自己还有多少事情没干,在外面玩的时候羡慕别人放肆地玩耍,而我的寒假作业在家还像山一样堆在那里。很多时候,我是心烦意乱的,写不下去作业,也不敢想象未来。
不仅是我和表妹,县城里的高中生大多数是这样的。缩减假期是学校的常规操作,学生平时的作息安排更是极端。一般是早上六点早读,七点开始上第一节课,上午四节,十一点四十放学吃饭,下午两点开始上课,六点吃饭。七点上晚自习,晚上十点下晚自习。计算一下,学生一天之中至少有11个小时都是在学习。我回忆起我在这种作息安排之下的感受,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偶尔会分不清自己上的是早自习还是晚自习。我感觉高中生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存在,每天早上自己从床上爬起来,自己乖乖走到学校,乖乖走到自己的教室,乖乖找到自己的座位,然后像机器人一样,开始一天的学习。大家好乖好神奇,有一种生命奇迹的感觉。
很难想象,这样的作息安排和随之带来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妈妈昨天刚刚去辅导了一个患上了抑郁症的学生。在这个学生的情绪压力非常沉重的情况之下,父母仍然在逼迫孩子学习。
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被看作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了一个个刷题机器。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指标,考上清北给学校带来荣誉就是学生的价值。通过成绩,学生被分类为好学生和坏学生,坏学生在标签的作用之下自我否定,好学生则是每天在担心自己是否被追上或是不够优秀的漩涡中恶性竞争。
教育内卷在教育各阶段普遍存在,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困境。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投入越来越多的学习时间、增加无效或重复的课程和作业成为常态,学校、教师、家长日渐在无意识中将教育的目标简化为“升学”,教育的本质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被消解,成为教育内卷的痛点所在。
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热门的社会性话题,县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和不公平问题久治不愈。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县中模式”。所谓的县中模式,是指投入大量时间,放弃一切业余活动不断学习、刷题,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学习模式。县中以著名的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为代表,县中的学生成绩是毋庸置疑的好,只不过除了成绩以外乏善可陈,大学里被诟病为“小镇做题家”的基本都是县中出来的学生。“县中模式”曾引发学界和社会热议,对此形成三种不同的典型评价和态度。即,否定、赞同以及辩证看待。
县中模式的运作机制是高度动员。政府给校长施加压力,校长将外部的行政压力转化为学校管理中的高度动员,也就是围绕高考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开展激励,激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实现对于师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等教育资源的高效使用。县中对于学生动员的核心是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出来,并将学习内化为身体行动的一部分。县中对学生动员包括对学生的时间监管和习惯培养,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奋斗动力。教师主要是通过考试和一些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试不用多说,通过成绩的班级排名、年级排名、进步名次和退步名次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奋斗动力,目的是让学生将奋斗精神内化。一般来说,最主要的课外活动就是跑操,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跑操活动,跑操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喊口号,这些口号一般是励志性的短语,如“求学东南,报国西北”“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等。
近些年,“县中模式”遭遇严重挑战,最显性的标志是清北达线人数明显逐年减少,“县中塌陷”已成为县域教育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面对这一困境,地方政府频繁调研、当地百姓议论纷纷:咱们的教育是不是出问题了?而那些县中的管理者和教师们也觉得有些冤,自己还是一如既往地卖力,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并非县中的师生们不努力,反而更加努力,问题在于高考正在换赛道。意识到了这一点,各地也在纷纷寻找“县中模式”的拯救之道。诸如花重金招聘学科竞赛教练型教师,设立初高中提前衔接的实验班等,以应对高校的强基计划、英才计划,但是效果甚微。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县中模式的现实困境到底是什么?通过实地调研和阅读相关资料,教育的三个主体,即学校、学生和教师,都存在现实困境,表现为县中学校的教育资本薄弱,优秀生源加速流失,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等等。总结来说,在县中模式之下,大多数县中正面临“优质生源流失—师资队伍薄弱—教育质量下降—升学效能不佳—学校声誉口碑下滑—社会吸引力下降—生源再度流失”的恶性循环。
因此,在目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重振县中,以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发展需求,探索县域特色的普通高中发展格局和育人模式,是今后值得努力的研究方向。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19A07X7U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