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接疏解步伐稳妥有序,一批批学校入驻新区……
近日,2024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上发布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创新机制研究成果显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已有202所京津中小学和幼儿园与273所河北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办学合作,北京地区15所部属高校将向雄安新区疏解。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郭万超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高校分布有相对分散的趋势,这种战略调整可以促进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优化。通过高校的搬迁,可以有效疏解北京的人口压力,从而缓解城市拥堵状况。此外,对于迁入地经济而言,高校的入驻还能带来一定的直接效益,如拉动雄安新区的消费增长等。
高校疏解进一步加速
其实,京校外迁并非空穴来风,早在雄安新区设立之初就有传闻。然而,将向雄安新区疏解的北京地区15所部属高校完整名单仍未披露。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作为首批落户雄安新区的部属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已于去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4所高校均表示,将按照“一校两区、协同发展”的思路进行布局。
此外,2月17日,北京理工大学雄安校区已获批建设,将和该校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珠海校区及怀来校区共同构建“一脉五区、一体发展”的开放办学格局。
包括以上5所高校,北京地区将有15所部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这些办学实力突出的高校入驻,将为雄安新区乃至河北省高等教育带来优质的人才和科技资源,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创新机制研究团队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王寰安说。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作为智力密集型的单位,对迁入地发展还有较强的溢出效应,比如提供科技人才、提高地方教育水平等。此外,前述高校以理工科为主,理工科搞科研对于地区的依赖性并不强,不同于人文社科类学科,所以对学生影响不是很大。”郭万超对记者说。
就在2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志敏一行到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事实上,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高校办学用地不足的双重考虑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目光投向雄安。
去年10月28日,雄安新区举办的“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上,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搭建高校与雄安新区企事业单位合作桥梁,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150所高校与雄安新区签署共建引才工作站合作意向书,23个校企、校地产学研项目集中签约。
据中国雄安官网介绍,去年10月15日,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一行也赴雄安新区调研,并与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携手推动校地合作协同创新,为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处获悉,北京市积极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推动中心城区部分高校有序向外疏解。目前,27所高校累计疏解学生10.8万人,有效降低了中心城区人口密度。
对于这种趋势,有专家指出,高校的分散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提高地方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的压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关注高校分散的积极影响,同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提升新区教育能力
教育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有研究报告指出,京津冀三地的教育发展水平仍有差距,北京、天津的教育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河北教育相对落后。
这种情况对于河北地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提升河北雄安新区教育能力,让河北更好地聚集新人才,采取有效措施是当下重点。
“三地学校在办学理念、教研、管理、办学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这说明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为三地教育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王寰安说。
对此,研究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比如构建整体性网络治理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治理能力、明确跨区域合作办学各方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等。
郭万超表示,雄安新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区,也是着力打造的高质量样板,会有更多的资金和政策优势。相比之下,一些老牌高校可能面临着遗留问题和管理体制僵化的问题,创新动力也不强。对于新迁入的学校来说,它们拥有后发优势,利用雄安新区的特殊地位,可以进行更多创新和探索,采取更灵活的管理体制。利用北京和迁入地两方的力量,可以共同推进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在雄安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人们关注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新区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好之后,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关键问题。
郭万超认为,在做好基础建设的同时,也要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制度措施来保证来到雄安新区的人才的利益。还要注重人文等软环境建设。要加强政策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雄安新区的发展优势,从而吸引优秀人才来雄安新区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27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介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着眼于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构建形成疏解方案和政策体系,推动首批疏解的高校、医院、央企总部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投资、户籍等疏解激励约束政策出台实施。首都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27A08Y4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