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1|回复: 0

又是家访又是开“家长会”,银行为啥这样管员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9 17:58:27|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某村镇银行员工刘先生向媒体反映,在自己明确拒绝银行领导家访的要求后,对方又私自联系其父母,刘先生对此行为十分不满。经媒体报道后,银行对员工家访的要求引起广泛热议。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员工家访在银行业早就是一项普遍执行的常规操作,上至国有大行、下至村镇小行;上至管理干部,下至基层柜员,都“躲不过”。除了家访,不少银行还会定期找员工家属来银行开“家长会”。多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不论是家访还是开家属会,都是为了落实监管要求,了解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的个人动向,主要目有两个,一是防范员工“八小时外”的风险,二是关爱员工,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关怀。


监管要求规范员工八小时内外行为
“我也知道一些员工对家访、联系家属这些要求有抵触情绪,认为是侵犯了个人隐私,打扰了个人生活。但银行业是特殊行业,监管要求了解员工,特别是一些重要岗位员工的‘八小时外’生活情况,上级银行也有明确要求,我们也是照章执行。”某国有大行山东一家支行的行长梁先生表示,其所在的支行每年都会对每位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家访,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家访制度。


据了解,原银监会、原银保监会多年前就曾发文要求银行规范员工八小时外的行为,防范操作风险。
比如,2022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银保监会系统清廉金融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第七条要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及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家访,深入了解党员、干部家庭实情和“八小时外”生活情况,邀请党员、干部家属参与廉洁共建,倡导良好家风理念,注重从优秀传统家训家规中汲取营养,实施红色家风传承活动,开展家庭助廉倡议,共筑反腐倡廉家庭防线。
2007年6月,原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第十七条第八项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将加强内部控制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与此相关的内部措施至少应当包括,重要岗位或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内外行为规范。
2005年3月实施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第七条要求,严格规范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工作人员八小时内外的行为,建立相应的行为失范监察制度。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不少银行因为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收到监管罚单。涉案员工有的因长期沉迷赌博走上诈骗歧途;有的过度消费,大额借贷还不上,挪用客户资金;还有的借着银行员工的身份搞非法集资。银行员工个人作案不仅会给银行和客户带来经济损失,也直接影响银行声誉。多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家属最熟悉和了解员工八小时外的生活,通过家属能最快发现员工异常行为的苗头,家庭也是拒腐防变的一道重要防线。对员工八小时外的监督离不开家属的配合,这就是银行家访和开家属会的原因。据了解,还有些银行会要求,员工的上级领导要与员工家属建立电话和微信联系。
银行家访已是惯例
各家银行执行力度不一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虽然银行家访已是行业惯例,但具体到每家机构,执行力度差异很大。不少银行都比较重视这项工作,会有专门制度规定,必须照章执行,还对相关领导有考核;也有一些银行不太重视,就是走过场,甚至根本不家访,只让员工随意填张表糊弄了事。


据了解,家访频率上,很多银行规定是一年一访,也有三年一次、半年一次或一季度一次的。家访时都要求家属在场,所以一般都会提前告知时间,便于员工家庭提前准备。如果员工家属不在本地,家访也会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因为银行家访兼有关怀员工的任务,很多领导都不会“空手”上门,会带去慰问品或慰问金。
家访时会谈些什么呢?据了解,大部分银行对家访谈话内容也有详细规定,需要询问的问题一般包括;员工征信报告是否存在异常;员工房产、车辆,房贷、车贷情况;是否存在赌球等赌博、大额购买彩票等行为;是否有参与社会理财公司、担保公司、互助社等社会机构的高息借贷、融资、集资等行为;是否家中经商办企业,或家人从事于邮政金融业务相近的行业;是否有本人收入明显减少的情况;家庭财务状况,家庭收入及支出情况,是否存在过度负债,资不抵债(重点关注服装、饰品(手表、包、手饰、手机等)、面部妆容等外在形象,是否存在高消费行为);是否有银行贷款或参与银行贷款担保;是否与亲戚朋友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是否大额投资股票或大额购买基金;是否存在沉迷网络游戏或直播打赏等行为;日常兴趣爱好有哪些。


除了询问这些问题,家访人员还要注意观察员工居住的房屋地段、装修是否与家庭收入相匹配;家庭现场是否混乱,是否有正常生活气息,是否是常住地,已婚人员是否分居;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关系是否和睦等情况。
不少银行规定,每次家访后相关人员要填写家访记录表,还要当场拍照留档。有支行员工感叹;“我们领导真是认真啊,每年支行行长带着主管副行长挨家挨户访。”有人说“我都快40的人了,下个月还要跟我儿子等老师家访一样等领导家访。关键是领导特别认真,一点儿不走形式,每次都聊很久,最后还要跟家属一起合影。”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也有部分银行并没有执行家访制度,或者就走个过程,敷衍了事。
有银行员工表示,自己入职多年一次家访都没遇到;有人表示,家访的制度是有,但一般就是发张表,员工自己填写上交完事,甚至有人称“我们整个部门的家访记录表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
还有银行员工透露,自己所在的部门从来都不真正家访,为应付上级留照的要求,每年都是全部门一起到离单位最近的同事家里,找不同的角落拍几张照片交差。另有银行员工称,自己所在的部门人数不多,家访跟团建差不多,领导安排一天把所有人的家都走一遍,每家呆个10分钟,基本就是拍个照、送完慰问品就走,然后大家一起聚餐。
家访也会出现尴尬场面
虽然银行对家访有严格制定要求,但在实践中,大部分银行的家访并不是一板一眼地与家属一问一答,多会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广东某银行网点的负责人张先生表示,家访时都是自己开车带着自费买的水果果篮,安排好路线时间,尽量减少打扰。每家一般1小时,尽量不吃饭,“也有到饭点了,员工父母留下吃饭的时候,我看大家并不反感我去家访。我主要是看看员工家庭是否和睦,员工本人有没有不良嗜好。”
当然,也有一些员工和银行领导表示,家访时难免出现尴尬场面。
有银行员工表示,领导上门家访时,直接“稳准狠”地问父母“他有没有网络赌博?有没有直播打赏?有没有大额网贷?”三个问题一出,感觉自己被当成“犯罪嫌疑人”。
尴尬的不只是员工和家属,银行领导有时也招架不住。北京某银行工作的李女士回忆称;“五年前,我领导上门家访时,遇到了我爸的‘灵魂三问’:1、为啥我闺女工作日早8晚8,休息日还要摆摊搞宣传?2、为啥我闺女腰突医嘱休息四周,刚十几天就催上班,也没人探望?3、我家买了很多你们行推销的产品,卖不出去为啥还要进?”
更多银行领导表示,家访时最头疼的就是在谈到对银行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时,员工家属会当场提出“希望加班时间少一点儿”“营销任务轻一点儿”“收入能高一点儿”。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一些银行员工抵触家访,主要是不喜欢领导在家人面前“告状”。大学毕业刚入职某国有大行的齐菲(化名)表示,家访时,领导跟父母说,自己工作时带着情绪,容易给银行惹麻烦;后来又问自己是不是内向,怕影响跟客户沟通。那一天,齐菲感到很难过,因为这些话事前领导并没有跟她沟通过。她认为,领导的做法让自己很没有面子,也让父母无端担心,其实这些工作上的问题跟自己单独聊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在父母面前提。
除了家访银行还要开“家长会”
“家访算什么,我们行还定期开‘家长会’。我妈说,以为高中毕业后就不会有家长会了,万万没想到我都工作了,还要给我开家长会。”浙江某城商行工作的李女士表示,自己所在的银行会定期叫家属到行里来开会交流,已婚的员工会让配偶或子女来,未婚的会叫父母来。据了解,召集家属开会的银行也不少,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都有。


有银行员工表示,自己和丈夫在同一家银行的不同网点工作,刚好两家网点同一天开家属会,幸好家里有两个孩子,于是一人带一个孩子去开会,“这也充分说明二胎的好处。”还有50多岁的单身员工也要邀请年近八旬的老母亲去开“家长会”。
据了解,银行“家长会”一般都是介绍银行最新的发展状况,感谢家属的支持理解,并希望家属继续支持银行工作。跟家访一样,“家长会”的重要环节是留影。有些银行会当场发慰问金,不过有银行员工吐槽称,给家属的慰问金其实也是从自己年终奖里扣的,感觉银行“太抠门”。
银行人怎么看待家访?
部分干部员工存在抵触心理
北青报记者发现,各大社交平台都有银行人吐槽家访,有人认为这侵犯了个人隐私,也有人认为,家访很有意义,但希望在执行细节上更加人性化,尽量减少对银行员工和家属正常生活的打扰。
2021年7月,某国有大行上海一家二级分行曾对辖内33家基层网点“八小时外”监督情况进行了调研,发放匿名问卷159份。


从调查数据发现,58%的网点行长/纪检委员每月进行谈心谈话,43%的网点行长/纪检委员每半年一次家访。同时,有67%以上的干部员工认为行长/纪检委员谈心谈话应当维持半年或以上一次的频率,甚至有20.75%的干部员工认为行长/纪检委员不需要进行家访。由此可见,部分干部员工对谈心谈话、家访等形式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通过问卷,发现有69.18%的干部员工表示愿意与同事分享工作之余即八小时之外的生活,而有6.92%的干部员工明确表示不愿意。
调查还发现,有45.91%的干部员工愿意与家人一同参与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仅有11.32%的干部员工不愿家人参与单位集体活动。同时,也发现仅有15,72%的行长/纪检委员添加了员工家属的微信,仅有18.87%的员工及家属愿意添加网点行长/纪检委员的微信,有36.48%的员工及家属表示不愿意添加,并有8.81%表示反感。
这份调研报告指出,每位员工对于现存的监督管理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通过前期的座谈会以及员工访谈方式了解到,大部分的员工对于现有的监督管理方式都表示可以接受,但也存在部分员工对于工作以外的时间的监督存在不认同的情况,认为“八小时外”的监督是对私下生活的窥探,不愿与他人分享,他们更喜欢以“团建”的方式开展活动。
调研报告建议,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与员工家属的联系互动,如“家庭日”,家属座谈会,家庭团建等方式,让家属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参与单位集体活动,增加与员工家属交流沟通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增加干部员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专家:银行应完善家访制度减少争议
如何看待银行家访引起的争议和部分银行员工的抵触?


知名学者盘和林表示,监管要求银行规范员工“八小时外”的行为是合理的,但是银行应该采取更能让员工及其家属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何况监管也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必须采取家访这一形式。在现实中,家访者往往是上级领导,员工一般不会不合时宜地拒绝来访者。但盘和林认为,是否接受家访应遵循自愿原则,员工不愿意,银行就不应该影响员工和家属的正常生活,而应该想办法用其他方式来了解员工“八小时外”的生活动向,或者制定出更加人性化的家访制度。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是金融企业,对员工行为管理的要求高于一般企业。了解掌握员工行为动态,有助于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一般情况下,对于银行根据监管部门要求而开展的员工行为排查,员工应予以支持配合。
董希淼同时指出,银行开展员工行为排查,应有明确的制度依据。比如,将开展家访制度写进员工行为规范等内部制度,减少由此产生的争议。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302A010OQ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